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包粽子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包粽子
湖南 陈利球
我的孩子长到上幼儿园我也没学包粽子。直到母亲和我们一起来住了,一次端午节同事送了几个粽子,母亲和孩子都爱吃,我才想起学包粽子。
母亲说粽子不容易包,手要掐得紧,还要捆得好,包出来的才好看又好吃。我奇怪地问:“您会包吗?我小时候可没吃过粽子。”母亲沉思了片刻,说:那时包粽子哪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放,糯米也难得弄到,还要花钱买粽叶,又费柴火,每天忙不赢就干脆煮点饭了撇。我想也是,只有条件好了,才会千方百计做好吃的。
第一次包粽子非常尴尬,我怎么也掐不住那一筒米,粽叶一覆折过来,米就从几处撒出来。好不容易卷个象样的,不是粽叶一按开裂了,就是棕叶打滑,手一松捆好的粽子又变松了。七弄八弄的,一小半盆米还剩许多。
胡君加班回来,看我弄得还没饭吃,就拿一条靠背凳过来,把棕叶固定绑在靠背上,又用做鞋的锥子把它们划成细条,然后才开始包。他先卷一个锥子样的筒用左手拿着,底下密不透缝。右手抓一把米放进去,用左手拇指压紧,稳住不动,再小心地把粽叶覆盖过来,显出分明的棱角,用手拍平摁紧,用棕叶在棱角中间缠几道,然后脚踏着靠椅下面的栏杆,手使劲地往后拉,粽子便被勒得紧紧的,打个结就包好了。每一步让我看得清清楚楚。我心里明白他是在教我。包得不紧是平时没练过,借椅子助力确实是我没想到的。我就是没有这份机灵。
一个个漂亮的“绿锥子”,很快挂满椅背,我红着脸看他帮我收拾残局心里满是愧意。胡君的家很穷,他怎么就会包粽子呢?他说湖区的糯米多,日子虽穷,但打糍粑、包粽,每年多数人家还是会弄弄。他主要是帮伯娘婶婶们干活学会的。同样是穷,过日子还真是不一样。
当年煮粽子用的是煤火,也没高压锅,至少要煮3-4个钟头。盖过粽子的水滚后,要刨去许多泡沫,水逐渐变得青绿,将火关小点,人不敢离开太远。这天我特别有耐心地守着。渐渐地一股清香味淡淡地飘出,越来越浓,越来越香。引得孩子不时地跑来问问“熟了没有?”那种迫不及待的模样使我心中涌出些许调着孩子口味的幸福。
粽子出锅了,好在旁边无人,要不然我真不好意思。胡君包的,一串就提出来了,个个黄绿色的“小锥子”紧鼓鼓的,干净利落。我包的,瘪瘪的,有的角漏出米花,捞出锅还有水渗出来。这天我把自己包得不好的都吃了,真不是滋味,为了那一点点小面子不得而为。孩子不知情,直嚷“好吃,好吃,下次还要!”
直到我拜了几位师傅,才包出像点样子的粽子。朋友教的方法各式各样,配料不断地创新,不同风味和式样的都有。我特别羡慕那一手就掐成一个狗头粽的朋友,包得楞角分明,又快又大,显出一双巧手的功夫。我家的粽子味道也不时地翻新,不过始终是锥子型的那种。我手小,力也不大,一手掐不出一个狗头粽,包锥子粽踏实。粽子不但成为我们节日餐桌上的美食,平日也是变 换口味的珍品。即使是粽叶剌手,线儿(为环保不用棕叶了)把手勒出一条条浅浅的伤印也乐意。
九十年代我们才调到城里。企业正在改制,破产、兼并、重组,工人下岗、买断、内退,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把人弄懵了。人们不经心地留意, 下班的路边出现一个小炉子,上面一口大锅,揭开一看是飘着香味,热气腾腾的粽子,立刻就有人馋了。“多少钱一个?”“五毛”——羞涩的声音从树荫里飘出。立刻一群大手伸进锅里……
最后锅边挂的塑袋只留下一个,象充了一半的汽球在风中摇摆。
快过端午节了,小雨把过节包粽子的行头搬到楼下的杂屋间旁边,过道上两堆打牌看牌的不由分说地拥上去动手包起来。开始还互相打趣取笑谁的最丑,慢慢地只有轻微的嘘气声和或轻或重的拍打声,往年过节,工厂发福利盐蛋,粽子都有,现在什么都要自己动手。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弥漫开来,只有那胀鼓鼓的,微微瘪的粽子明白人们包进它的是什么。临了,有人大喊:谁家还有包粽子的,拿出来,十分钟搞定!让你省时省力!哈哈,笑声,口哨声四散……
我也包了一些粽子,分给几个亲戚的孩子,要他们自己回家去煮。结果有个打电话问我:她用高压锅花了两个煮米饭久的时间,粽子还是没熟。为啥?因为隔得较近,我就带了几个煮好的粽子跑去看看。只见锅底水干了,几个粽子外面都焦黄的,粽叶裂了。我告诉她:“水放少了。水要没过粽子,还要把粽子压实,不要让它飘起来,要挤得紧。用平锅煮比高压锅煮时间要得长点的,但好吃又安全。这些技巧的事你学点有好处。”我也不知自己为什么啰嗦了那么多话。
胡君是爱吃粽子的,他中风身子不便利的时候,我有时必须出门办事,就放两个在锅里,定好时间热一下,在外就少点担心他饿着。他顽强地打了一个八年的抗病战,粽子有功劳。每当看他吃完眨巴着不停,似在回味,我就想问:你又想起了什么?看他眼睛潮潮的,我就止住不言。
一次我去单位办事返家,走在街头看到一个“隽隽粽子”店,我忍不住进入店内。一个似曾熟悉的身影叫了我一声便迎过来。原来是同厂的女职工。我看了一下这个面积不到十平米的小店:几张小桌,洁白的刺着一朵兰花的桌布显得清秀优雅,雪白的墙壁上挂着两个镜框,一个装着营业执照,一个是品种价格表。一台落地扇不停地摇着头。“这是你开的店?你…?”“我是俊兰呀!我还谢谢你呢,隽隽说你辅导他们真耐心。”“噢,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树荫下的声音!’”她不好意思地拉着我坐下,沏了一杯五花茶摆在我面前,我俩拉呱起来。我知道她终于从丈夫嫌弃的目光中走出来了,搏击过下岗的厄浪,独自把孩子送进了大学。
有人说单纯一把糯米不出奇,用粽叶包起来,有了多种融合和清香;经过捆扎成了粽子,避免了松散,抱成一团,成为各种美妙的形状;几经煮沸,则成了香糯可口的佳肴。
人生的历炼何不如包粽子。
陈利球,当过教师和工会干事。退休后重习写作。有《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发表于2019年9月8日《北京晚报》,有《抗战老兵的情怀》获2020年湖南写作大赛铜奖,《把真情铸进灵魂》获《双馨文苑》写作大赛三等奖,2021年《与小妹书》获《中国乡村》杂志第一季度有奖征文二等奖,有部分散文,诗作在网络平台发表。
【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陈彩洁
1、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2、由于征文来稿很多,微刊由每周一、三、五出刊暂时调整为每周一、二、三、四、五,大赛结束恢复为每周一、三、五出刊。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