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化工厂”,一旦生病该如何诊断治疗?

▼本文作者▼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性消化器官,更是人体的"化工厂",通俗地说身体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成份必须经过肝脏的加工处理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同样身体的代谢垃圾也必经肝脏分解转化才能排出体外。

肝脏最近的邻居是胆囊,此外还与胃、胰腺、脾脏及十二指肠等消化器官相邻,它们与肝脏共同调节人体的消化功能。

因此,一旦肝脏生病,这些左邻右舍也多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譬如,慢性肝炎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导致胰腺疾病;重型肝炎可以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可以引起脾肿大,引起呕血、便血;如果胆囊有病,也可以波及到肝脏等等。

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肝脏疾病是指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损伤引起的炎症、纤维化、硬化,甚至进展到肿瘤的急慢性系列疾病,目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肝脏炎症是不同因素肝脏疾病慢性化和重症化的重要转折点,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常见症状有程度不一的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皮肤巩膜黄染等。

由于肝脏疾病的隐匿性和长期性,早期的肝脏炎症不容易被发现,但必须认真对待方可预防疾病迁延和加重,规律体检是肝脏疾病早期诊治的主要途径。

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根据病程长短,疾病严重程度,是否合并黄疸,临床分型主要有:

  1. 急性肝炎;

  2. 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

  3.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慢性重型);

  4. 淤胆型肝炎;

  5. 肝炎肝硬化。

急性肝炎病程不超过半年,而慢性肝炎为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重型肝炎可引起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或慢加急性肝衰竭而危及生命。

肝脏疾病的诊断方法

及时就医,医生将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疾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

常用体检方法为诊断肝脏疾病提供诊治依据有:

  1. 肝功能试验,常用的有各种血清酶的测定和血清蛋白的测定;

  2. 影像检查,包括B型超声检查、腹部的CT、肝胆系统核磁等;

  3. 肝脏无创纤维化检测;

  4. 必要时肝脏活体组织检查。

常见的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是发生在肝脏的所有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各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

  2. 肝脏占位性疾病,如各种良恶性肿瘤。

  3. 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疾病,如脂肪肝

  4. 酒精性肝病,由于过度饮酒引起的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肝病,严重的可发展为脂肪肝、肝硬化

  5. 药物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肝病

  6.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红斑狼疮引起的肝炎

  7. 先天性或遗传性肝病,如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多发性肝囊肿、海绵状肝血管瘤等。

  8. 肝硬化,是各种原因长期损害肝脏后,肝脏病的晚期表现。比如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肝脏疾病的治疗

肝脏疾病的治疗原则为针对病因治疗,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减轻症状,避免并发症,改善预后。

1

针对病因治疗:

多数肝脏疾病病因虽然明确,但治疗起来是很困难的,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目前为止只有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而没有明确的清除病毒的药物。

因此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需要慎重,只有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才适宜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所有的服药和检查的方案应该在谨慎和周密的情况下进行。

丙型肝炎患者一般主张比较积极的抗病毒策略,口服抗病毒药物,一般可以三个月根治丙肝。甲肝与戊肝都是消化道传染疾病,是自限性疾病,一般保肝治疗就能治愈。

对于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需要抗感染治疗。肝脏肿瘤方面的一些疾病比如肝癌等,应该给予手术、介入、消融、靶向药物、中医中药等综合性的治疗。

酒精性肝病患者应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强调低糖低脂高纤维素食物,且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达到理想水平。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则应停用可疑致肝损伤的药物,对治疗重要疾病且不能随意停用的药,可选择无肝损伤或肝损伤较小的药物替代。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逐渐增多,但并非所有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均需要应用激素治疗,只有那些具备治疗指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应用激素治疗才会获得较好的疗效。

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患者,主要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如果效果理想则不会影响患者寿命,一旦患者进入失代偿肝硬化阶段,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佳而只能通过肝移植治疗好转。

当进展至肝硬化阶段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常常只能依赖肝移植治疗。

2

保肝治疗:

包括保肝降酶药物(卵磷脂、甘草甜素类、双环醇、水飞蓟类)、退黄药物(腺苷蛋氨酸、中药活血化瘀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或盐酸川芎嗪)、促进解毒功能(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药物。

3

免疫调节治疗:

针对乙肝患者普遍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选择合适的免疫增强剂,配合抗病毒治疗,进步乙肝病毒的转阴率(如胸腺五肽)。

4

抗纤维化治疗: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肝脏在损害因子作用下渐进性的病理过程。在肝硬化形成之前,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很有效。如安络化纤、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和络舒肝片等。

5

治疗并发症:

肝硬化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并破裂出血,脾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昏迷和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此期治疗甚为棘手,甚至危及生命,往往需要住院抢救,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能正确处理,仍可使病情逆转,使病人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

6

肝移植:

终末期慢性肝病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症。随着移植技术的改进和有效抗排异药物的问世,肝移植后1年生存率已达70-80%以上。肝移植目前已成为治愈肝硬化病人唯一希望所在。

作者介绍

贾方圆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徐州市中心医院

简介: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自2013年至今从事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临床工作,擅长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的诊治,如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诊胰腺炎、胆囊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等。掌握胃肠镜操作及胃肠道息肉切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