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不”字禁令,家长要做平等亲子关系的首席

日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小学在全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一场关于“我和爸爸妈妈聊聊天”的问卷调查,共收到3942份有效问卷,问题包括“你最喜欢/最不喜欢爸爸妈妈说的哪些话?”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今天可以看电视、手机,可以多玩一会”不出意料进入孩子最喜欢听的话前三甲。专家认为,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家长应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尊重观点,改掉“不”字开头的“禁止”命令。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为孩子成长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缺少民主、平等的氛围。他们认为,在孩子面前,家长应依靠强制力量建立起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俨然一个指挥官,有绝对的权威,使孩子因害怕而听从你。他们在孩子面前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长者姿态,总是发布“不准这样”“不得那样”等禁止性命令,容不得孩子有任何反驳和拒绝。

其实,这种单纯依靠强制力量建立起的威严,只能取得孩子暂时的、表面上的顺从,久而久之,会使彼此之间产生隔膜,甚至是敌对心理。这样,出现东坡小学“和爸爸妈妈的聊天时间”调查中“34.53%的孩子聊天时间在10分钟左右;仅有7%的孩子每天能和父母聊上1小时及以上的时间”的结果就不足为奇了。
    父母习惯以“不”字开头发禁止令,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子女不愿和父母聊天的现象不容忽视。要和谐亲子关系,增进亲子了解和沟通,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得改掉爱发“不”字禁令的习惯,做好平等亲子关系的首席。

现代文明社会,倡导新型的家庭关系,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在现代家庭中,作为长辈和第一任老师,家长既要推行民主管理,和孩子平等相处,又要妥善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把握好自己的首席位置。

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家长要勇于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俯下身来和孩子做平等交流相处的朋友。要懂得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和过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进步;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观点,通过信任和鼓励架起亲子交流沟通的情感桥梁;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关注孩子的个性、特长和心理发展,给孩子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宜老是把考试分数挂在口上,不应老是因为学习在孩子面前指手画脚,发布禁令,引起孩子的反感,滋生亲子关系的隔膜,应多给予积极性鼓励,激发孩子进步的信心。

另一方面,要切实把握好平等亲子关系中的首席地位。家庭教育管理,既要有民主,也应该有集中。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因为年龄较小,阅历还不够丰富,大多显得稚嫩,缺乏必要的认知力、辨别力和自制力等,他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作为见多识广、生活阅历和经验丰富的长辈,家长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完全听任孩子的摆布,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当孩子提出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要耐心给予解释,有时要断然拒绝。对待孩子,既不能一味牵手,大包大揽,也不能完全放手,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更不能搞“一言堂”,武断专横。

不仅如此,家长还应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楷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孩子面前,家长应正人先正己,率先垂范。教育孩子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给予孩子积极性的鼓励和引导,要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典范。这样,他们才会对你的一言一行毫不怀疑的接受和效仿,并愿意与你交流,把你的要求变成他们自己的需要,从而健康快乐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