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的人会因为林生斌再婚生女而愤怒?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离婚七年》系列已转去小号更新

请点击下方链接关注小号查看

为啥很多人会因为林生斌再婚生女而愤怒?

文/晏凌羊

01

昨天晚上,杭州保姆烧火杀人案中的事主林生斌先生突然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大意是:他再娶再生了,谢谢大家。

然后,很多网友第一反应是送出了祝福。

我也是。

但是,到了今天,微博沸腾了。

骂林先生,几乎成为了唯一的政治正确。

林先生被骂的第一个点是:妻子才死了几年,你就再生了。

有的人还骂得很难听:

“白天哭坟,晚上造人。”

“你吃的,是骨灰拌饭。”

OK,针对这一点,我是这么看的:

怀念前任、与前任生的儿女们VS和后来的妻子儿女在一起生活,并不冲突。

人生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

没有人可以成为完美的神。

林先生再娶再生,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问题的,是我们对他的高预设、高期待。

他表达的痛心、深情是真的,现在再娶再生也是真的。

人一直是那个人,是吃瓜群众把他推到了“深情男人”的高位上。

他自己也被这种舆论裹挟了,骑虎难下,这也是他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但是,有些人的愤怒,实在是没来由,未免把男人(或者说,人类)这种动物想得太高大。

我这么跟你们说吧。

很多女人想要的爱情,只有文艺作品里的男主角身上有。

像黄药师一样,在妻子死了以后绝不再娶、独力把女儿抚养长大的,万里挑一。

现实生活中,很多男的,妻子还怀着孕还没跟他离婚呢,还躺在产床上呢,就已经出轨了的。

相比之下,妻子在世时,对妻子一心一意,妻子死了以后再找新欢的,真的已经算是好男人了。

我女儿闺蜜(小芳)的爷爷,跟小芳的亲奶奶一生感情深厚,两人都五十几岁了,去到哪儿都还要手牵手。

后来,奶奶去世了。不到半年,爷爷就再娶了。

奶奶去世前,留下了自己的妈妈,已经老年痴呆的八十岁老太太,爷爷代替奶奶担负起照顾老岳母的责任(爷爷有高额退休金,他给老岳母请了保姆,不需要新奶奶去照顾)。

如果你愿意举例,会发现:这样的案例,生活中一抓一大把。

梁思成不爱林徽因吗?还不是照样续弦。

如果杨绛死在了钱钟书的前头,也许钱钟书也会写《我们仨》,但他可能不会跟杨绛一样独身到死。

哪怕你和你丈夫情深意笃,哪天你要是挂了,你老公的表现也不会比林先生好到哪儿去。

蔡少芬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在一档节目里,她说其他女嘉宾“别太天真,你死了以后,男人一定会再找的”(大意)。

很多女人想要的爱情,现实生活中的男人身上根本没有。

男人这种物种,根本不会把爱情看得那么重(这才是对的)。

他们人生的需求之一不过就是:没有非谁不可,我找谁过都行,只要能让自己过得稍微舒坦点(这也是对的)。

你还在他身边,可能刚好因为你是那个让他感觉到“稍微舒坦点”的人。

虽然,男人与男人也不同,每个男人的“舒坦点”不一样。

比如,有的男人觉得多睡几个女人才叫“舒坦点”,有的男人觉得“一个老婆,一个孩子,一个热炕头”就叫“舒坦点”。

而女人,也不必认为自己在丧偶、离异后不想再找,就叫深情,就是专一,就比男人高级。

一切都只是现实选择而已。

对于女人来说,不想再找,也不是爱那个人爱得死去活来,要拿一生去怀念,可能仅仅是嫌“再找麻烦”“再找不划算”。

so,归根结底,还是那个问题:男人再婚再生,可能是因为再婚再生对他获利大。女人不再婚再生,可能是因为再婚再生对她获利小。

就拿我来说,我不觉得再婚、再生对我有任何好处。但如果我是个男的,嘿嘿,我真的想再娶一个、再让新老婆生一个。

大家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谁也别嫌弃谁。

但是,女人(大概率上)更能扛住孤独,也是真的。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让她们锻炼出了更强的对抗孤独、自我照顾的生活技能。

