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回顾 ‖ 第21期:老城厢徒步看展B线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18名朋友报名参与,首先贴合影。
行程安排
大境阁上海城墙
上海老城厢的城墙由明代嘉靖年间官僚顾从礼向朝廷申报后而建。最初开设六扇门:从东向南顺时针依次为宝带门(小东门)、朝宗门(大东门)、朝阳门(小南门)、跨龙门(大南门)、仪凤门(西门)、晏海门(北门)。四处水门:小东门一处,使方浜(方浜中路、方浜东路)流入城中、大东门和西门各筑一水门,使肇嘉浜(肇嘉浜路、徐家汇路、方斜路、复兴东路)从城中穿过,流入黄浦江。小南门一处引薛家浜(油车码头街、薛家浜路、乔家路)进入城里。四扇水门与护城河相通,木船可以通过水门进出城内外。后来为了军事需要,开设了新北门(四川南路人民路口),又称障川门。为改善交通1909年又开了拱辰门(小北门)、福佑门(新东门)、尚文门(小西门)。
到了近代,上海城墙影响了上海的交通和经济发展。1912年1月由上海光复后担任沪军都督府民政总长的李平书主持拆除上海城墙。南城墙称中华路,北城墙称民国路,1949年改成人民路。目前上海的城墙还有以下几处:
大境阁是明代万历年间在城墙4座箭台上修建的4座楼阁(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之一。当年拆城指挥部——城壕路工事务所设在大境阁,才使这段城墙和大境阁得以保留下来。
慈修庵梨园公所
慈修庵距今一百四十多年历史,是上海闹市中为数不多的庵堂,江南民居四合院式是其建筑特色。在慈修庵中有一栋白色小洋房很引人瞩目,铭牌上写着“梨园公所”。梨园公所是上海京剧界的行会组织。该所宗旨是保护伶人利益,争取伶人社会地位,协调伶人关系。由于慈修庵属于弄堂厢房,十分狭小, 2001年政府把这座梨园公所给了慈修庵,最终使同一庵中融汇了中、西两种建筑风格。
老城厢街巷里弄
经过数十年的大面积旧区改造,老城厢内的街道、里弄、民居正在大幅度的消亡,此次徒步区域的街巷里弄已经进入征收环节,目前在露香园路、金家坊、孔家弄等地还存在着一些历史老建筑,这里有蒋经国、蒋纬国兄弟读过书的万竹小学、民国才女陆小曼的旧居、汪伪时期的商会事务所,除了中西合璧的建筑还有特殊年代留下的标语、房子间的界碑石、少见的山花图案和精美的铁艺等建筑元素。
露香园路和大境路周围区域在明代是露香园,园内出产的顾绣和种植的水蜜桃非常著名。清末上海最大的戏院——丹桂茶园迁到这里。上海著名的品牌"冠生园"诞生于此。上海唯一的女子照相馆(经营者和摄影师均为女性)——毕肖馆也在这里开业。民国时期这里俗称九亩地,大量的鸦片烟馆和赌窟云集于此。1911年武昌起义后上海民团数千人在九亩地出发进攻江南制造局光复了上海、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在九亩地的新舞台选出了上海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政府——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
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
老上海最有名的四大中药店是:童涵春堂、雷允上、蔡同德、胡庆余堂。2010年,在豫园商城内上海中医药行业第一家集名贵地道药材、养生商旅文、科普宣传基地、史料文物汇集一体的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建成,可以了解到很多中药史料、标本和中药工具。
上海老街和古城公园
上海老街位于上海老城厢方浜中路上,历史上曾以庙前大街为名,汇集了一批上海最早的钱庄、金店、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目前上海老街的西面是明清仿古建筑,东面则保持了原生态的建筑,牌坊、戏台、老字号商铺等再现了百年前上海的市井百态。离老街不远的古城公园内有丹凤楼、钱业公所、石牌坊等景点,向东看可见陆家嘴现代建筑,向西走豫园近在咫尺,形成上海未来和昨天的对话。
原创:活动君
编辑:3w
致谢
感谢范新云、Hao、踏雪寻梅和活动君等提供部分照片素材。感谢从南通和崇明远道而来参加活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