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赵宅重二十五两金铤

黄金货币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南宋政府对金银的打造和买卖的管理相当严格。据资料记载,当时的金银器饰及货币的打造必须是官府征召民间工匠到文思院治铸造。由于文思院的工匠工钱较低,手艺高超的工匠往往不肯受雇。于是,在淳熙年间,改由临安的“百姓作匠”或“金银铺户”承揽金银的打造,并规定支应官府差役的金银工匠,要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和两名金银铺主做担保,以防作弊,并负责赔偿责任。庆元年间还规定上贡金银须刻上金银铺名、工匠的字号、监铸官吏的姓名和职务等。同时这样也是保证质量、提高信誉的必要手段目前发现的南宋大型金铤有束腰型和直型两种,分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十两等几种。它们又分为有铭文和素面两类,铭文又有刻字和戳记之分。成色有足金和九分金。大型金铤在使用时,常会根据用量分割使用,这就出现被切割过的痕迹,或一半、或缺角等,这是古代人们使用金银的真实反映。节选自李晓萍 《南宋金银铤收藏与鉴赏》铭文放大图“赵宅”重二十五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