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临终前,对汉武帝说:想跟你说说心里...

窦太后临终前,对汉武帝说:想跟你说说心里话,可能不中听,也可能你听了不高兴,可一定要让奶奶把话说完,你知道你荣哥哥和栗妃娘娘是怎么死的吗?你荣哥哥临死前给奶奶写了一封遗书,你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

汉武帝道:好像听说过我荣哥哥是自杀的。窦太后道:他不是自杀,是被逼着自杀的,那封信也没有丢啊,是被人拿走毁掉了!

不管事情真相如何,这让汉武帝感觉到很震惊!

接着,窦太后道:“你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就是你的母亲,郅都御史临死前托人转告你的父皇和我这个瞎老太太的,在这事儿上,我是真的瞎了眼。荣儿死了以后,你父亲可是看透了你娘啊,之所以没有动她,全是为了保护你!
你父亲驾崩以后,因为你的母亲,奶奶也曾经动过念头想把你给换了。你想想,你有14个兄弟,谁不想做皇帝,谁又做不得皇帝,淮南王刘安为什么献书给我,奶奶心里清楚

可是,不能这样做呀!为什么?
为的是天下必须维护大统。奶奶和你父皇一样,认为也只有你最适合做这个皇帝,为了不让你娘掣肘你的手,碍你的事,本想除了她。可又怕伤了你的心,奶奶是左右为难,替你留下了娘亲,就给你留下了祸根,奶奶死后最担心的有三件事:

第一,你的母亲一定会出头,干预朝政;
第二,她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安插王家的人;
第三:她会和你舅舅田昐串通一气,独揽大权呢。奶奶一旦走了,这大汉的江山,刘家的天下,可就全托付给你了。奶奶要你记住一句话,这大汉的江山是我们刘家的天下,不能在你的手里改姓啊。”

汉武帝道:孙儿记下了
最后,窦太后给诸王留下遗嘱:
“诸王长年在外屏藩,辅佐天子拱卫汉室,劳苦功高,老身至为感念。老身在朝曾侍奉三代君主朝政,难免有不公不当之处,还望诸王见谅。在此老身最为惦念,平七国之乱时,那些受罚的宗室遗属,老身已建议皇帝予以特赦,复七国宗室前绝属者。皇上应以宽仁之心,善待你的兄弟尊长,切记。”

窦太后临终的这几句话真是感人啊!
可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窦太后干的政还少吗?

可以说,汉朝外戚势力一直干预着皇权。
汉武帝是汉朝宫廷斗争的受益者。汉武帝本来只是“胶东王”,而太子则是栗姬的儿子刘荣。其母王夫人与馆陶公主联手将栗姬击败,失宠后的栗姬连累了太子刘荣,汉景帝七年正月刘荣被废为临江王,汉武帝刘彻被立为新太子。

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初,早年侍奉吕雉的窦漪房已凭借着自己的手段成为了窦太后,而窦氏家族的权力也很大地影响着皇权。所以,刚登基的汉武帝被外戚势力束缚。窦太后从封后到当上太皇太后有40年之久,在朝廷中有很大的势力。她虽然双目失明多年,年事已高,但还是喜欢干预朝政,凡军国大事都要向她奏报,如果她不赞成绝对实行不了。

在汉景帝时期,窦太后喜欢黄老之言,所以她要求景帝与诸窦子弟必须读黄老之书,并遵从其中的道理。景帝执政期间,因为窦太后的缘故,诸位儒家博士都是在官待问,没有一个受到重用。

汉武帝继位后,窦太后也不能容忍汉武帝推翻自己的黄老之学。她干预朝政,皇权和后权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当时,窦太后和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都住在未央宫东侧的长乐宫,为了方便窦太后听政,汉武帝和大臣商议国政通常也在长乐宫。窦太后不仅享有最高决策权,而且还握有生杀大权,她如果让一个人死,即使是汉武帝也救不了。据说,有一次太仆灌夫与长乐卫尉窦甫喝酒,灌夫醉酒后打了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堂弟,汉武帝担心灌夫因此事死于太后之手,赶紧将他派到远在北疆的燕国(今北京)做国相。此事足以说明窦太后的专断与霸道。

自汉武帝尊崇儒学开始,大臣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开始酝酿以儒学治国,他们知道这样做必然会引起窦太后的不满,所以行事十分谨慎。他们奏请汉武帝设立明堂以朝诸侯;解除关卡禁令,让诸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按照礼法的规定统一服饰,试图以这些办法来治理国家,使之安定太平;又检举窦氏外戚及宗室中品行不端之人,将他们从所属的族谱上除名。这些改革措施有些具有儒家色彩;有些则完全是针对时政,打击部分权贵的势力,重点打击外戚势力。

当时各家外戚多被封为列侯,列侯又多娶公主为妻。因此,打击外戚和列侯势力,首当其冲是窦氏外戚。田蚡也是外戚,多年来与窦氏外戚争权夺利。窦婴是窦氏外戚,但他看不惯窦太后独揽朝政大权,对其滥用权力袒护窦氏外戚更是鄙夷。这两个不同集团的外戚权贵一起整肃朝纲,强化皇权,重点就是打击外戚、列侯势力。窦太后抓着实权不放,朝堂内外安插的都是自己人。汉武帝有思想有抱负却不能展开自己的手脚去做事,心里相当憋屈。

直到临终前,窦太后告诉刘彻这都是为了大汉天下,为了刘家。她深知刘彻母亲王娡的心机手段。简单的几句话就让刘彻对母亲有了隔阂,窦太后断言王娡会干涉朝政让汉武帝与他的母亲心存芥蒂。外戚干政让他吃尽了苦头,所以他下决心打击外戚,王太后最终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后来汉武帝逼迫皇后卫子夫自杀,对钩弋夫人立子杀母,都是受这种阴影影响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