只要兜里有钱,她们大概率上都能把日子过好,这是真的。

而男人,哪怕兜里有钱,身边没个女人还是不行。

你去农村看看,把一堆孩子拉扯大然后独身到老的寡妇简直不要太多,而条件好一点点的鳏夫,没几个能一直当鳏夫。

人生、男人、女人,也就是那么回事。

人家再婚再生,有啥好骂的?

02

林先生被骂的第二个“点”,是说他利用悼念前妻和孩子的深情来挣钱。

我觉得很多事情,就是起于“人设”,也毁于“人设”。

当初林先生成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未必会想到自己将来有一天还会再婚再生。

也就是说,立人设挣钱,并不是他的目的,只是这个事情的结果。

就像当初犀利哥在街上晃荡被拍到,他真的只是在街上晃荡,并不是为了要做网红。

奶茶妹妹当初因清纯照走红,未必就是为了要嫁给刘强东。

可是,人设一旦被立起来之后,网友给的帮助带来的巨大利益,让他也被裹挟了。

换而言之,我觉得,立深情人设赚钱这事儿,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

用网友“熊猫佳子”的话来说:

【痛失妻儿伤心绝望的是他;

万念俱灰数次寻死的,是他;

被大众捧上神坛从中获益的,是他;

得到利益后半真半假维护“人设”继续获益的,是他;

诚心做慈善的,也是他;娶妻生子仍然放不下偶像包袱的,还是他……

人性很复杂,他的痛苦和贪婪并存,接受不了的人是因为他不符合自己对他的预期。】

自始至终,我都只把林先生当成一个普通人来看待,他再娶再生的时间甚至比我预想的还晚了一点。

但是,我觉得网友们的愤怒,值得玩味。

有的网友,愤怒得像是自家的祖坟被挖了一样。

长期以来,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

看到一个有点特别的人,立马兴奋地跑过去,把人家当神立起来。

改天发现自己立起来的这个神,居然只是一个普通人,立马觉得自己受骗了。

一时间,群情激愤,跑去朝人家吐唾沫,说“你骗了我,辜负了我的期待”。

每个人的独角戏汇合在一起,就成为了群角戏。

每个人,都要在别人的故事里加注自己的爱恨。

于我的话,当个旁观者,干嘛要那么投入呢?

看别人的亲人以那样惨烈的形式死去,给点同情。

看保姆居然那么恶毒,给点愤怒。

看物业公司消防处置有问题,林先生要维权,给点支持(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你所住的小区,你的亲人可能也跑不脱,业内有个维权案例,可以对你小区的物业公司形成威慑)。

需要童装?OK,买一件,因为刚好需要。

不需要?绝不会以支持谁为动机去购买。

看人家开启新生活,给祝福。

看死去的人已经作古,给唏嘘。

仅此而已。

明明是个旁观者,却把自己当成主角跳上舞台表演,大骂别人负心汉、居心叵测、恶毒,图个啥?

这个事,真的是一面镜子。

你们拿着放大镜挑别人道德瑕疵的时候,可曾用放大镜审视过你自己?

