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东方式插花的发源地,中国的传统插花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酷爱自然,钟情于山水和花鸟,给它们赋予别样的意趣。
我们也是对鲜花的欣赏和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五六千年的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不少彩陶盆上有五瓣、四瓣花纹, 连绵不断, 富于装饰性。这是当时人们对野生的蔷薇、菊花之类花卉仔细观赏或栽植后才创作出来的图案, 也含有祈求丰收之义。
有的考古学家认为, 这种以花卉的图案为主要特征的文化, 与以龙纹图案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南北结合,便是花(华) 与龙的结合, 合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身。这即是今日我们所说的“华夏”子孙说法的来源。因为“华”是花字的古写。华在这里的意义也就是如华(花) 一般美丽。可见我们民族自古就以绚丽的花(华) 为名称。
除了考古实物,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样的文献上,也记载了青年男女相爱时, 采摘芍药花枝互赠对方表达爱意。这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切花应用了,等到西汉时, 已经有了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
等到东汉末年,因为佛教进入我国开始传播,插花成了佛事活动中的供养物之一, 被称为“佛花”。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 注入竹林七贤之类的文人雅士或寄托于宗教,或隐逸于山林,专注于文学艺术。让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想突破了汉代的束缚, 表现出超脱世俗,陶冶于自然美的境地。
插花这种“亲近自然”的艺术也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发展,出现了由三枝主枝分别代表天、地、人, 象征宇宙的插花形式;由七枝主枝象征佛门大千世界的的插花等,将插花与文化意境结合起来。
相应地花卉的应用形式也丰富起来,出现了手持秉花、佩戴襟花、发髻插花等多种日常装饰形式, 插花也开始追求造型上的艺术美。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进展,插花艺术也随之进入了普及、发展、兴旺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爱花之风盛行一时, 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佛前供花仍以荷花( 莲花) 为主, 朴素简洁, 大体上为三枝错落插制。宫廷和民间插花用花的种类也日趋丰富, 常以牡丹为主, 配置较为考究, 如牡丹只能配以梅、兰、荷花等, 而且对花材赋予个性、格调、品性和思想内涵。宫廷插花对插花所用的工具、容器、水、摆放的场合、欣赏的方式等提出了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唐中期插花艺术的发展日趋成熟, 并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对日本花道的产生及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到了五代时, 插花文化进一步发展, 许多文人将梅、海棠、桂花、芍药、牡丹等花材更加等级化、人格化, 赋予花卉以更丰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独属于中国的“花语”。插花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花材更为广泛,花器更加考究, 技术和风格都有所突破。宋朝时社会整体很富庶,插花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 无论是花材选择、色彩、构图造型、内涵意境还是理论与技艺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南宋文人张帮基在《墨庄漫录》一书中记载“西京牡丹闻天下, 花盛时, 太守作万花会。宴席之所, 以花为屏障; 至梁、栋、柱、拱, 悉以竹筒储水, 簪花钉挂, 举目皆花也”, 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插花盛况。宋代插花艺术的研究, 也取得很大成就, 人们崇尚理学, 注重内涵, 常以花材影射人格, 表达人生的抱负、理想, 从而形成以花品、花德寓意人伦教化的“理念花”, 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 故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菊、莲等寓意深刻的花材。
元代由于政治变革, 文化艺术不振, 插花不及宋代兴盛, 只限于宫廷和少数文人, 但由于受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 插花逐渐摆脱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多以表达个人心中的冥想, 所以出现了“心象花”和“自由花”, 表现出自由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飘逸的风格。花材增加了灵芝、如意、孔雀毛等, 丰富了插花配饰。这个阶段, 插花在技艺上和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出现了许多插花专著, 其中最为杰出的三部专著是:《瓶史》、《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花艺家袁宏道(1568 ~1610) 。袁宏道酷爱插花, 他的书斋中日日以瓶花为饰, 故取名为瓶花斋。《瓶史》对插花的构图、取材、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理论和技艺方面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总结, 也是东方插花理论的代表作。他所倡导的重视意境、独抒性灵的插花风格对东方插花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该书对日本等国的花道也颇有影响, 推动了世界插花的发展。明代著名戏曲作家高濂在其所著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瓶花三说》一篇, 从“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等三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插花应遵循的若干准则、插花实践中应注意避免的若干不当作法, 及插花中使用的一些具体方法。明代文人以花会友, 将花人格化的风气更盛, 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 莲、菊、兰被誉为“风月三昆”, 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白梅、蜡梅、山茶、水仙为“雪中四友”等, 花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了清代, 形成了以追求自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格, 当时较典型的插花是写景花和造型花。写景花崇尚描写大自然景色之美, 而造型花则讲究造型的优美。在插花用具上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出现了类似剑山的定枝器。在许多的花卉专著中也有对插花理论的论述。清末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整体比较动荡的社会环境,插花艺术也陷入了衰退、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插花才逐步复苏。如今,传统插花还在继续往前发展,而你我都可以为它的发展继续添砖加瓦,让它在新的时代散发出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