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焉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刘焉(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刘焉重大事件之四——进攻汉中,断路杀使

在益州从事贾龙的迎接下,刘焉终于能够进入蜀地。新官上任三把火,刘焉恰好采取了三条重要政策。第一条,徙治绵竹。前任益州刺史郤俭的治所在雒县,刘焉迁治所既表达与横征暴敛的郤俭划清界限,也有另起炉灶构建益州新班底的意思。第二条,扶纳离叛。前文讲过,郤俭正是死于益州黄巾军的叛乱,刘焉对叛军采取招安政策,只要投降既往不咎。第三条,务行宽惠。上任之初,刘焉展现出宽厚仁慈的形象,对关中、中原地区躲避战乱逃到蜀地的人尽力安抚,对本地大族也非常宽容。

在刘焉的三项政策之下,益州乱局很快平息。就在本地大族觉得可以高枕无忧,凭借支持刘焉换取地位稳固之时,刘焉却逐渐暴露出真实意图。

原来,刘焉对于益州有“天子气”的谶纬深信不疑,州牧的地位并不能使他满足,为实现自己的野心,刘焉逐渐开始行动。

且说后来鼎鼎大名的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张鲁,其母亲也颇懂鬼神之道。张鲁父亲死后五斗米道的控制权落入汉中张修手中,益州黄巾军与五斗米道也有扯不清的关系。随着益州黄巾军被镇压,张鲁及张修也被刘焉收编。对于这一节,以后讲张鲁时再详细展开。

作为前任宗教领袖的妻子,张鲁母亲卢氏自然对鬼神之道很有研究,刘焉对谶纬很相信,对鬼神自然也很感兴趣,一来二去与张鲁的母亲卢氏结识。这卢氏虽不算年轻,但仍很有姿色,被刘焉看中,总是借讨论神学的机会深入交流。

《三国志·刘焉传》载:“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

可以看到,对人妻的喜爱并不独曹操,在当时人们的观念还挺开放的。从这层关系讲,刘璋跟张鲁可以算是“异姓兄弟”了。

张鲁本就有宗教势力背景,加上刘焉跟卢氏这层特殊关系,自然要被刘焉提拔。不知是不是卢氏的枕边风,刘焉竟然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配合别部司马张修出兵汉中。

这就有些奇怪了:汉中郡本就是益州辖区,作为益州牧,刘焉怎么对自己的部下用兵?这便是刘焉摘下忠臣面具,露出不臣野心的开始。

刘焉虽然是益州牧,但各郡县还都要服从朝廷。作为益州门户的汉中如果不掌控在亲信手中,将来一旦自己搞割据甚至反叛,汉中不配合,益州将门户大开,朝廷军队将长驱直入。只有把汉中交到信得过的人手中,刘焉才能放心关起门来做他的土皇帝。为达到这个目的,刘焉不惜用兵,而选择张鲁、张修,则还有更深层用意。

首先,刘焉作为朝中老臣,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军队,他除了名望没有其他优势,自己入蜀不过带着董扶、赵韪两个本地参谋而已,对于进攻汉中,他没有多少人可以派。张鲁、张修作为宗教首领,甚至很可能参与过益州黄巾叛乱的人,带兵有一定经验。

其次,张鲁的母亲卢氏与刘焉有特殊关系,卢氏留在身边,可以确保张鲁听话,不必担心到汉中后起异心,是少数可以相信的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张鲁、张修“来路不正”。他们不是士人,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吸收进官僚体系的人,他们带的兵也多是教徒,一旦控制住汉中后,方便刘焉甩锅。朝廷对于叛乱必然要追责,到时刘焉可以把责任全都推给张鲁、张修以及五斗米教,自己毫无过错。

《三国志·刘焉传》载:“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

张鲁、张修攻取汉中后,果然断绝与关中的道路,并杀死进入益州的汉使。刘焉顺势上书,称是“米贼”即五斗米道的教徒所为,与自己毫无干系。顺带一提,在攻下汉中后,张鲁杀掉张修,兼并其部众,并且夺取(或者夺回)了五斗米道的控制权,从此开始经营汉中。

对张鲁的行为,笔者认为完全是刘焉授意,与刘焉唱的一出精彩双簧。刘焉得到了益州,张鲁得到了汉中,并且完全掌控五斗米道,双方各取所需。

刘焉在世时,与张鲁的关系还很融洽,张鲁尽管被刘焉向朝廷告成反贼,但实际双方是利益共同体。否则张鲁母亲也不可能继续在刘焉身边安然处之。而且汉使进不来汉中,刘焉的使者却能到朝廷,简直就是公然蔑视朝廷。至于张鲁后来与刘焉之子刘璋反目,那是后话。

刘焉重大事件之五——铲除异己,公开割据

张鲁在汉中的所谓叛乱,刘焉除了声讨“米贼”外毫无反应,但对当初热情迎接他入蜀的本地大族,刘焉不仅主动出手,而且招招致命。

前面说过,刘焉作为外来者,在益州并无根基。刘焉的年纪已经不小,没有时间慢慢培养队伍。为在益州快速建立个人统治,刘焉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杀人立威。

