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疑云之发现石门

(2017-05-10 20:27:56)

在《雁荡疑云之发现天姥山》一文中,我论证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天姥山应该就是雁荡山。本文将揭示关于雁荡山的另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比李白还早几百年的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究竟有没有到过雁荡山,他是不是发现雁荡之美的第一人呢?

谢灵运不仅是才高八斗的大诗人,也是超级旅友。在他带有悲剧色彩的传奇一生中,曾多次大规模出游,并留下诗文,后来唐宋的文人仰慕谢灵运,就象我们今天称颂徐霞客。据《宋书·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灵运素所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期。”当时的永嘉,即是今日雁荡山所在的温州。所以按理他应该不会错过堪称东南最美的雁荡山。

然而谢灵运和雁荡山勉强能牵上关系的只有一首名叫《过斤竹涧越岭溪行》的诗。诗写得很好,雁荡山现在也确有一条叫斤竹涧的山涧,但一条有很多竹子的山涧这种缺少标志性景观在江南很寻常,很难作为主力证据证明他到过雁荡山。很遗憾的是谢的诗集很早就佚失了,他用来记录所游之地的《游名山志也》也只留下极少语焉不详的片段。

雁荡山一带还有地名和谢灵运相关。灵峰景区不远的处就有谢公岭,岭上还有一个落屐亭据说是他当年掉落一只谢公屐的地方。但这些也不能作为有力的证据,焉知不是后人附会上去的。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对雁荡山也特别感兴趣,在他的名作《梦溪笔谈》中对雁荡山早期不为人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雁荡的奇峰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沈括认为谢灵运没有到过雁荡山,而雁荡山是因为到了后来人们造宫殿要大规模伐木才为世人所知的。

明朝的地理学家王士性对此略有不同意见,他说”又谓,乾道中伐木者始入见之,今左自谢公岭、右自斤竹涧以望,奇峰峭壁,万仞参天,横海帆樯,百里在目,何俟伐木入者始见耶?“说得也很有道理,雁荡山就在那里,只要经过,那会看不见那些奇峰呢?但他同时也很困惑:“第谢康乐守永嘉,伐木通道,登临海峤,业已至斤竹涧,有诗,而亦未入此,见与不见,又所未晓。"

那么谢灵运究竟有没有进到雁荡山里头呢,这个谜团至今无人能解。但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谢灵运似乎对一个叫石门(山)的地方情有独钟,留下了至少四首直接相关的诗,分别是

《石门岩上宿/夜宿石门》

《登石门最高顶诗》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一名《重临石门瀑布》

虽然这四首诗(文末附)无法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提并论,但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山水诗,也在诗歌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一个诗人能为一地写四诗这种情况古往今来就不多见,何况还是出自见多识广的大才子谢灵运呢。

有趣的是,对于石门在哪里,古今也是众说纷纭,这和天姥山在哪里的争论差不多。

这就给我一个解决谢灵运雁荡山之谜的思路:如果我们在雁荡山里能找到更符合原诗的石门,那不就基本上能证明谢到过雁荡山了吗?毕竟相比斤竹涧,关于石门有更多一点的资料,而石门也有更显著的外观特征。

我们先看一下目前关于石门位置的几种主要观点:

一,青田石门说。很早就为世人认可,例如在李白等人就有在诗中极写青田石门之盛,目前也是国家4A景区。


(青田石门)

二,嵊州石门说。那里是谢灵运归隐的地方,山水秀丽,要找个石门样的风景也不难。

三,永嘉(温州)说。前面说过谢灵云曾任永嘉太守并经常出游,自然石门可能就在永嘉,但具体在哪里没有定论,一说在大罗山,一说在大若岭,一说是在陡门岩。广义来说青田说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因为青田在历史上也曾是永嘉的一部分,但现在毕竟分属丽水和温州两地。

我们根据上面四首诗的描述粗粗列一下谢灵运的石门一些必要条件:

1 石门景观

2 周围高山环绕

3 曲折的溪水

4 石潭

5 茂林修竹

6 附近有两溪交汇处

7 附近有瀑布

其实条件1到6对于大多数附近有水的石门并不太难,比较关键在于第7条。我认为青田石门之所以很快就得到认可,主要是因为在它后面藏有一条在浙江省数一数二的大瀑布(高度仅次于几百年后才发现的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但水量更大)!而其他石门这方面的硬件条件就弱了。

