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娘在家里儿在外
周末散文五人行恭祝新春快乐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娘在家里儿在外
文 | 沈俊峰
一
年关愈近,乡情愈浓!
这趟本就慢的列车越发地慢了。站站停,然后下饺子一样丢下一个个从四面八方归家的游子,走的时间没有停的时间多。夜里,下雪了,借着不知哪个小站昏暗的灯光,能感觉到满世界茫茫的白。迷迷糊糊中,好像是半夜,火车又停了。天亮时醒来,火车竟纹丝未动。广播没说原因,列车员也是一脸茫然。一车人就那么停泊在小站台上,宛若大海之中一艘小船,感受苍穹的博大、雪原的无边。没有办法,只有静静地等待。既然上了“贼车”,再想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了。好在手头的事情都已处理完结,只要能在除夕之前赶到家,什么也都无所谓了。
这场大雪,让回乡之路变得非常之漫长,迟滞了许多旅客。一千公里,走了二十四个小时,是我迄今乘坐时间最长的火车,然而却能怡然忍受。娘在家里儿在外呵。漂泊的沧桑,奔波的疲惫,还有这严寒的犀利,都被除夕的灯塔照亮了、温暖了。
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现代人不远游不行,哪怕父母的父母仍然健在,该远游还得远游。几年前,女儿独自在北京读书,我们还在合肥,家里立刻显得冷清而寂寥。两地的思念光缆一般细长而遥远。每每送女儿上火车,都是泪眼婆娑,万般不舍。那时我对家的感受是:女儿在哪,家就在哪!可是几年之后,当我们团聚在北京,对父母的牵挂让我对家又有了另外的理解:父母在哪,家就在哪!
有时扪心自问,家到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家是一个和谐的圆,孩子一半,父母一半!
二
我们迁移北京的时候,丈母娘已经患病。她退休之前是医院职工,治疗条件并不赖,有时住院,有时拿些药在家里吃。但是,不能病榻前尽孝,我们心中便沉积起隐隐的缺憾。那段时间,电话成为每天两地联络的热线。我们希望电话铃声响,又害怕电话铃声响。尤其是半夜以后的电话铃声,让人心惊肉跳,根本不知道遥远的黑暗之中究竟会发生什么!
那是一段让人备受折磨的日子。
那种折磨源于痛苦、牵挂、愧疚和无助……
然而,最可怕的电话铃声是在宁静的清晨响起来的。夏季早六点,酷暑消散、世界清凉之际,骤响的铃声电锯一般划拉在心里。一抖,一颤,一种不祥划过脑际。像一个狰狞的不速之客,让人感到害怕。
噩耗像炸雷一样突然来临了。
没有料到,一个生命的消失竟是如此轻描淡写,枯叶一般悄然飘落。妻刹时就傻了。我想她极有可能还没有完全从睡梦中清醒过来,便被迎头一棒。失去母亲的悲哀,几乎让她绝望,那种压抑的哭声从指缝间拼命地钻将出去,却仍然如此地震人心魄。
就在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些许慰藉之中。女儿主演的第一个电影刚刚在学院放映,又接手一部电视剧,正准备晚上去剧组,翌日直飞拉萨拍摄现场。可眼下出了这样的不幸,究竟要不要告诉她,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她,才不会影响她的拍摄?
冰火两重天,真是让人为难!
上午,我出门买了两张当晚的车票,回到家时,已近十一点钟了。女儿显然还不知道消息,正跃跃欲试为我们做午饭。趁这个空隙,我们商量,觉得还是告诉她好,她已经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再说到西藏后,还有四天的适应期。
四天的时间足够了。
于是强忍悲痛对女儿说,我们今晚要回老家一趟。
如此突兀的话,让女儿听了一愣,太突然了!望妈,又望爸,脸色变了,站在那里不说话。她知道外婆的病,五一长假回去探望后,还时常向我们询问有关病情。
于是又说,本想把你演的电影碟片带回去,给外婆看的,现在不需要了。
女儿听了似乎轻轻地“啊”了一声,什么也没说。
于是再说,你现在其它什么也不要考虑,只要拍好戏就比什么都好!
