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认知 趋势思维:远离这些可能吞噬年轻一代的仅有财富的陷阱

幸福里BANNER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四百六十八期(NO.468)

专栏内容提要:

深度思考:分化大时代背景的2021年,建立价值认知,培养判断思维,远离必然吞噬年轻人仅有财富的这些东西。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 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绝标题党,坚持耕耘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我是@熊猫贝贝小可爱,地产行业策略研究者,房地产和楼市观察分析者,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熊猫贝贝第468篇原创文章: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正在身处于一个财富动荡大周期的关键时间节点上面。

每个人,所看到的,理解,体验和认知的世界,或许完全不一样。

鲁迅先生就说过: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2021年春节期间,见到了很多许久没有见面,在各行各业生存发展的老朋友,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有需要自己去支撑的生活和面对的环境。

2020年,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笔者有几位做实体生意的朋友(规模不一的饭店,旅游热门的民宿客栈,还有传统服装饰品等等),在春节期间的小聚的时候,都问出了这么一个本质相同的问题:

去年实在是太难了,报复性消费没见到,一年摊下来能保本糊口就不错了,你们房地产和投资应该也很难受吧?

有一个朋友,是在三线城市开饭店的,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太煎熬,疫情以来,光他所在的那条街,铺面就空了一半以上,往日熙熙攘攘的人气,也没有再次出现,甚至连恢复的希望都看不到,其中有一个位置比较好的铺面,换了2次门头,就彻底拉下了卷帘门……

有一天,他看到曾经和他是一条街上邻居商家老板,穿着外卖那颜色扎眼的衣服来到他的店里取餐,让他唏嘘不已,到了年底的时候,一算账,基本上是做平,是真的那种做平,除了一年的伙食费,他这个老板没落下什么钱,2021年还开不开店,还在一筹莫展的纠结当中,

另一个朋友,是基层公务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2020年太躁了,身处街道办的他,对于2020年的印象,绝对说不上好,一方面,是各种低级犯罪层出不穷,各种毛贼和小偷,特别得多,特别是临近年关,各种奇葩的小偷小摸都出现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喜欢捡点瓶子纸箱的老人家,放在楼道里面的存货,竟然一夜直接被清空,把老人家气的不轻。

更多的,还是各种鸡毛蒜皮的矛盾日益增多,一语不合摔摔打打的事情也比以往要多了很多……

用他的话说,核心原因,还是钱不趁手,工作不忙,赚钱不易,底层倾轧……

作为一个在一线基层工作了好几年的成年人来说,他看到的,是最真实的,有烟火气息的人间。

这都是他们眼中的2020年,一个荒年。

而从事金融投资,有资产家底,或者与资本市场有关联的群体眼中,却是完全另外一个世界:

疫情爆发,货币超发,万物暴涨。

别的不说,只要在2020年年内买了房子(当然不是那种特别糟糕的城市),或者买了基金的人都知道,2020年,所有资产,都或多或少,或快或慢的涨了一波。

这就是所有人,当下正身处的时代,一个割裂,分化,具有完全不同感官的魔幻时代。

真实的世界如此,任何时代都不可能用一句话来简单粗暴定义。

这篇文章,就结合时代背景和环境,在财富动荡,资产价值波动大周期冲刷考验的2021年,和各位朋友以理性穿透的态度和视角,聊一聊,那些在未来会吞噬年轻一代仅有财富的东西。

文章将从房产,金融市场,还有心态情绪层面,进行有深度的解读和分析。

PS:

文章略长,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深度和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进行思考。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如果有帮助,欢迎关注,每天看点有深度的房产和楼市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认知财富,资产,还有中国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图片来源:网络

一、关于房子的资产逻辑,恐怕要更新一下了。

要讨论财富,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不论是什么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在中国,房子永远都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和其他国家以财富衡量,中国有一个词儿很地气,也很贴切,那就是“身家”。

别的不说,在中国,没有房子,连组建家庭都不太现实。

所以房子,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财富观念里面,都是一个大项。

伴随着中国房子商品化超过22年的洗礼和熏陶,现在对于房产来说有一个很好的现象,那就是价值转变非常明显,一些非主流,不是以居住定性的房产,价值转变也被新一代的年轻群体所认知和接受,比如商铺,商办公寓,纯写字楼,还有小产权这样的房子,都不用炒冷饭了。

如果现在还对这些边缘产品有兴趣,还有价值偏好,要么就是没有看清楚已经渗透到农村的快递电商的互联网时代对商铺的价值转移,要么就是没有见识过市面,没有被几倍的生活成本毒打教育过。

当前中国的房子,如果从能够对个人和家庭的财富和阶层上升带来助力的资产价值层面来看,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事实上的成熟阶段。

