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5个字轻松带过369年历史?还是梳理6条脉络捋清楚吧

导读

魏晋南北朝(220—589),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自秦以来历时最长的大分裂时期,虽然中间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到589年北周杨坚灭南朝陈,在长达369年中,除了各方粉墨登场,政权频繁更迭,战争连绵不断,还发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本文尝试从6条脉络出发,依次整理这段纷乱历史,与喜欢历史的朋友分享。(文章共计3425字)

1、曹操父子率先垂范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至死也没把自己架到炉子上烤。10月,儿子曹丕迫不及待逼汉献帝让位,自立为皇帝,终于干了老爹一辈子没敢干的事。改朝换代如此轻松,魏文帝甚是满意,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满口承诺“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刘协从不称职的皇帝岗位退休后,却成了一名称职的“郎中”。为山阳公14年中,刘协夫妇悬壶济世,走乡串村为当地百姓治病,其和皇后曹节被民间誉为“龙凤医家”。234年, 54岁的汉献帝寿终正寝,魏明帝曹叡令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这位一生担惊受怕的末代皇帝也得以善终。雄心不已的曹丕40岁不到就挂了,长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

229年,魏明帝追尊其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对食夫人”吴氏为高皇后,尊奉各位先帝神位进入洛阳宗庙,至此,曹腾成为曹魏王朝6位拥有帝号的人之一。

魏高皇帝—曹腾 魏太皇帝—曹嵩 魏武皇帝—曹操

魏文皇帝—曹丕 魏明皇帝—曹叡 魏元皇帝—曹奂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正统王朝正式追尊为皇帝的宦官,大概仅曹腾一人,这位中常侍如地下有知,定当心满意得。

2、司马父子如法炮制

曹睿也是36岁英年早逝,临终又托孤不慎,遗命司马懿和曹爽辅养子曹芳继位。曹爽哪里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的对手,很快朝政大权落到司马氏手上。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开始主宰魏朝廷,待司马师暴死,继其位者是他的弟弟司马昭,曹髦的切齿之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便是专横跋扈的司马昭的真实写照。

不甘做傀儡的皇帝忍无可忍,欲于司马氏拼命,结果反被司马昭所杀。随后,司马昭另立燕王曹宇之子曹璜来当新傀儡并改名曹奂。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数月后,熟悉的一幕上演了,儿子司马炎逼21岁的魏元帝曹奂禅位,西晋建立,都洛阳,是为晋武帝。

当年12月,晋武帝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给予“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之待遇。曹奂又一口气活了37年,于302年去世,终年58岁,其待遇及结局在历代亡国之君中算不错的。

曹操父子45前篡来的政权,在子孙曹奂身上被司马昭父子如法炮制,可谓因果轮回,报应不爽。曹氏几代人精心谋划,到头来却为司马家开创大一统王朝打下了坚实基础。

280年,西晋一举灭孙吴,持续80年战乱的中国终于迎来了统一。

3、晋武帝一着不慎

司马炎清楚,司马家能得天下是拷贝曹家的“篡”,而这又完全得益于自身的世族权臣地位。曹魏因宗室衰微而被迫禅位之“教训”历历在目,晋武帝认为,要想牢固政权,没有强大的宗室力量拱卫是不行的。

鉴于此,司马炎在建国之初便大封同宗子弟为王,还未完成统一大业之时,已分封27个同姓王,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以郡为国,可自行“选用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租税”。

然而,事物永远是有一利即有一弊,大封各地同姓王后,优越的政策使各藩王手握重兵,俨然成了割据一方的霸主。久而久之,众多的“王”中难免出现一两个野心家,这位日后的内讧埋下隐患。虽说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西晋初实施的各项政策来看,晋武帝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仅如此,晋武帝还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上接连“失误”,为日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提供可乘之机。

4、八王之乱开启300年乱世

  • 第一阶段

291年,与一百年前何进、袁绍撺掇何太后召董卓进京何其相似,贾南风秘召楚王司马玮进京。权倾朝野的杨俊被诛杀后,汝南王司马亮把持了朝政大权。其实,到这个时候收手,司马家的天下还不至于丢的那么快。

贾南风继续策划,司马家的内斗开始精彩上演。当年六月,楚王司马玮“奉晋惠帝密诏”诛杀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瓘。第二天,司马玮就以“伪造手诏”之罪名束手就擒,随即被夷三族。就这样,在八王之乱第一阶段,贾皇后把司马家两个藩王玩得团团转,三下五除二就掌控了朝政大权。

