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国联合禁映R级佳片,豆瓣难觅其踪,到底怎么了?(在线)

虐我,与你一同精进!

你鼓励了我(原唱:西城男孩) Jason T - 乐趣

.......

蓝蝶k

视觉只为反映心灵!
18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面具之下只是个血肉之躯,而在这面具之下的还有一个理念,只不过,理念,是刀枪不入的。

它因为反乌托邦的主题设定和一系列非主流社会元素而饱受争议,

它自从开始上映起就诸多国家的拉入禁播的黑名单,

它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好莱坞制作的最怪异的电影”,

它通过设定未来社会场景,于科幻中注入政治隐喻,审视极权国家统治,并刻意塑造反叛角色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实现对极权主义的审判,从而表达对于自由意志的强烈诉求。

《V字仇杀队》

《V字别动队》原名“V字仇杀队”,讲述一个关于战争、毁灭、无政府主义、法西斯的故事。

这部影片由《黑客帝国》的执导人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编剧。

秉承了《黑客帝国》的一贯风格,用华丽盛大的视觉效果于幻想中注入政治隐喻,审视极权国家统治,

同时刻意塑造反叛角色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实现对极权主义的权力审判,表达对于自由意志的强烈诉求。

故事假定德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沦为法西斯国家,人民生活在没有政治和人身自由的境况下。

一个叫“V”的保安员在街上悄悄奔走,试图唤醒人们的反抗意识,把英国从法西斯魔掌下解救出来,几乎就是一个人挑战一个国家机器。

V炸毁标志性建筑,暗杀政府官员,煽动民众抵抗暴政,他想掀起一场革命,完成自己的复仇。

却又在最后发觉自己的复仇只是片面狭隘的,所以他选择牺牲自己,从而引领大众的觉醒。

在影片前半段,V一直是自由正义的形象,而这也是他在他的演讲,破坏活动中营造的自己的形象。他试图展现自己是反抗政府暴政,反抗苏特勒的战士。

但实际上,他也是同样的利用了人民群众,苏特勒利用人民的恐惧,而他同样利用了人们的恐惧,不过他利用的是人们心中对于前一种恐惧的反抗。

甚至最初他的目的并不是推翻这个实行暴政的政府,而仅仅是完成他个人的复仇。

恰如他自己所言:“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心”。

但是,用恐怖主义推翻恐怖主义,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恐怖主义政府。

影片的最后,V是醒悟了的,他以搏命的方式干掉两位独裁者,而自己也终因失血过多而死。

屠龙少年的倒下、英雄的死去,是极具有戏剧效果的。

而他最终也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

正义与自由,堕落与毁灭;它们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部《V字仇杀队》便告诉我们,它们之间有时甚至只有一线之隔。

这部影片在讽刺暴政的同时,也批判了无政府主义。

电影一开始的片段,欧洲中世纪时期那段剧情里被抓走的那个人叫做盖伊.福克斯,是天主教阴谋组织的成员。

该组织决定在1605年议会开会期间炸掉上议院,也就是策划英国史上著名的“火药阴谋案”,可惜未完成,最后被发现,结果自然是审判处死,这也成了电影的背景原型。

英国逃过人类政治史上最大一次恐怖策划,他们实在有足够理由纪念这个日子,因为这批火药足可将整座国会炸毁20次。

就这样,11月5日成了英国传统的火药节,人们上街庆贺,将福克斯的人像反复焚烧了400年。

鲁迅先生说:“革命的策源地亦可以成为反革命的策源地”。

400年前这一群宗教徒冒犯了君主的原则,成为政治运作的牺牲品,但人可能失败,可能会被捕,被杀死,被遗忘,思想却不会流血,不会感到痛苦,且会以其洞穿时空的力量暗流涌动。

于是,它在400年后重新以复仇者V的姿态出现,携一身改变世界的力量,以匡扶正义为名,意图唤醒“沉默中的大多数”,通过暗杀制造恐怖,让昔日的极权见识到思想的威力,

最终在捍卫自由的麾下,集结了浩浩民众,内心中自由意志的觉醒使他们如洪水猛兽般冲破了极权统治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形成了全民皆V的宏大场景。

当11月5日零点的钟声敲响,一列装满火药的地下列车通向了英国议会大厦,那象征着独裁专制的建筑,伴随着激扬高亢的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大厦在绚烂的焰火中有节奏的爆破,最终倾倒。

在这样的时空对照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重复上演,历史总在不断的前进,人也在不断地进步,所需的只是一些时间,一些觉醒的时间,传承的时间,哪怕只有一点思想的火星。

据说,许多国家在当年前之所以禁播该片,也正是因为它除了虚构的极权恐怖之外,V的反抗方式仍然是恐怖主义的。

如此说来,当初被禁也是情有可原。

用恐怖主义推翻恐怖主义,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恐怖主义政府。

这里再稍稍提一嘴哦,当年央视是放过《V字仇杀队》的,还是一刀未剪的那种。

《V字仇杀队

剧情/科幻 |132分钟| 美国 |2006年 
导演: 詹姆斯·麦克特格
编剧: 沃卓斯基姐妹
主演: 娜塔丽·波特曼
豆瓣 暂无    IMDb 8.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