任何资产竞争成熟状态是什么样的?是稀缺,价值表现明显的优质资产,核心资产,被争抢,甚至产生价格泡沫,而没有资产价值的东西,迅速被弃如敝履,黯然退场。

特别是2021年,中国房地产和楼市从开年以来,越来越趋于资格限定,房票认定的模式,本质上就是延缓这个资产价值泡沫化的过程,但实际呢?北上广深,市场高度认可的房子,具有坚挺的价值认可度(比如优质学区,比如地段价值,比如配套价值和环境等等)的房子,对于年轻一代群体来说,绝对不是张嘴就来,轻松拥有的资产。

不说深圳,就说一线城市里面房价最低的广州,只要是地铁沿线,相对中心的,最好还有个好学区的房子,先不说新房老房子,不吹不黑,对于奋斗上进的年轻群体来说,短则5年8年,长则10年以上,还要加上“六个钱包”,才能实现,谈何容易?

至于深圳那种“千万起步刚需房”的笑话就不用说了,别说深圳有钱人多,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更多。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但是人总是需要有自己的房子的,一线城市资金门槛和购房资格两座大山难以逾越,那么对于很多年轻群体来说,就把目光投到了次级城市,甚至是自己的家乡。

可行吗?

大概率来说,这就是未来在中国,房产领域对年轻一代的财富吞噬。毫不夸张。

当然,这个事情值得说细一点,比如一线城市确实难以圆上买房梦,选择未来确定可以长期生存发展的新一线,发达省份和地区的省会和明星城市,是一个很靠谱的选择。

但是去一些三四线地级市,而且还没有长期定居打算的购置房产,99%都是盲目投资,结果堪忧,特别是带上“县”字的城市的房子,不管是县级市还是县城,基本上除非以后铁了心了要定居养老,否则买这些城市的房子,基本上和投资,和价值成长,和财富助力,甚至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身家财富来说,没有丝毫的关系。

如果是那种进入大城市赚到了钱,还一门心思要回农村盖房子的,不好意思,这篇文章的逻辑和认知恐怕是不适合这样的群体的。

都2021年,还想着用大城市赚的钱回家盖房子的,基本上属于顽冥不化,极度自私,而且还没有丝毫认知增长的典型代表了,多说无益。

房子这个东西,就算不用功利的眼光去看,有两个因素和特征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是对现金的固化,一个是对人的物理束缚。

房子如果是资产,流动性是最差的,买了房子,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强制储蓄,特别是在有月供的情况下,并且在2021年和以后的未来,名下的房子,包括购买记录,都可能成为限制在自身有更好的发展情况下,出现了优质城市买房落户机遇。特别是首次贷款优惠,那简直是就是国家给每一个年轻人发的现金红包。

好钢用在刀刃上,不用多解释了吧?如果遇上在小城市买的房子横盘甚至跌价,能卖得出去还好,万一流动性受限,无人接手,那就是真正的深度套牢了。

不仅套牢了你的现金流,还套牢了你追逐更好的财富机会。

其次,买了房子就算是投资,也要考虑到一个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投资市场,机会稍纵即逝,而物理距离是没有办法规避的硬伤。

最后,对于小城市来说,除非是自己住,长期定居,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2019年鹤岗一套房子几万元引爆全国,不是有人就去3万买了安家,结果最后2万元无奈卖掉了么?

不管从经济,就业,机遇,眼界,教育,社会资源等等层面来说,未来的中国,会有越越来越多的城市鹤岗化,无非是阶段效率不一样而已,这是所有人类文明社会必然的一种趋势。

在价值抉择上和趋势为敌,甚至背道而驰,那不就是用自己的财富,真金白银的往水里扔吗?

至于小城市的,县级以下的城市的房子为什么会吞噬年轻群体的财富,当然还有很多深层次,复杂的原因,但是大方向是不会错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一线难容肉身,要进行战略回撤,首先也要在父母辈生活一辈子,自己出生的城市基础上,进行升级,这个就看不同群体自身的实际情况了。

远离小城市的房子,特别是还有能力去追逐财富,创造价值的年轻人群体,这一点很重要。

不要让这些注定走向经济坍塌,垂暮老朽缺乏生机和发展城市的房子,吞噬你们来之不易的财富。

图片来源:网络

二、看不懂金融市场的三个阶段,贸然进入就是财富粉碎机

什么是金融投资市场?简单一点,就是完全金融化,资产化的资本交易市场,从股票,基金,债券,理财,存款,期货到币圈,区块链等等。

就是把流通货币换成交易凭证,通过时间周期的价值变化实现收益或产生亏损的纯金融交易环境,就是金融投资市场。

当然金融投资市场同样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门类众多,门道深奥,这篇文章,主要说的,其实只有启发目的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看不懂金融市场的三个阶段,贸然进入,必然对自身财富产生粉碎,很多人就是这个基础认知没有,多年辛苦积累财富被金融市场吞噬,相信大家看的也不少,甚至亲身经历过。