《华阳国志》载:“枉诛大姓巴郡太守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

王咸为巴郡太守,李权则为蜀郡临邛县长,所以刘焉所杀的这十余人都大有来头,是益州本地很有影响力的大族。刘焉如此明目张胆铲除异己,有人慑于其威势而屈服,就有人奋起反击。

初平二年(191),正是关东联军讨董之时,刘焉也顺势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但刘焉起兵的目的并非讨伐董卓,而是为在乱世中闭关自守,强化对益州的控制。

益州虽然也遭受过黄巾军波及,但整体上与中原地区相比显然更加太平。加之后来董卓进京等事件,战乱严重地区的百姓纷纷举家入蜀避祸,仅南阳、三辅地区进入益州的百姓就有数万户之多。

这些人的到来,对刘焉是一个天大的利好。同为外来者,刘焉需要这些难民为自己所用,难民们也需要刘焉作为强有力的靠山。当然,这里的难民并非只有普通百姓,其中也包含着许多从东方各州郡入蜀的士人,鼎鼎有名的如法正、李严、许靖、孟达等,就都属此类,甚至张鲁也可算入。

刘焉对这些外来人口敞开怀抱欢迎,当然不是因为仁慈爱民,而是为培养自己的势力,甩开根深蒂固,只想利用自己而不被自己所用的益州本土派大族。益州土地就那么多,突然涌入十几万外来人口,本地人的利益自然受损。一来二去本地人与外地人就会有摩擦,这时候益州牧刘焉伸出橄榄枝,自然很容易取得外地人的支持。

刘焉从外来人口中挑选精壮之士组成军队,这便是著名的“东州兵”;又从入蜀士人中选拔人才作为幕僚,人称“东州士”。

《华阳国志》载:时南阳、三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前后左右部司马拟四军,统兵,位皆二千石。

武有东州兵,文有东州士,刘焉终于组建起强大的嫡系力量,可以放手摆脱朝廷与益州本土派的牵制,经营自己的割据势力。

面对刘焉对益州豪族举起的屠刀,犍为太守任岐率先反抗。任岐自称将军,与从事陈超共同起兵进攻刘焉,但被东州兵击破身亡。当初派兵迎接刘焉入蜀的贾龙也无法容忍刘焉的作为奋起反抗,也被刘焉剿灭。值得一提的是,任岐、贾龙都是蜀郡人,这也可以看做益州本地豪族与刘焉对益州控制权的一次争夺战,结果显而易见,外来者刘焉以冷酷无情的手段彻底压制了本地豪族,由此益州正式开启二十余年的刘焉父子时代。

刘焉重大事件之六——不臣之心,连遭挫折

且说汉室日渐衰微,刘焉依靠东州派彻底掌控局势,心中的不臣之意逐渐浮上台面。刘焉吩咐人打造上千具舆车,出行极尽奢华之能事。荆州牧刘表听闻,便上书朝廷参刘焉一本,称其“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刘表不愧是座谈家,连告状都引经据典。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卜商字子夏,是孔子的著名弟子,曾在魏国西河讲学,还做过魏文侯的老师。历史上的子夏作为孔子高徒,并未固守孔子思想,而是提倡与时俱进,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扩展。刘表以子夏“疑圣人之论”做比,实际是指责刘焉怀有不臣之心,有另立山头之意。

可是汉中被张鲁牢牢把控,益州与关中断绝联系,朝廷即便明知刘焉意图也毫无办法,更何况当时的朝廷已经被李傕把控,混乱程度比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焉共有四子,长子刘范为左中郎将,次子刘诞为治书御史,三字刘璋为奉车都尉,没有跟随刘焉一同入蜀,仍然在首都长安,只有小儿子别部司马刘瑁在刘焉身边。

汉献帝没有其他办法约束刘焉,只能派人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规劝。派一般人连汉中都进不去,汉献帝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想到刘焉的三个儿子,选中最小的刘璋出使益州,好歹还留有刘焉两个儿子,多少也算对刘焉的牵制。刘璋进入益州自然是肉包子打狗,与老爸重逢的刘璋自此留在蜀中,愉快地经营着自家势力。儿子劝老子?别开玩笑。

兴平元年(194),马腾与李傕因故产生矛盾,互相攻打。刘焉觉得是夺取朝廷控制权的好时机,派人联络长子刘范,让他联合马腾进攻长安。

结果刘范的密谋泄露,只得逃入马腾军营。刘范派人向父亲刘焉求救兵,刘焉赶忙派部将孙肇带兵支援,但绵竹与长安相距遥远,等援军到达时马腾已经被李傕击败逃往凉州,刘焉的长子刘范、次子刘诞早已被杀。长安战乱时,幸亏议郎庞羲与刘焉是好友,筹集钱财打点关系把刘焉的几个孙子营救出来,一同入蜀。