至于那些买了服装要退款的,我觉得大家需要明确一点:这是商业行为。商业,很多时候并不保护道德,尤其是你单方面认定的道德。

你购买任何东西,都要能对自己的购买行为负责。

比如说,你购买林先生的童装,只该基于一点:你需要那件童装。

你需要它,而那件衣服的价格刚好合适,所以买。

只不过,当时当下,你刚好看到了那条卖货信息,而卖货的人刚好是林先生。

你不该为了支持谁,而买谁卖的任何东西。

一旦产生了“我是为了支持你,才买你的东西的,不然我买哪家的不好,非买你的”的这种大爷心态,那么,日后,人家说出任何一句你不认可的话,都可以成为你讨伐Ta的资本。

人家未必是真想骗你,是你给自己的购买行为附加了太多高尚的意义。

我很少为了“支持谁”而买。我买的,大多是我需要的,觉得划算的,我能为自己的购买行为负责。

倒是我买过一个脑瘫儿妈妈卖的鞋,确有支持的成分。

当时当下,我得到了鞋,也得到了一份帮助他人的快乐。即使她骗了我,我也为自己的真心点赞。

恕我直言,今天的愤怒者,下次为支持谁而购物的可能性还是会很大。

03

林先生被骂的第三个点,是他独吞一个亿的赔偿款。

有网友的截图以及林先生小舅子的微博为证。

我们先来看看这1.2个亿的赔偿金额。

我上网找了一下关于判决新闻:

我查到的资料,这个案子最终是调解结案的。

双方达成一致的赔偿金额,外人未知。

注意:我只是说“未知”,并没有说“一定不是一个亿”。

索赔和获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法律概念。

索赔,是我提出来你应该赔我多少。

获赔,是经法院判决和调解,实际拿到了多少。

然后,理性探讨下:网络上到处都在传林先生“独吞了一个亿赔偿款”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网友们都是先下结论、再找证据并基于“脑补出来的证据”破案的吗?

娘家人看到女婿娶新欢,心情一定是不好受的。

关于钱的部分,我看到的信息只是:双方没谈拢。

如果我是林先生,我一定会给前岳父母分钱,但是,如果(只是如果)对方索要过多,而我根本没有获赔那么多,我可能也会想:“哎,谈不拢就法律解决吧。”

现在,信息都没给全,吃瓜群众就把“独吞一个亿”甚至谋杀妻儿的罪名贴他身上了。

娘家人提的要求具体是啥样的,林先生为何没法满足(只能找第三方来介入),这些信息真的还没给到。

离婚?谈不拢,那就上法院。遗产,谈不拢,也可以上法院。

诉诸法律手段,只是解决争端的一个常用手段,并不是“不给”。

如果林先生敢“不给”,娘家人绝对不会是这种态度,或许早就曝光出来了。

我看到的只是谈不拢,其他暂时看不出来啥。

事情都还没明朗,“独吞了1个亿”这样的定论就出来了,似乎不大负责任。

04

我今天写这些,不是要为谁洗地,或是怎样。

只是看不惯一个“普通人”一夜之间被无数网友骂蛆、毒蛇、和鲍毓明一样坏。

甚至于,连说他跟保姆有一腿、当初可能有杀妻动机、亡妻还怀着孕就跟别人出轨了的网络截图也出来了。

写林先生那条微博,点赞最多的永远是写了大量“据说”“听说”“好像”“说不定”词汇的那条……

还有人揣度他在小贞怀孩子的时候就跟现任好上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时候,没有“知情人士”爆料。

“墙倒众人推”的时候,“知情人士”简直不要太多。

对这种“知情人士”,你们怎么看?

我就不知道……微博上这种靠一个某个人的言论截图来判案的风气是从哪儿的。

是因为法院的判决书或权威媒体报道的新闻太复杂了,看不懂?

即使是依据“言论截图”来判案也就罢了,可截图里人家给到的信息点是1,一个个的想象出来100并将其当成事实到处传播,以支持自己的结论,这股风气又是怎么来的?