进入2021年,对于通过基金开始初步尝试金融投资滋味的年轻群体来说,对于金融市场的本质认知和阶段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直接一点,看不懂本质,没有阶段思维,任何时候都是金融市场最底层被收割的对象。

金融市场的本质,是脱离实体价值的资产凭证环境,是现实经济和货币价值的多元复杂博弈。市场预期和货币环境,还有投资情绪,都是反复无常,难以遂愿的。

金融投资想要盈利,本质上就是认知的收割,人性的修炼,还有能够看透周期阶段的眼光,和穿越熊牛的沉稳。

记下这句话,真正能看懂了,再往下看不着急。

金融市场,不管是以任何形式和规则出现的,只要是合法公开,并且有国家和经济体的金融系统接入,承认流通货币交易结算的,都是货币流通交易,价值转移,财富分配的重要场所。

而对应到每一只股票,每一个市场,都有三个重要的阶段划分,不复杂,就是以时间跨度为衡量长短的周期。

第一个阶段,是短周期,这个短没有具体的时间,但是一定是小于行业周期,小于经济周期的,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天,反正最多就是大周期的一小个阶段而已。

这个阶段的金融投资市场,没有任何投资的说法,是一个纯粹,完全的投机环境,类似于赌场。

对于绝大多数的散户投资群体,特别是没有任何认知和信息优势的群体来说,大概率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定位,在这样的资本和信息完全不对称较量环境里面要想胜出,最大的依仗,其实就是虚无缥缈的运气。

依靠运气去发财,那不就是赌博么?以股市为例,任何短期交易,什么技巧套路方法秘籍,本质上和赌博技术没有什么区别,任何成熟的赌场,都不怕再高明的赌博技巧,而是专注于概率。

对于赌博环境来说,只要有超过51%的胜率存在,在多次重复的交易过程中,这个1%的胜率就能放大到100%的效果和威力。

所以,在短周期内的金融市场中进行博弈,就是纯粹的赌博,要么资本雄厚,要么和赌场老板利益关联,要么就是运气爆棚,任你技术飞天,在概率论的绝对实力碾压之下,都不是什么事。

这个逻辑不是什么大路货,也很少有人愿意这么直白透彻地分析给你看,且看且珍惜吧。

第二个阶段,是贯穿周期波动,穿越熊牛的中等周期,这个周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完整经历所投对象的一个现实中完整的发展周期。

还是以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的中国金融投资市场为例,从疫情后,白马主力的一骑绝尘,走出了股灾式牛市,再到2021年春节以后中小板逆袭,机构抱团的主力败退,出现了崩盘式行情,客观理性来说,这一波因为疫情而起的行情,走完一个周期了吗?

没有,远远没有,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是事实。

而不管是通过基金进入金融市场,还有股票,或者是债券的投资玩家,都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说什么投资?不就又回到上面那个短周期赌博的逻辑里面去了吗?

这不是什么说教,也不是什么道理,是客观事实存在的规则。

就好比人的生命,行业的发展,只有完整经历一个固定周期以后,才能说上的入门,一个意思。

第三个阶段,是趋势投资的长周期。

中国目前还没有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股神年年有,巴菲特永远是巴菲特,这个不能责怪中国金融界没有人才,而是中国金融投资的环境太年轻了,满打满算,国内的金融市场形成到正常运转,才多少年?新中国建立也才71年,金融市场能有多久?

巴菲特这老家伙,可是出生在美国1930年的大萧条时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体验过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人。

时间再给够一点,再来50年吧,中国一定有巴菲特一样的人物出现,这一点笔者是非常坚信的,中国永远不缺头脑聪慧,精力充沛,高瞻远瞩的人才。只是对于当前还尚未成熟的投资市场中,以短期玩票中期投机为主的群体所不知道。

其实在基金领域就有这样的人才,十几年坚守操作一个基金,就单看这十几年的成绩,也不比巴菲特老爷子差。而大多数中国金融投资者,都以为自己才是天选之子,是幸运加身。

别的先不说,先坚持参与交易,并且多活个几十年,接受了现实毒打教育以后,恐怕才能褪去浮躁。

大道至简,金融投资市场,就是这么简单,短期就是资本打架,中期就是周期博弈,而长期,就是现实产业和经济价值,对估值泡沫的夯实。

对于这三个阶段的认知,如果建立不起来,那么金融投资市场,对于贸然进入想要投机博利的人来说,特别是心态不成熟的年轻群体来说,就是吞噬财富,粉碎财富的黑洞。

幸存者偏差规则之下,有多少是发不出声的受害者?这个逻辑值得有想法的朋友,好好的思考一下。

图片来源:网络

三、决策的心态和情绪,控制不好,就会成为吞噬财富的黑洞。

最后这个部分,和大家谈谈心态和情绪的问题,或许有人又以为要拿什么长期主义,价值投资进行老调重弹,陈词滥调的鸡汤废话了吧?