平静了8年之后,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于299年再度爆发,这次动乱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战争更惨烈,西晋王朝为此元气大伤

  • 第二阶段

从贾南风出昏招害死太子司马遹开始,赵王司马伦率先揭开内斗序幕。剿除贾皇后及其党羽后,司马伦居功至伟,本可名留司马晋史册。然而,这位赵王竟废了晋惠帝自立为帝,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于是乎,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一场大混战后,司马伦一党被消灭。司马冏自持兴复皇位有功,与其他二王拥兵自重,一时权倾朝野,其他藩王很快也举起了了讨伐大旗。

长沙王司马乂以奉天子的名义奔袭皇宫,司马冏战败被杀。司马乂刚独揽大权,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又联合起兵讨伐。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东海王司马越乘机捕获司马乂,结果司马乂被火烤而死。

此后,诸王互相杀红了眼,“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天”,最终大都免不了败亡的结局。直到307年,晋惠帝暴毙,晋怀帝司马炽继位,司马颙被南阳王司马模掐死在车内,八王之乱才落下帷幕。

5、东晋十六国

  • 东晋

东海王司马越虽然在八王之乱中笑到了最后,成为手握大权的辅佐大臣,但他所面临的王朝此时已是虚弱不堪。好在这位东海王有先见之明,当时留琅邪王司马睿镇守扬州,为后来建立东晋以延续司马家王朝留了一手。

西晋灭亡后,317年,镇守南方的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东晋成立。此后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疆域大体在淮河、长江流域以南,一直与北方十六国并存至420年南朝刘宋政权成立。

  • 十六国

东汉中后期,在朝廷鼓励下,处于边疆的北方各族开始迁往内陆,形成大量胡族与汉族杂居中原的局面。到西晋时,史书记载“西北诸郡戎狄居半”。随着八王之乱导致的西晋社会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实力消耗殆尽,长期隐伏的民族矛盾终于爆发了。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泛指由这些北方民族建立的诸国。当然,与东晋同时期存在的不止这五个民族,也不止16国,“五胡十六国”是北方和西南地区所有政权中国祚较长而具有代表性的称呼。

五胡十六国时期,对北方几个影响力较大的政权稍作介绍。

  • 前赵(304-329)

这一政权的建立就得益于八王之乱。304年,成都王司马颖与匈奴刘渊结为“外援”,司马颖遭围攻时,刘渊谎称回并州发兵支援,以复汉为名乘机宣布独立。308年,刘渊称帝并迁都平阳,国号“汉”,后称前赵或汉赵,由此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西晋最终也为前赵所灭。称帝后,刘渊遂派兵攻打洛阳,制造“永嘉之祸”掳杀晋怀帝。刘渊死后,其子刘聪于313年率军攻打长安,继位的晋愍帝被迫投降,最终受辱被杀,西晋至此灭亡。

  • 前秦(350年—394)

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苻坚踌躇满志,力图一统天下。383年,苻坚下诏,亲率几十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生死存亡之危急关头,谢安、谢玄率“北府兵”奋勇抵抗,最终在淝水之战中大败秦军,南北对峙的局面就此又延续了200年。

  • 西凉(400—421)

公元400年,号称飞将军李广后裔的李暠建立凉国,史称西凉,其国地域与北凉相接,连年互殴,最后被北凉所灭。唐朝建立后,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为先祖,并于天宝二年追尊为兴圣皇帝。

此外还有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它是后来统一北方的北魏政权的前身。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只是他的“屠胡灭石”太过惨烈了。

6、南北朝

作为五胡十六国的承继,北朝自然是民族融合的朝代,北魏为鲜卑拓跋珪建立的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从431年到439年,北魏展开统一北方的一系列战争,最终与南朝宋形成对峙。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及西魏,北齐取代东魏,而北周取代西魏。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时169年。

杨坚为北周12大将军之一杨忠之子,周武帝东征北齐时,杨坚就开始集结文武诸臣形成自己的庞大集团。577年,欲征伐南陈的周武帝去世,荒淫昏庸的周宣帝继位,杨坚对自己这位女婿失望透顶。几年后,周宣帝去世,其子宇文阐继位,即周静帝。

581年,见时机成熟,杨坚废掉外孙自己称帝,改国号大隋,北周亡。开皇九年,隋文帝下诏发动灭陈之战。589年,杨广等名将率军攻陷建康,南朝陈亡。自永嘉之乱以来,中国分裂近300年之久的“南北朝”正式推出历史舞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