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甲戌凡例(精讲四)

上篇文章说过第三条甲戌凡例,第三条凡例假装说红楼梦只写闺阁儿女,实际是作者“欲彰反掩”的笔法,他是用闺阁儿女来代指男子。

我们再接着看第四条甲戌凡例:

【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这句话写得很拘谨、很乖觉,仿佛是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如果你当真,那你就输了。我们再看第一回的一则甲戌眉批:

【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

批语中的武侯诸葛亮三分天下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匡扶汉室;武穆岳飞为雪靖康之耻,迎回徽宗和钦宗,四次北伐、誓死抗金;这两个典故既隐含“誓死抗金,匡复汉室”之意,又道出了“北伐复国”之志。“二贤之恨,及今不尽”,意思是至作书之时,“北伐复国”之夙愿仍未得偿,隐隐透出批书人对北伐复国无望的哀怨。

试想一下,如果红楼梦真是写乾隆朝的事情,又哪里来的北伐复国呢?难道乾隆还想过要收复贝加尔湖?或者是满清包衣奴才的后人居然想着推翻满清?

更严重的是批书人还写道:“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家事和国事之间、君臣父子之间的事情,其本质上是没什么差异的,可以用家事喻写国事,以父子代指君臣。这段批语道出了作者的作书的格局与胸襟,这哪里还是什么闺阁儿女啊,明显就是“以家寓国”,用闺阁儿女影射天下英雄志士和忠臣良将。

红楼梦表面不敢写朝廷,却是把朝廷之事隐写在家事之中。

甲戌凡例放在第一回的开篇,假借红楼梦的旨意为此书穿上一套伪装。一方面骗过那些检抄焚毁书籍的官员,同时又用“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方式来暗示读者此书大有深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