其实并不是,主要是结合笔者对投资领域,对房产,对金融投资市场的认知和理解,想和大家对“人性修炼”有点深度的聊一聊。

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最难以标准量化的,就是人心,每一个人脑子里面想的,情绪的起伏,面对决策的心态,是完全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情况出现的。

没有雷同,不可复制,大基数的变量共存,就导致了经济环境的混沌变化。

为什么企业家,公司老总还有长期在投资领域活跃的人能够相对多的获得和掌控财富?

恐怕很多人都没有看到本质。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可能只有7次改变命运的重大决策时刻,而对于上面说的那些人,可能每天都在面对决策选择。

论心态,论经验,论直觉,论情绪控制,就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比什么?

所以,想要获得财富,保持财富,实现驱使财富为自己的人生服务,注定是需要像进行一场马拉松一样的长期人性修炼。

还是说巴菲特老爷子,人家可是学生时期,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在生意门道中摸爬打滚积累经验了,而直到59岁以后才真正实现了财富跃升,并且在往后的人生开始了财富急速的膨胀,被誉为“滚雪球”。

图片来源:网络

60岁!开什么玩笑!这在中国不就是退休的年龄代表么?

别的不说,看看你们身边的人,有几个愿意60岁才发财的?

再加上市场经济才几十年,浮躁狂热的舆论价值观引导,什么“出名和发财要趁早”,什么“80后(现在都90后95后,相信很快同样的套路00后也能享受到)身家过亿,财富自由”……

实话实说,现在中国的投资群体,特别是年轻后进的群体,对于投资领域的风险和险恶,甚至说得上是毫无敬畏。

绝大多数人,对于投资,都缺乏耐心;

绝大多数人,对于决策,都缺乏思考;

为什么穷人多,投资失败得多?巴菲特说过这么一句话:

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而现实之中,能够获得财富,实现长期财富掌控的人,又有哪一个没有失败亏空,备受打击的经历和历史呢?

笔者有一位忘年交的投资界好友,曾经送给笔者这么一句话,也在这个文章里面给各位做一个分享:

“实体投资,亲力亲为,亏也要明明白白,赚才能安稳踏实,金融投资,戒除情绪,亏的时候需要信仰和认知支撑,赚的时候要有满足和欲望控制”。

所以以前有看过笔者文章,或者长期关注我的读者朋友都应该会很清晰地从笔者的文字和态度中,发现我的稳健和谨慎态度。

其实现实之中,在重大投资决策和金融领域的尝试,我说得上是保守,但是保守,不是没有行动,最多是慢一点,最多是稳一点,最起码,对于自己的钱要去的地方,得看懂看明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趋势逻辑才下手。

买房如此,金融投资如此,实体投资同样如此。

不需要,也没必要去炫耀自己的成绩,也无意和任何人攀比,我还年轻,路还很长,有的是机会和风口等着我去发现探索把握。

对于那些心态不稳,情绪浮躁的人来说,要知道即使就算你运气一时爆棚,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短期获得了很多财富和资产,但是在投资这场漫长而又煎熬的旅途中,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建立了价值博弈的逻辑,只要长期概率对抗的思维成熟,都能用超过想象数量的方法,追赶,超越,甚至碾压你。

短期的投机靠运气,长期的投资靠毅力,投资就是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切换,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这是给所有对投资有想法的年轻群体,肺腑之言。

当今的年轻群体,智商发达,财商卓越,能力强悍,而且还赶上了金融市场和投资领域趋于成熟规范的好时代,万事俱备,能不能创造财富,可能就要看心性的磨炼和情绪的控制上面了。中国没有巴菲特,中国会有巴菲特,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了,那就是一定是从今天的年轻群体里面实现。

为什么老一辈不行呢?因为他们年龄熬不住了啊,哈哈哈哈……学学资本家,当当企业家还行,人生阅历和经验积累,还有时代的红利那是老一辈的优势。

但是论投资认知,论对金融的理解,论财商智慧,年轻一代绝对的有机会,所以不用羡慕,也不用妄自菲薄,老一辈的财富,终将要被新一代所瓜分传承。

这是人类历史,财富记录都证明的一个事实,文明稳定的时代,总是有合理合法的渠道和办法的。

投资是反人性的,你往往以为看好的,都会带来失望,而往往被你所忽视的,却能够带来回报。这个世界,注定的2-8定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