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时想把好的内容整理出来,本子记又不方便,有电子手写的设备推荐吗?
我有一个我认为是好习惯的习惯,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整理一遍家里的东西。而且是大整理,因此总会翻到以前看过的书本以及用过的笔记本。
有一件令我觉得特别遗憾的事情,那就是我有很多笔记本,有厚的,也有薄的,但90%的笔记本写了一半都还不到,甚至只写了几页,其他全是空白。
以前的我,特别喜欢记笔记,而且喜欢分门别类去记,数学的、生物学的、细胞生物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笔记本,还有专门的日记和周记本。记过的笔记估计已有几百万字了。
然而,多年后,准确来说,两年前,突然发现,我之前记的笔记几乎毫无意义,因为至今能记住的寥寥无几,而且基本都不愿意再翻以前写过的笔记,一是写的字比较丑,密密麻麻的字看起来很吃力,二是出来工作后,比较忙,也没心思翻以前的笔记。
于是,我抛弃了以前的记笔记方式,纸质版的笔记实在是不方便查找,也不方便随身携带。
2018年,我首次使用电子版笔记,也就是从那时起发现做笔记的APP原来这么有用。一下子引起了我探索的兴趣以及继续记录的兴趣。
这两年,我对笔记的诉求已经越来越明确,也用过不少笔记工具,有道云笔记、石墨文档、OneNote、Notion、印象笔记、为知笔记、幕布等我都用过(之所以说等,是因为我还探索和尝试了一些比较小众的笔记软件)
一个好的笔记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打造一个大脑的外接“硬盘”。其实,大脑的主要功能是“思考”,而非记忆,特别是在当代社会,信息无穷无尽,即便是一个细分的领域,所蕴含的知识量也非我们能轻松记忆的。但面对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总会觉得这个有用,那个有用,比如看到一篇文章,虽然你知道对当下的你没什么用,你也看不懂,但是你觉得对未来有用,那么你可以将其先收藏进你的“外接硬盘”中,没必要耗费脑力去记忆,等将来需要的时候,去到你的“硬盘”中检索出来即可。
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笔记工具必须具备三大要素:
(1)安全;(2)简洁明了;(3)便捷高效。
首先是安全,当你希望将一切对你有用的信息或知识收进这个APP中,那么你肯定不希望它的稳定性很差,以及安全性难以保障。
追求安全性,所以我选择的APP需要符合有知名度、背后的公司比较大(大公司有明确的盈利方式,倒闭的风险相对较小)。稳定性好这些条件。
简洁明了主要是针对笔记的使用体验而言的,如果笔记工具用起来很复杂,或者看上去眼花缭乱,那么我觉得它已经失去了笔记的核心功能“记录和辅助思考”。
此外,便捷高效,包括使用起来不会卡顿,实时同步较快等,另一方面,还需要既有电脑客户端,也有网页版,更有手机APP,这样才是最好的。
这样我记录在笔记工具中的笔记,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
在众多笔记工具中,我目前用的最多的是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OneNote。当然幕布也有用,但是很少,除非我希望能做成思维导图式的笔记时会使用,但是呢现在无论是印象笔记还是有道云笔记都有思维导图式笔记了。
以下说说各类笔记的特点:
石墨文档,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笔记工具,我认为它的核心亮点在于目录式笔记。创建一篇笔记,然后你可以以写书的方式去记笔记,它所生成的目录特别方便。
(最近换了一台电脑,电脑端程序还没有安装这个工具,所以截一张手机版的)
有道云笔记:推荐使用,符合我上述所说的所有诉求,此外,有道云笔记也可以使用手写笔记,比如在手机APP中新建一个文档,用手写记录,如果有一台平板电脑,则更好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此外,有道云笔记对于不想付费的用户,提供了3G的免费容量,后期不想付费的话,可以每天去手机APP签到获得赠送的随机容量(目前我的有道云笔记免费容量已经有差不多9G了)
印象笔记:我目前最喜欢用的笔记,用了一年多了,其实我现在基本已经抛弃有道云笔记,转用印象笔记去打造我上述所讲的大脑“外接硬盘”了。它的功能和有道云笔记差不多,但相对来说我喜欢印象笔记的目录架构,怎么说呢,有道云笔记的目录更像是Windows的文件夹,一层收进一层,打开要一个接一个才行。而印象笔记像是Mac的文件夹,没有那种“纵深感”。
此外,印象笔记的“空间”是我特别喜欢的,空间是印象笔记今年才出的功能,我觉得它最大的用处在于,如果你希望建一个“团队”,然后互相分享资料,并且希望将这些资料沉淀下来形成一个知识库,那么“空间”这个功能就很符合这个要求了。
好了,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不知不觉唠叨了这么多,刚下班回来,不想太费脑子,所以只是唠唠叨叨写点东西,没有按文章式的结构写,这个回答基本都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关于打造“大脑外接硬盘”“知识库”或者工具的详细优缺点介绍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如下:
PS:码字不易,如果对你有用的话,不妨给我点个赞呗,也欢迎关注我(“锴哥的世界”全网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