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让座”为题,作文怎么写不俗气?

立意“俗”的困惑

我们在写考场作文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文的审题立意。很多同学在审题立意的时候会被两个问题困扰:一是审题不正确,作文写跑题了;二是审题没问题,但写得很普通,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写得很俗”,立意不新颖。

其实这是思维的两个方向,一个是发散,一个是聚合。

我们今天先来解决如何让思维发散的问题,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观点会更独特或者更有深度一些。

生活中任何一件事,影响它的因素都不止一个。所以我们要多角度地认识同一个问题,不要局限于一元论或者二元论。作文立意之所以“俗”,没有新意,是因为对材料中所谈及的社会现象或事件只按照传统的、既定的、常见的思考角度去做了判断。

如何摆脱这种思维定势呢?就是要先看看有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这件事的发展和结果,然后每个因素都从正、反两个方向考虑一下。这样,假如影响一件事的因素有三个,那么经过这样的正反双向思考,你至少就从六个方面对这件事进行了探讨。

下面就“上下班高峰时段公交车比较拥挤,这时候有老年人上车了,年轻人要不要给这个老人让座?”这个“老生常谈”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分析,看看如何从思维角度出发做到作文立意新颖的。

01 一元论、二元论的判断

如果按照一元论、二元论的简单粗暴判断,可能马上就会对年轻人进行道德审判:年轻人必须得让座啊!照顾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那他摔倒了怎么办?接下来,就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败坏等等一系列对年轻人的声讨。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判断问题。我们仔细想一下,影响这件事情的因素有三个:年轻人、老年人、政府。那我们就要对这三个因素分别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讨论。

02 多角度分析之年轻人角度

首先,年轻人这个因素的正反两方面。

一般的正向观点是年轻人就应该让座。这样阐述的话,可以有很多道理来作支撑,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么多年的学校教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给老人让座的义务。

但是反向看,从法理上来讲,年轻人没有让座的义务。纯从法律层面看,公交车是一个公共服务场所,大家取得这个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权利是平等的,不因年龄而有差异。“先到先得”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公平原则。有点像我们排队买东西。我先来了,排在前面,先买是应该的。不能因为你岁数大了,就随意插队,想站哪站哪。如果我同情你年纪大,让你插队在我前面先买,那是我的情意。如果我不让你插队,也是应该的。

所以,如果从法理上来讲,年轻人不让座才符合法律意义上的“人人平等”的社会规则。“人人平等”必须是真平等,不能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

03 多角度分析之老年人角度

其次,老年人这个因素也有两个思考方向。

一方面,老年人都退休了,一天中也没什么特别需要赶时间的事,为什么非要赶在上下班时间坐公交车呀?如果是早晨,赶着去医院挂号看病还可以理解,其他的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事必须要跟年轻人抢上下班时间坐车的。如果您仅仅是去晨练、去买菜、去串门,能不能错过早高峰时间啊?老年人也有自觉减轻社会公共资源压力的责任啊,别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去挤兑公共资源。如果仅仅为了自己的方便就倚老卖老,理直气壮地抢占社会资源,其实这样的老年人就太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了。根本不值得年轻人尊敬。

另一方面,老年人是否想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能坐公交车上下班的年轻人应该收入不会太高,可能从事的是一个比较辛苦的、需要体力的工作。现在的工作压力都非常大,年轻人很辛苦。很多人在上班的路上都还没真正睡醒呢,好不容易有个座位,赶紧打个盹补觉。下班的时候就更狼狈了。试想一下,假如这是个售楼处的工作人员,那他可能带着客户楼上楼下地跑着看房,或者打电话一个一个地问人家谁要租房买房,忙活一天了。如果那个年轻人是老人自己的儿女,看到他下了班都快要累瘫了,那老人十有八九会说,“孩子,你赶紧在沙发里躺一下吧”,都恨不得自己赶紧站起来给孩子让座。那面对别人家孩子,怎么就能不管人家累不累,都好意思说“你站起来,让我坐下”呢?这是不是有点太不善良了呢?

总强调年轻人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那老年人的传统美德上哪去了?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让座问题,就变成了对年轻人的道德绑架。

04 多角度分析之政府管理角度

政府管理的这个因素也有两个思考角度。

从社会舆论导向的角度看,官媒和学校教育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不能单一强调年轻人对长者的尊敬与服从,也应该多强调老年人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至少不要用占便宜的心理,主动成为社会的负担。正所谓“父慈”才能“子孝”,如果一个社会的老人都没有起码的善良和公德心,怎么能指望他们能教育出善良厚道的子孙来呢?“上梁不正”,“下梁必歪”。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想办法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如果公共交通的运营管理者能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下班高峰时段人多车少、座位紧张的问题,那么全社会就不用再拷问灵魂了。既然整个城市的公路系统都安了探头,实现了360度无死角、24小时不间断地抓违章、抓超速,那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些大数据用在科学地统计上下班高峰的车流、人流上呢?再做一下更深入的分析,然后把公交车车次的调度调整得更合理一些,把老人优惠乘车的政策与早晚高峰期错开,等等,是不是能大大缓解这个“让座矛盾”了呢?

以上,就是针对这个简单的公交车上要不要给老人让座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六个角度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入的思考。

经过这样的全方位思考之后,如果在考场上真遇到这个话题作文的话,是不是就可以至少从中选择两个角度做你文章的两个分论点呢?如果能再展开论述一下,这个文章相对来讲就比较有深度、有质量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思想全面、深入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比较有深度,也比较说服力。那就需要在平时养成对同一件事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习惯。只有爱思考、“没事老琢磨事”的孩子,才能写出好作文来。

声明:本文由亲子读写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亲子读写(公众号:qinziduxi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