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冤死与民众的疯狂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前几日看刀尔登写的《中国好人》,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末时,当袁崇焕被判定为“明奸”,执行凌迟时,在京师是大快人心。去西市的路上,观者如堵,无不咬牙切齿。刽子手从袁身上割下肉来,百姓涌上去抢。刽子手赶之不退,且看出是笔生意,便拿来卖钱。老话虽常说“千刀万剐”,真执行起来,刽子手何尝有那些耐心?但这一回有好生意,事情就不同了。袁崇焕的肉据说卖至一两银子一块;当年刘瑾之诛,仇家买他的肉,也不过一文钱一块。
那么,京师民众为何会如此疯狂呢?这是因为明末的京师民众彻底失去了信心。刀尔登讲,明时,北京受过两次大的威胁,一次是土木之变,一次是直接导致袁崇焕被处死的己巳之变。前后差一百八十年,而明人的信心却消磨光了。建州兵的声势尚不如瓦剌,给京师人的惊吓则远超前者;这便是壮夫和病人的不同,青年和老年的不同。带着不祥的预感,京师人扑向袁崇焕,名曰纾愤,又何尝不是在祓除心里的恐惧。
为了祓除心里的恐惧,或者获得心理上一时的快感,民众对于袁崇焕是否冤死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正如刀尔登所言,如果这些人活得久,能赶上知道袁崇焕是冤枉的,也不会有什么内疚。他们会认为受骗或骗人的是皇帝,而不是他们,他们是在做一件正义的事。任何社会,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更何况在帝制时代,小小百姓,又有多少信息来源呢?即使在今天,辨别真相,也是累人的事。容易的办法,还是把自己从这一负担解脱,让别人来告诉我谁是“坏人”,我只负责吃掉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