很少有人能根据事实来发言。

什么言论能迎合群众当下的情绪,什么言论就会获赞最多。

群众喜欢反转,那就制造反转。

就目前这种舆论形势下,我要是造谣说他在小贞怀二胎时就已经有了私生子,那这种消息分分钟可能转发过万,因为这种舆论目前更符合舆论对反转的期待。

但是,我不会因为你们喜欢看这些,我就这么去写。

不是因为需要骂一个人,我就带头骂。

我真心建议大家在讨论问题时,也是基于事实而不是“自己的脑补”去讨论。

我不是说“存疑”和“未知”的部分都不是真的,也没有说网友们对他的怀疑都是立不住脚的。

我只是觉得,在这种“可能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事情”相应的佐证没有出来之前,不基于这种“可能性”去讨论问题。

都应该,只基于已知事实去讨论。

05

其实,从林先生高调悼念妻儿的那天开始,我就知道,他会有“墙倒众人推”的这么一天。

“众人拾柴火焰高”里的众人,和“墙倒众人推”的众人,都是同一拨人。

“谁赢,他们帮谁” 这是《让子弹飞》里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

鹅城百姓被黄四郎百般欺凌,但是当“县长”发枪发钱欲带领他们摆脱奴役时,他们仍然选择观望。

后来,张麻子制造了黄四郎已经败了的假象,人们觉得张麻子占了上风,才一拥而上。

无所谓道义,无所谓理性,无所谓事实,谁能占上风、哪边人数多就跟谁走。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办哪件事不是这样呢。

相比林先生事件,我觉得这种公众心理更值得玩味。

假设,现在有两条消息。

一条说的是,A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把家族公司做上市,还给贫困地区孩子捐赠了五百万。

另一条消息,说的也是A,把女友肚子搞大了却拒不结婚。

两条消息都是真的,说的都是同一个人。

但后一条的关注度,绝对超过前一条。

对群众而言,如果一个比自己强很多的人突然爆出来道德瑕疵,这是符合他们的心理利益的。

高高在上的人,会让自己有压力。

把人拉下神坛以后,心里顿时轻松了。

“你看,那个人,相比我,也不过如此。”

而且,人们很难接受这样两件事都是同一个人干出来的。

在某些眼里,公众人物只能有两种形象:绝对的好,以及,绝对的坏。

你要是分析公众这种心理,他们就认为你在为一个公众人物的“坏”洗地。

可是,我向来是这么认为的:人性很复杂,一个人是可以多面的,但是,群体性更复杂。

比如,如果我们起初因为别人的悲惨遭遇而同情别人,这种同情会让人心生一种优越感、高尚感。

一旦那个人的悲惨遭遇没了,深同情的人会祝福,浅同情的人会愤怒。

后者并不希望那个人的境况变好,因为这会让自己的优越感、高尚感无所附着。

林先生这个事情,我只看到了生为人的各种局限和不得已。

但是,没经历过这些的网友,见不得这种“稍微轻松”。

一旦他的日子过得好了,自己的同情心也就无所附着了。

他本不是恶贯满盈的人,不过是在命运重压下,选择了一条让自己感觉到轻松点的路,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自私和鸡贼的成分在,但不应该被骂蛆、毒蛇,更不应该拿他去跟人渣鲍毓明相提并论。

换你们在他的位置上,我不觉得你们会做得更好。

我理解你们的愤怒,但我真的觉得真正有大悲悯心的人,不该这样。

换你,你是否愿意用那样悲惨的遭遇换取后来这些?我的话,是决不愿意的。

今天,骂林先生成为了唯一的政治正确。

我说他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只是普通人”,就是为他洗地,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是没有是非观。

很多大V都是先看看舆论,骂谁的多,再表态。

我简直就是逆流而行。

我早就明白网友更喜欢看什么,但我不会为了迎合你们去写我根本不想写的东西。

因为一直主张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被骂一天了。

没关系,我躺平任骂。

人和人,本就没有互相理解的可能。

能求同就求同,不能存异就江湖不再见。

也就那么回事。

一点碎碎念

今天的文,一定会遭受比较密集的谩骂,我已经扎好马步等好了。

对了,关于那个广为流传的骂林先生的截图,我认为完全是为骂而骂。

我会在今天的小号文章上掰开了、揉碎了分析给大家看。

欢迎大家一会儿戳下面这个公众号,移步去看。

点击上方“羊看”公众号
《离婚七年》系列
从46集开始
在公众号“羊看”上更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