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石坝黄山洞,大山深处养蜂人

幽静的黄山洞村一角

周末,热心的空姐组织大家到博罗石坝的黄山洞去游玩。黄山洞,位于石坝镇的北部,千米高山红花嶂的南面。从黄山洞水库边九转十八弯的道路进去,过了水库尾,再往里边走,才来到黄山洞村。这里是山间的一块小盆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流连忘返。

黄山洞村,在上世纪曾风光一时,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还会记忆犹新吧。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黄山洞大队支部书记田华贵率领全村干部群众,战天斗地,重建家园,同时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被评为全国学“毛著”的先进单位,《人民日报》曾头版头条介绍黄山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几年来全国有80多万人次先后到黄山洞参观学习。黄山洞声名远扬,当时有“北有大寨,南有黄山洞”的说法。大队支部书记田华贵也连续当选九届、十届中央委员。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0年过去了,黄山洞的辉煌早已成为了历史,黄山洞又恢复了宁静与清幽。如今走进黄山洞,当年轰轰烈烈的场景已了无痕迹,我们现在走进黄山洞,不再是凭吊历史,而是享受自然。

我们一行人来到黄山洞,各自寻找自己喜欢的节目分头活动,有人窑鸡,有人徒步,还有的人用无人机玩航拍。我和几位喜欢徒步的朋友,沿村道往山里徒步,走到水泥路的尽头,看到一座叫做马肚坑的小型水电站,沿着小溪再往上走,就是原始的土路了。我们溯了一会溪,回到土路继续往上走,环境愈发清幽了。在小路边林间一小块空地上,我们遇到几位蜂农,在收割蜂蜜。我们业余时间常“上山下乡”,经常看见养蜜蜂的蜂箱,不过收蜂蜜倒不容易碰上。机会难得,于是我们停下脚步,边看边拍边与他们闲聊,反正我们这次是休闲活动不赶路。

养蜂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大叔姓刘,还有一位年轻人是他们的小儿子,平时在深圳工作,周末特地赶回来帮忙收蜂蜜。只见林间树下、小路边,分散放置着一个个蜂箱,他们说一共养了有300多箱蜜蜂,还自豪地说他们是博东一带养蜜蜂最多的专业户。他们头戴着特制的蒙着薄纱的帽子,分工合作,大叔和大婶从蜂箱里取出一格格的蜂巢架,每个蜂箱里放三格蜂巢架,然后大叔用小刀把蜂巢有蜂蜜的部分割开表面的那层薄衣,小刘把蜂巢架套到一个专用的不锈钢桶里的架子上,快速地转动把手,利用离心力的原理将蜂蜜甩到桶里,收完蜂蜜后再把蜂巢架放回蜂箱里,让蜜蜂继续产蜜。他们从早上一直干到中午,连午饭都是打包带上来在山上吃的。他们说今天的收获大约有300斤蜂蜜。

他们说,这个季节收的蜂蜜都是采鸭脚木花酿的冬蜜,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蜂蜜。这一趟采冬蜜时间只有一个月多点,今年天气好,他们预计可以收3000斤左右的冬蜜,而去年同期由于连日下雨,就连一斤冬蜜都没收成。看来,养蜂跟其他农业生产一样,也是看天吃饭的啊。

在跟他们闲聊中,我们这些门外汉也了解了不少有关养蜂的知识。他们说等这趟冬蜜收完,到了来年春天,就要把蜂箱连同里面的蜜蜂一起搬到山下的其他地方,去采收其他花酿的蜜,比如荔枝蜜、龙眼蜜等。蜜蜂的寿命不长,只有几个月时间,因此必须不停地繁殖才能保证采蜜。这些蜜蜂一年要搬五次家,据说最远的要去到深圳石岩湖。搬家的时候,要在晚上等蜜蜂全部回巢后,在天亮之前就要把蜂箱在新的地方安放好,因为天亮之后蜜蜂飞出蜂箱,而蜂箱换了位置,它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刘大叔夫妇养蜜蜂已有20多年了。实际上养蜜蜂也是一件挺辛苦的事,他们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报酬,是值得令人尊重的。冬蜜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蜂蜜,价格比其他季节的蜂蜜要高不少,但也会因为收成不同而有不同的价格。我们问了一下,今年他们的冬蜜卖50元一斤,往年我也简单了解过冬蜜的价钱,50元一斤应该算比较低的吧。我们同行的伙伴们,向他们买了不少回来。

放置在林间的蜂箱

把蜂巢架从蜂箱里取出来

把装有蜂蜜的部分蜂巢表皮割开来

把蜂巢架套到不锈钢桶的架子上,快速转动,甩出蜂蜜

分工合作的一家三口

旁边有两个是看热闹的

别看这小小的蜂箱,据说一个蜂箱里有上万只蜜蜂

蜂箱里面

把收到的蜂蜜倒进罐子里

这一罐蜂蜜有60多斤,今天他们一共收了5罐

收完蜂蜜,把蜂巢架放回蜂箱,还要盖好盖子

小刘用摩托车把蜂蜜拉回家去

收完蜂蜜,大婶把不锈钢桶用溪水清洗干净,提到一个隐蔽处放好以便下次用

蜂农的午餐

这就是酿冬蜜的原材料——鸭脚木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