同样我们在雁荡山里要找到一些石门的候选者初看也不难。雁荡山里有一个地方名字就叫石门,大荆那里还有个石门潭(离谢公岭很近),北边景区还有个号称天下第一门的显胜门等等。但遗憾的是第7条也不容易满足,当然这取决于定义多大的水叫瀑布以及瀑布离石门有多近才行。

但其实事情还要更复杂,各个候选石门都还有更多的难关要过。

一个是“晚见朝日暾,崖倾光难留”。这说明石门要有非常陡而高的崖壁。

一个是“瀑布倒三山”。一条瀑布已经不容易,三条瀑布就更不好找了。

一个是“疏峰抗高馆”。”疏峰“,这是什么样的山,为什么要”抗高馆“呢?

除了四首诗外,在《游名山志》中还有“石门山,两岩间微有门形,故以为称。”这么几句。这”微有门形“又是什么样的石门,难道前面所有大开口的石门都不对?(这一条是一位网友在上面提到陡门岩说里提出来的,确实是个杀手锏)

上面四条,每一条都很难,尤其是后面两条,简直超出了我的想象能力...

所以研究了一阵子后,我几乎是放弃了。有一天我在日记中心有不甘地写道:

“所以非常大的可能是谢灵运没有进到过雁荡山...这次雁荡的研究就暂告一段落吧。”

毕竟我也不想整天费神想着和我专业无关和家乡也无关的事,又看不到明显的进展。

但去一趟雁荡山的想法还是定下了,所以第二天闲看从图书馆借来的温州地理。这是书里面有一段介绍唐代古道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说是当时从乐清到临海的古驿道要经过雁荡山的”碧玉溪谷地“。

我一时好奇,就上网查这个碧玉溪,心想如果谢也走此古道(当时也许只是鸟兽之道)应该要经过吧?结果有一个搜索结果里提到了三折瀑。

三折瀑,是一山中一水从上而下形成三段瀑布。上折100米,中折120米,下折50米,中间一折还在洞中,号称”雁山第一胜“。这会不会就是诗中的”三瀑布“啊?这么少见的瀑布确有可能会吸引谢灵云再度登临。

还有三折瀑旁边有没有石门那样的景观?一查三折瀑和灵峰景区相距仅15分钟步程。

我眼前闪过合掌峰的样子,这个”合掌“不就是略有门形的石门的样子吗?这世间还有比这更天造地设的石门了吗?我不禁想到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里的那句“洞天石扉匐然中开”,这是一种巧合吗?

再看翻看合掌峰相关照片时,发现一张照到了对面的蜡烛山。这分开的山峰不就是诗里”疏峰“吗?它们的确就象并肩而立的高楼一样彼此相抗着。

网上又有说合掌峰下的观音洞的日照时间非常短,太阳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数分钟。所以”晚见朝日暾“和”崖倾光难留“应该也不成问题。

那么,诗中的”回溪“应该是鸣玉溪了,而”石濑“,很有可能就是凝碧谭...

看来一下子什么都对上了,原来谢灵运的石门就是在这里!他所想的,他所恋的,正是宋朝以后为无数诗人墨客吟咏赞叹不绝的灵峰绝景,难怪他会念念不忘,二次游览,四度赋诗。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此等孤景真是唯有天上才有啊。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合掌峰绝壁270米高,攀登不易,确实如同登”青云梯“。我发现谢灵运因此也无意中成为有记录的登上石门最高顶(即合掌峰)的第一人。只有发现了他的石门是合掌峰,才能真正体会他的面对如此美景”惜无同怀客“心情。

至此我的石门探索也要告一段落了,我觉得己经有足够的理由相信:

谢灵运,这位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人,的确深入到了雁荡山,并且为后世留下了精彩的诗篇。他诗中描写最多的石门山,就是今天雁荡山著名的灵峰”合掌峰“。只是千年以来,也许除了那位自称“复有能与其奇者”的陶宏景,我们一直未能参透。

感谢发达的互联网和免费的新区图书馆能让我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关资料。下一步就准备等空一些的时候来一次雁荡山之旅对一些细节作进一步的实地验证。(文中图片暂时均来自网络,会在以后替换)