屋漏偏逢连夜雨,刘焉连失儿子不久,精心修筑的治所绵竹因雷击引发大火,之前耗费巨资打造的豪华车具全部烧毁,数量众多的马车燃烧起来还波及到民宅,导致绵竹城损毁严重,只得迁移治所至成都。

数月之前还志得意满,一心攻入长安的刘焉,接连经历痛失爱子、天火烧城,给刘焉的打击可想而知。尤其刘焉还是个笃信天命之人,天雷引起的大火对刘焉来说好似冥冥之中神灵的惩罚,造成的精神压力非常巨大。不久,刘焉便因背疮感染而死。

结语

刘焉作为汉末最早的割据诸侯之一,由于远离乱局中心而并未显名于世,但刘焉对汉末三国天下形势的影响相当深远。

其一,刘焉对当初迎接自己入蜀的益州大族极力打压,大力培植东州派士人,改变了益州的权力格局,刘备入蜀后很大程度上也沿用了刘焉的策略。

其二,刘焉派张鲁入汉中断绝外界联系,不仅营造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而且也给后来刘璋、张鲁决裂埋下伏笔。刘焉死后,汉中立刻从益州分离自成体系,围绕这一战略要地张鲁、刘璋、曹操、刘备之间展开了激烈争夺。

第三,州牧制由刘焉首创,作为首创者刘焉起到一个极坏的示范作用,即州牧等同于诸侯。作为皇室宗亲的刘焉不仅没有利用手中大权匡扶汉室,反而大搞割据,这极大地加速了东汉帝国的衰落与解体,后来者纷纷效仿,为乱世添上一把薪柴。

刘焉建立起来的益州割据势力,为刘璋甚至刘备奠定了很大基础。也许其行为令人不齿,但行事果断、眼光长远等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

刘焉的生平讲完了,但汉末群雄的故事还将继续,感兴趣的话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李福:丞相,请问您的继任者是谁?

    听闻非殊异,迟暮独伤心.相较于三国时期浩如烟海的豪杰俊彦,<三国志>中立传的人物只是冰山一角,也应感谢裴松之为此做的注解,以及其余史料的补充.本篇来聊聊李福,字孙德. 李福是益州梓潼zǐ ...

  • 废史立牧,汉帝国皇权瓦解 ——汉末动荡三部曲之三

    州牧与刺史的区别 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夏季的一天,汉帝国首都洛阳同时涌出三支官兵车马队,一支向北,一支向南,一支向西南. 在帝国烽烟四起,西北凉州边.韩之乱未灭,黄巾军余孽郭才等在河西(今河西走 ...

  • 刘二牧是何方神圣,在《三国志·蜀书》里,传记能排在刘备之前

    <三国演义>让三国这段本该沉寂的历史,成为大IP,出现在各大影视剧和游戏之中.而这段历史的正史<三国志>,也蹭了热度,被很多人熟知. 但是,仔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 ...

  • 张鲁,为何能雄踞汉中近三十年,且最终坚决不降刘备只降曹操

    张鲁,是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年代,他能雄踞汉中近30年,而且最终只投降曹操,坚决不降刘备. 笔者今天就带大家回顾一下张鲁的经历,并分析他上述做法的原因. 一. 割据汉中,建立政 ...

  • 诸葛亮说刘璋昏暗无能依据是什么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刘备说,刘璋这个人"暗弱",西川之人并不拥护他,于是劝刘备要把拥有益州作为自己未来的打算.诸葛亮和刘璋并没有交往,他是怎么样知道刘璋暗弱的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焉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刘焉(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起刘焉,在<三国演义>中仅在第一回有短暂露脸,在给刘备登场做铺垫之后,就再无正面描写.为给主角之一的刘备做足铺垫,小说中的刘焉被罗贯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特别篇)——董卓进京与袁绍失策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二)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为主,袭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里,笔者已经用多篇文章介绍了吕布自出道以来至争夺兖州期间的主要历史事迹,本期咱们来聊聊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一)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二--兵力来源 吕布入主兖州,是一次突然袭击,在曹操全力向徐州陶谦倾泻复仇怒火时,吕布被张邈.陈宫为首的反曹势力迎接到兖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特别篇)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九--出逃武关,投奔袁术 吕布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杀丁原投奔董卓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效命董卓时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六--合谋王允,诛杀董卓 吕布与董卓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拿手戟扔吕布,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三--盗掘皇陵 本期文章我们接着讲吕布,主要为您介绍吕布投靠董卓期间的历史事件. 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开始,将用数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吕布.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吕布的身上拥有不少标签,诸如: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将.乱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文除讲述汉末群雄之一.河内太守张杨的相关历史事件外,还将介绍相关历史人物的结局,全文较长,在保持耐心的情况下如果有兴趣,不妨结合笔者之前的文章一起来读,有助于理解相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