清·朱彝尊《洞仙歌·送陈康侯入楚(鄂州)》赏析
洞仙歌·送陈康侯入楚
清·朱彝尊
雪晴池馆,怅离筵难又。输与游人闹烟九。忆横汾、策马通潞拏舟,都不似、此度匆匆分手。 遥山何限隔,行尽穷沙,盼到青青武昌柳。后夜苦怀人,一纸相思,报碣石、轻鸿能否。算耆旧、襄阳未应稀,知汉上题襟,共谁樽酒。
朱彝尊是清朝初年著名词人,其词风格清新疏宕,字琢句炼,精工隽永,尤以小令为佳,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词作均已收入《曝书亭词集》10卷传世。所辑《词综》36卷(汪森增补)是中国词学的重要选本。
这是一首送别词。洞仙歌,词牌名。陈康侯,生卒年不详,清康熙年间在世,作者的朋友,与朱彝尊同时代的词人李符有一首《浪淘沙慢·送陈康侯入楚》可以参读。楚,古代地名,指今湖北、湖南一带。词的上片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事件,抒发离情别绪。开篇寥寥四字,叙写了本词的一个重要内容。雪霁初晴,是送客的时间;池苑馆舍,是送别的处所。离筵,即饯别的宴席,补足了本词所写的事件。至于人物,当然是即将入楚的陈康侯、作者和陪客的朋友。送别在即,离情凄楚,然而如此离筵,此生还有几回?想到这一点,不禁悲从中来,一个“怅”字,便将悲怅的感情和盘托出了。接下来,作者将送别时悲怅的气氛与热闹的习俗进行比较,一冷一热,形成反差。输,输与,失败。一个“输”字,把离情推向高潮。烟九,北方人以正月十九日为烟九,有游人争往白云观的习俗。不仅如此,作者用一个“忆”字领起一个典故、三种情景,进一步将这番离情渲染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横汾,据记载,汉武帝巡幸河东郡,在汾水楼船上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词》,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句,后又衍出“横汾路”一词,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在山西汾水一带。元好问《摸鱼儿》词:“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策马通潞拏舟,写了离别时的三种典型场景,驱马赶路,涉水过河,轻舟催发,虽然难舍难分,然而都比不上这一次的“匆匆分手”,其景其情,难以言表。下片写想象中朋友的行程。有三层意思。远水遥山,相距甚远,穷乡僻壤,形如沙漠,入楚的朋友好不容易见到了青青葱葱的武昌官柳,来到了楚之腹地。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设想朋友入楚,此其一。夜晚,多情的朋友念旧怀人,一封书信,一份相思,遥想碣石,托付给远飞的鸿雁,可是山遥水远,能不能送到?碣石,在山海关附近的海滨。曹操《观沧海》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设想朋友怀人,此其二。汉上,泛指汉水、长江一带。汉上题襟,唐人段成式居襄阳时,与李商隐、温庭筠彼此书信来往唱和,称为“汉上题襟”,后用此典指文人吟诗唱和。王安石 《奉酬约之见招》诗:“子猷怜水竹,逸少惬山林。况复能招我,亲题汉上衿。”词中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朋友到了楚地特别是襄阳一带后,见到的德高望重者应该不在少数,诗友们吟诗唱和,不知和谁一道在把酒论诗。此其三。
词中送别,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虚实相生。除开篇两句描写实景外,词中多为虚景,以写回忆与想象中的情景为主,可谓“别后之别”,是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