女儿仍然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轻轻将门关上,但是大大的音乐声却轰然响起。
那一顿饭,我一个人默默地做。一个人,也许只有到了中年,在女儿即将成人的时候,才能真正有了人生的另一种感受——重压之下的辛辣。年轻时喜欢李白的豪情万丈,快哉淋漓。但是现在,只有杜甫的笔墨才更加接近我心灵的本色,厚重、沧桑、泪水、练达等等。这种痛彻骨髓的体悟,是生命中风霜雷电留下的永远也抹不去的印痕。人生在世,本该豁然,该来的迟早要来,可是,偏要有那么多的留恋与不舍。
下午,我将女儿送到剧组。晚上,我与妻匆匆赶往火车站。
夜色苍茫中,列车轰鸣。静默中,妻收到女儿发来的一个短信:妈妈,千万不要太悲伤,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想,外婆是到天堂与外公相会去了,他们一定会很幸福的。
看到短信的那一刻,我们无言,泪水悄然滑落。
几年之后,女儿上大学的那一天,我这样告诉她,人这一生,应该有三个任务和责任:把孩子培养成才,敬爱父母,圆自己一个梦!
三
抽屉里,有一厚沓纸质一样规格相同的火车票。忽发奇想,粗略计算了一下,近两万元。这都是近几年我们奔波在北京与合肥之间的票证。在北京好多年了,逢年过节我们还习惯说“回家”,而不是说“回老家”。一字之差,却是永远的牵挂。
电话虽然能架起情感的桥梁,但其间毕竟隔着路途之遥。而且电话问候极其简单:身体好吗?父母必答:很好,都好!父母问我们,也必答平安。对父母,大都是报喜不报忧,保不准父母也是报喜不报忧呢?只有站在眼前,心里才踏实。如果哪段时间忙,好久没有打电话回去了,母亲就会让父亲打电话来,最近咋样?父母经常说的是:平安就好!
现在衣食无忧,需要问候的,也就是平安的音讯。父母最牵挂的,便是儿女的平安。时常在想,“平安就好”这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什么呢?一是自身健康,不出意外;二是工作廉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果说前者还有点无法预料的意思,那么后者则是完全靠自己的把握了。能经常站在父母面前,问候一声冷与热,是最大的幸福;能平安无事,敬爱老人,则是最大的孝了。这也算是不得不远游的“游必有方”吧。
“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妻留在QQ上的个性签名。每当看到这句话,便如人生的定时钟响在耳畔,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嘉
宾
有
言
12
宋长征
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获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学奖。
我始终有一个执拗的想法,就是所有的城市都建筑在乡村之上——也就是说后来蓬勃喧嚣的城市原来就是一座小小的村庄,城市的祖先就是乡村,城里人的祖先都曾生活在那座无名的小村庄。
只是在后来发生了篡改与异变,一方面城市异军突起,成了经济文化权力的核心,而村庄这个衰弱的老人,不得不隐身在时间的幕布之后。血脉在悄然传递,这悄悄流动的血脉里是情感意义上的人作为主线,譬如寻找遗失的族谱,譬如寻找流落天涯的亲人,譬如身在城里心却牵挂着故乡……
《娘在家里儿在外》是一篇有关亲情叙事的作品。飞雪飘落的大地,飞雪飘落的年关,飞雪飘落的记忆之中是一帧帧串连起来的光阴底片。这边是城市中的儿女,那边是故乡里的爹娘,因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年而彼此心魂间的轨道在两相延伸、衔接。
从为人儿女到为人父母,人的身份也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故乡也在改变,国人以亲情为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家的含义——有娘的地方就是家的所在。
那么城市与村庄呢,我仍然希望这根链条不会断裂,在奔跑的同时能够不忘生地和乳娘。
沈俊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第29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作品散见于《新华文摘》《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美文》等多家报刊,入选《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中国民生散文选》等多种选本,出版有散文集《在时光中流浪》。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
阅读别人的故事
突围只在心里
现实
只把手伸给你
伸给你
就代表没有距离
—华静
我的人生信条
活
就要快乐的活
爱
就要纯洁的爱
写
就要发自内心的写
—李培禹
生命虽短
却是一个行走过程
试着把生命
当作一首诗
用微笑来品味
才是享受人生
—剑钧
爱过
奋斗过
享受过
生命无憾
—沈俊峰
当我行走
触到灵魂的颤动
当我回首
听见花落的声音
当我写作
看到命运的恩赐
—冻凤秋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 末 散 文 有 约
剑钧 | 太平洋,推轮椅看日出的女人
任彥芳 | 嘉宾有言
2019·1·25(星期五)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每周一书
总有一条小河
在心中流淌
李培禹 著
作家出版社
收录作者近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北京文学等报刊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诉说的都是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的记忆,读后让人感慨不已。
(京东、当当、亚马逊有售)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