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画风,实景山水,董邦达绘《断桥残雪》
董邦达是清朝画家,他是浙江富阳人。雍正年间,他高中进士,入京为官。到了乾隆年间,由于他擅画山水,深受皇帝宠信。乾隆下江南的时候,迷恋杭州美景,就命董邦达画出来,供他朝夕欣赏。董邦达奉旨画了很多杭州风光,成为画实景山水的高手。
这幅《断桥残雪》有臣字款,还有皇家收藏印鉴,由此可知,这是一幅皇帝命题的作品。清代乾隆年间,已经有了皇家画院。宫中如意馆中集结了全国各地的绘画高手,还有像郎世宁这样的西方画家。董邦达作为朝臣,可以取代宫廷画家进行创作,可见他的技法不低于专业画家。
断桥位于西湖,在民间传说中,白娘子和许仙在此处定情。断桥不断,为何称为断桥?关于这点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断桥呈弧形,中间最高处落雪就融,桥两侧白雪皑皑,桥中间好像断开一样。看了这幅《断桥残雪》就能知道,这种说法未必正确。
这就是实景山水的一个特点,画家用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根据画中景色,可以了解断桥几百年前的样子。画中断桥上有一座木亭,桥前方也有一座木亭。断桥这个名字应该来源于,西湖白堤从孤山沿湖而建,到了桥这里就断开了,故此名为“断桥”。根据董邦达的画作,就能明白此种说法最为靠谱。
描绘实景山水是清代宫廷绘画的一个重要主题。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曾巡游江南,画家据此创作了多幅长卷,由此奠定了实景山水的风格。欣赏《断桥残雪》就能发现,董邦达的创作妙招就是融合,他融合了纪实绘画、装饰绘画,画出了符合文人审美规范的实景山水。
画面远处的高山就是孤山,去过孤山的人都知道,孤山不能算作一座山,高度不像画中那样雄伟。艺术创作就是要跳出现实的框架,董邦达画出了人们看到孤山时的感受。感受是真挚的,所以孤山变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传统绘画中,雪景图往往会联系到画家的高洁品质。《断桥残雪》没有这方面的意蕴,董邦达知道实景和写实看似差不多,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实景是眼中的景色,是心中的景色,无需过分写实,也能让人产生代入感。
董邦达在笔墨方面明显借鉴了王翚、王原祁正统派的手法,他用笔沉稳,用色苍润。雪落山中,也无法影响山石的肌理结构。山中层层枯树,丰富了视觉感受。古刹屋舍,让人联想到董其昌推崇的山水无人之境。
有人说,董邦达是清代画西湖美景最成功的画家。从这幅《断桥残雪》就知道,此言不虚。他即便在创作中没有进入出神入化的境界,但他开创了实景描绘江南山水的新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