附谢灵运相关诗文

夜宿石门诗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

跻险筑幽居。
披云卧石门。
苔滑谁能步。
葛弱岂可扪。
袅袅秋风过。
萋萋春草繁。
美人游不还。
佳期何由敦。
芳尘凝瑶席。
清醑满金罇。
洞庭空波澜。
桂枝徒攀翻。
结念属霄汉。
孤景莫与谖。
俯濯石下潭。
俯看条上猿。
早闻夕飚急。
晚见朝日暾。
崖倾光难留。
林深响易奔。
感往虑有复。
理来情无存。
庶持乘日车。
得以慰营魂。
匪为众人说。
冀与智者论。

登石门最高顶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

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驶,噭噭夜猿啼。

沈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

心契九秋榦,日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重临石门瀑布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

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

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

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

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

风雨非攸恡,拥志谁与宣?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游名山记

石门山,两岩间微有门形,故以为称。瀑布飞泻,丹翠交曜。

石門澗六處,石門溯水,上入兩山口,兩邊石壁,右邊石岩,下臨澗水。

(0)

相关推荐

  • 浙东行六:雁荡山看山

    带你去旅行 (网络图片)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一一 敬录毛主席& ...

  • 骑行福州,第五天

    第五天,2018年4月17日,台州路桥->温岭->乐清->永嘉->温州汉庭黎明西路店,124公里 今晚和骑行川藏时认识的骑友柯文在温州重逢,那次在巴塘的客栈相遇时,大家都有高原 ...

  • 【名句集锦】【南北朝】 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首夏犹清和,芳草 ...

  • 试论中国山水诗在永嘉发祥的成因

    试论中国山水诗在永嘉发祥的成因  文/成立志 [内容提要] 中国山水诗发祥于永嘉,文章从地理.人文和历史三个角度论述了山水诗在永嘉发祥的成因,并认为:谢灵运即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没有永嘉的灵秀山水 ...

  • 雁荡疑云之发现天姥山

    (2017-04-04 20:58:55)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 ...

  • 雁荡疑云之发现南山

    (2017-06-16 23:07:27) 雁荡疑云之发现南山 在<雁荡疑云之发现石门>一文中,我从石门的形状和周边的环境角度出发,指出灵峰景区内的堪称整个雁荡山标志性景观的合掌峰就是谢灵 ...

  • 宁夏村民挖出一古墓,出土一石门,却意外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胡旋舞

    地大物博的中国物产富饶,而考古专家总能在一些"小地方"发现大秘密,比如宁夏东北的盐池县,考古专家就有重大发现,其中2个玻璃球引考古界一片哗然-- 这次考古事件发生在盐池县西北30多 ...

  • 1983年,广州发现南越王墓,却打不开石门,一老人只用一招就解决

    1983年,广州发现南越王墓,却打不开石门,一老人只用一招就解决 文 | 韦爵爷 很多读者都知道,西汉南越王墓葬中出土了很多国宝级的文物,但是说到如何找到文物以及怎么打开那个紧闭的石门,这些充满悬疑性 ...

  • 姜子牙真身墓在哪?专家在陕西发现西周古墓,终于破解千年疑云!

    姜子牙真身墓在哪?专家在陕西发现西周古墓,终于破解千年疑云! 文 | 韦爵爷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神话性的人物,相信我们更多的网友是因为看傅艺伟版<封神榜>而直到姜子牙的,姜子牙钓了 ...

  • 内蒙古吐尔基山疑云:“非典”时的惊世考古发现

    辽代 双狮纹金花银盒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3年通辽市科尔沁左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2003年,非典肺炎肆虐,但是内蒙的考古工作仍在继续. 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的山麓上,曾经出土过一座未被盗的辽 ...

  • 云南发现郑和家谱,揭开郑和后代疑云,原来郑和果真有后人

    作为19世纪之前,史上最大特混舰队司令的郑和,自幼净身进宫成为一名太监,按理是不可能有后人的,但根据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的统计,截止2004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仅仅南京就有300余郑和后人,全国约 ...

  • 民间故事:古洞里铁锁石门,发现奇怪牛角,黑龙大败巨人族

    话说在北方一座山下,有一个村庄,叫丁家堡村,村里大部分人都已种植为生,因为那个地方水土好,并且山上还有个小溪,顺流直下,那水甘甜爽口,种出来的庄家也好.无论是水果,还是别的东西都比别的地方好,百姓们过 ...

  • 近日携友福安周边游,发现胜境楼坪石门山

    近日避暑周宁游,欣赏楼坪石门山 作者:郭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楼坪石门山没有神仙,却也享誉周宁县以及附近各县市,可谓"山不在高,因奇传名". 石门山位于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