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易发的“肌少症”是什么病?教你2个简单的方法测肌肉情况

来源:糖尿病三一照护门诊

很多老年糖友发现,自己的胳膊和大腿越来越细,捏上去软绵绵的,皮肤松松垮垮往下坠,肚子和腰上却堆了一大坨肥肉,走路、上楼也明显变慢……

如果出现了这几种情况,糖友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有可能是肌少症。

得了肌少症,后果很严重

足够的肌肉量对于维持身体正常活动非常重要,肌肉量过少,就很容易摔倒。人上了年纪最怕摔,会引起骨折、感染、肺炎,甚至有生命危险。

对于糖友来说,肌肉量太少,还会让血糖更不好控制。骨骼肌在调节人体血糖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糖友体内肌肉量太少,血糖就更容易忽高忽低。

肌少症是怎么发生的?

随着身体的自然老化,35岁以后咱们体内的肌肉每年都会以1%速度流失,年龄越大,流失速度越快。

很多老年人吃素菜比较多,蛋白质摄入量少,加上运动量少,身体内肌肉流失得更快,最终因为肌肉太少、肌肉力量小,导致活动不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肌少症发病率约为10%,糖友因为要控制体重等原因,吃得更少,加上高血糖也会损伤肌肉,肌少症风险要比其他人高2~4倍。

如何判断是不是肌少症?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设立的肌少症诊断标准,在临床上首先会测量步速。如果步速≤0.8m/s,则进一步测量肌肉量;如果步速>0.8m/s,则进一步测评手部握力。

测量静息状态下握力。男性≥26kg,女性≥18kg,则握力正常,排除肌少症;如果握力低于正常水平,则进一步测量肌肉量。

这里教给糖友2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初步检测一下自己的肌肉情况,在家就可以做。

01 | 测量小腿围

拿一根皮尺,量一量小腿最粗部位。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小腿围如果男性<34 厘米、女性<33 厘米,提示患有肌少症的风险比较大。

02 | 凳子上反复坐起

虽然小腿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肌肉量,但是有些糖友身体内脂肪含量比较高,而且老年人肌肉中的脂肪含量远高于年轻人,容易出现隐形肌少症。

25岁(左侧)及63岁(右侧) 个体大腿MRI扫描成像肌肉含量对比

糖友可以坐在凳子上再站起,测一测反复坐起5次用多长时间,如果用时超过12秒,说明糖友的肌肉状况不太好。(年龄大的糖友一定要在家人陪同下测试)

饮食+运动 预防肌少症

建议肾功能良好的糖友每天摄入2个手掌大小的肉类+1颗鸡蛋+1盒奶。尤其是乳制品,里面含有的乳清蛋白能够帮助人体增加肌肉量,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生理功能。

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糖友应限制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推荐摄入量一定要咨询临床医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摄取足量优质蛋白。

血糖稳定情况下,糖友可以每周最少3次有氧+力量运动,能够减缓骨骼肌总量减少、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帮助控制血糖。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以身体微微出汗,第二天身体不感觉疲惫为宜。

举哑铃是常见的力量运动 可以用灌满水的矿泉水瓶代替

注意,合并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严重糖肾、糖尿病病足、眼底病变、新发血栓、酮症、血糖>14mmol/L的糖友,不建议运动。

糖友们,尤其是偏好素食的糖友,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肌肉量和肌肉强度,平衡膳食,合理补充蛋白质,并且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锻炼,预防或延缓肌少症,提高生活质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