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出生地 周氏大厅
宰相出生地 周氏大厅
周氏大厅坐南朝北偏东5°左右,现存前后两进,对合天井,清初风格,2006年维修。明清建筑,建筑面积282平方米;前进前檐有近代添加的外墙,原为敞开式,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两缝抬梁式,次间山缝穿斗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所有梁栿为断面圆形的直梁,柱头无栌斗,礩形柱础,梁栿、梁檩之间用童柱连结,梁柱节点处用雀替,前檐施双狮牛腿,后檐施神仙人物牛腿。后进面阔三间,进深八檩,穿斗式结构,鼓形柱础。
据村里人说,在唐代这里也是一座厅堂,舒元舆宰相就出生在这里。
明吴之器所著《婺书》就是这样说的:“舒元舆,东阳人……或曰元舆故兰溪人也。”
《康熙金华府志》则称:“舒元舆,婺州人。”
成书于明正德庚午(1510)的《正德兰溪县志》有着分别题为“舒元舆故居”和“舒丞相墓”的记述:“纯孝乡白露山下有源曰垷坦,其源之右有山曰舒婆坞,故老相传为唐宰相元舆故居焉……坞之旁又有舒学士墓,不知其名。旁近有村曰西舒,有墓曰舒婆墓,以为其母之墓。而白露山麓有庙曰乘仙,又有小祠曰庙母,以为其母庙。云俗之所传如此,蓋以元舆为吾邑之人。然考之唐书列传、方舆胜览及东阳志皆以为东阳人,岂其祖居东阳而后迁于是,抑或旧居在是而后迁东阳耶?又否则唐以郡名东阳,其后更为婺州,而以东阳名县,其时犹未久,犹以郡名称与,未敢决其必然也。”“按郡志以元舆为东阳人,而不言其有墓、言其在何处。却于兰溪载唐相元舆墓在西南二十五竹队。近年耕者得小石堨,上有刻字,蓋元舆墓也。……今东阳县新志亦谓其县西南二十五里竹队有元舆祖墓,下文耕者石堨之说,与续志所载兰溪事相同……姑备二说,以俟后之君子考焉。”
付印于1884年的《光绪兰溪县志》载元舆传记在文学卷,至于籍贯,则简至如下句:“舒元舆,字升远。其先合肥人,祖缜,迁邑河西。”但在宅墓卷“丞相舒元舆墓”条,相对374年前的《正德志》,叙述却肯定了许多:“在纯孝乡垷坦惠安寺侧(本前志,辑前志传疑)……今世俗相传:白露山下地名竹埭,埭与队字音相同。山之西麓有寺曰惠安,与竹埭相去不远,寺后有舒丞相墓,则墓果在兰溪矣!但元舆死于甘露之变,归葬与否无考。今考邑舒氏家谱,元舆远祖景思由合肥迁居东阳,五世孙居邑之黄冈竹队,又徙居垷坦万罗山下,元舆其孙也!缜娶孙氏,续娶汤氏。缜卒与孙氏归葬东阳地、亦名竹队,汤氏葬邑白露山下故兰溪,东阳均有舒婆墓。大中八年,诏雪元舆冤,乃归葬寺侧。东阳志所云祖墓,似为元舆祖缜墓,非元舆墓也。”
很明显,“或曰,元舆故兰溪人也”这一说不是没有来由的,其佐证即是现故物依然的故居庐墓实地实迹和脉胳更为清晰的宗族谱记。循迹探访白露山麓的“舒丞相墓”地及其故居与出生地垷坦村,不仅看到其故居范畴内的十数亩“花园”地名依归,依傍的山峰“万罗尖”山名依旧,从(墓地所在的)黄店村到垷坦村现父老的述说依归,现居垷坦村的周、孙二姓村民在绍述时还把舒元舆出生的产床床址都定在了砚周氏宗厅大门口几平方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