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肖邦:天才,注定是寂寞的

弗雷德里克·肖邦,生于一八一○年,逝于一八四九年。——肖邦之死

寂寞的肖邦
弹肖邦,乐谱要选波兰国家版

01

天才的肖邦

 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勇敢,但没有人会否认天才,肖邦就是一个天才。一八一七年,当这个天才的孩子拿出了他第一篇作品G小调的时候,他的老师——阿达尔贝?瑞夫尼,便惊叹道:这是一个天才,他的成就将会与莫扎特比肩。

八岁,是大多数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或者正在学校里玩耍的年纪,我们的天才,已经开始了他生平第一场公演,这个演出台,将是肖邦伟大音乐生涯的开始,同时,也是肖邦寂寞、忧伤一生的舞台。

我们这天才的孩子,就在众星捧月般的喝采里逐渐长大了,他的粉丝里包括当时名噪一时的歌唱家卡塔拉尼,以及俄国沙皇;当他十九岁的时候,他进入了当时的音乐圣殿——华沙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并于当年,创作了第二协奏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同年,十九岁的天才少年在音乐圣都维也纳举办了两场音乐会。

一八三一年,二十一岁的肖邦被战火赶出了波兰,来到了令他一生痛苦、同时又是创作源泉的巴黎,在那里,他遇见了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及贝利尼,天才的相遇,不亚于星球的碰撞,天才的少年,在碰撞中不断的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在后来短短十几年的生涯里,肖邦写出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玛祖卡曲》的纤细、幽远;叙事曲诙谐尖刻;钢琴小曲比例完美;各类奏鸣曲、协奏曲,富有逻辑性,同时不失紧张、柔腻的敏感性。

02

寂寞的肖邦

 天才,注定是寂寞的。

肖邦满怀着悲愤,离开了饱经战火的波兰,来到巴黎。他的琴声犹如欢乐的小溪,淙淙的流淌,肖邦赢得了所有人的心。

他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咳嗽,肺部像是被烧红的烙铁烫着,他得了当时最为可怕的肺结核,而当时的名医在给他诊断完后,给出的治疗方案是这样子的:

第一位医生嗅了他吐出来的东西,说这个人已经死掉了;

第二位医生在他吐出来的地方敲诊,说这个人正在死去;

第三位医生摸一摸他,又问了问他怎样吐,然后说这个人马上就要死去了。

肖邦,就在这样的状态下,碰到了那个女人,那个让他得到了短暂快乐,又给他带着了无尽痛苦的女人——乔治?桑。

为了休养肖邦那脆弱的身体,乔治?桑带着肖邦来到了地中海风情的马尔卡岛。美丽的马尔卡岛,给了肖邦最大的快乐,他像个孩子一样,张着忧郁的眼睛看着,充满了棕榈、松杉、仙人掌、橄榄树、橙树、柠檬树、芦荟、无花果、石榴树等的“植物园”;以及他生平从未见过的最蓝、最深、最清澈的大海。

享受着美丽的肖邦,很快就迎来了雨季,这个雨季,不但破坏了他休养的环境,也就此破坏了他生命。

在听说肖邦得的是肺结核之后,马尔卡岛上的主人,把他赶离了“风之家”别墅,肖邦只能栖身于“瓦尔德莫查”修道院,他说:一切都是寂静,我可以喊叫,但是仍然是一片寂静。

这个大孩子开始不断的咳血,当他的意识开始逐渐流失的时候,他仍然用力去拉住生命的尾巴,让自己在不太久的将来,能够创作更多的作品。

在那段岁月里,肖邦的琴声,让这座古老的修道院漫步在音乐里,成为不朽。当闪电划破瓦尔德莫查的天空,风把雨吹进年老失修的修道院时,唯一陪伴着他的,只有那架钢琴,还有时断时续的琴声。肖邦昏倒在钢琴边,冷风又将他吹醒。他挣扎着,扶着他的钢琴站起来,妄图重新坐下来,一阵痛苦的咳嗽,在天旋地转里,肖邦突然感到恶心、胸闷、喘不过气来,一口鲜血,喷在钢琴上T小调前奏曲的曲谱上。

一八三九年,肖邦回到了巴黎。

他说:我需要一束紫罗兰花,让它在客厅里散发出香味。如果我心里还有一点诗的心情,我将穿过房子到卧室里去,在那里,我大概要躺好久。

在一八四八年,就在肖邦死去的头一年,这个大孩子终于承认了他的寂寞,他说:我虽然觉得自己被人们围着,但我仍然是觉得孤独的、孤独的、孤独的……

那个人问:你在哪里?

肖邦说:我就在巴黎。

那个人又问:你还好吗?

肖邦说:就快好了。

那个人又问:什么时候好?

肖邦说:就是在你来看我的时候。

于是,这个孩子,怀着美好的憧憬,又多活了一年。

弥留的时候终于到了,可是他没有等到他想等的那个人。肖邦努力睁开眼睛,问站在他身边的人:谁和我在一起?

他的朋友,古特曼把他的头抱在怀里,肖邦看见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变成了那个躲在父亲怀里的孩子。他笑了。

在死之前,他要求在他死后,用他自己所写的葬曲为他送行。而陪着他的,除了这首葬曲外,还有一把从波兰带过来的泥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