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产品卖不出去?那是你没找对办法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一分钱一分货”,价格高低从来都是商品成本和消费者心理价位之间的博弈。像香奈儿假若卖出几百块人民币,你认为它还有值得收藏价值吗?所以,在购买决策中,我们并不真的是在为商品的成本付费,而是为商品的“价值感”付费。
不管你喜不喜欢爱马仕的包,你都不得不佩服爱马仕的点石成金术。在爱马仕多年的宣传营销下,铂金包除了成为身份的象征,还成为很好的收藏品和投资品。即使富人们能清楚看透爱马仕的套路,但社会共识和趋势已经形成了。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顺着趋势,跟着买。这样不但赚了面子,没准过几年卖了还能增值,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最厉害的不是这些奢侈品公司能想出一个套路,无中生有打造出一个概念,像点石成金一样把普通的物品卖出天价。最厉害的是,哪怕消费者认识到这是套路,还是会心甘情愿地掏钱排队购买。
大家都知道脑白金最开始是主打保健品,本来要带给老人消费群体的功能价值是“改善睡眠”和“调理肠胃”。但由于头些年保健品行业陷入信任危机,销量很难卖出去。当时脑白金创始人史玉柱经过一番市场调研,脑筋一转,把脑白金弄成了礼品定位,产品价值一旦发生转换,加上当时天天洗脑的广告宣传,效果发生了质的改变。到现在,你忘记它的功能价值,剩下记得的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所以,记住在做思维营销的时候,不要急着一头栽进产品的属性价值,更要考虑转换产品价值。就像是给产品赋能,让它更有营销势能。因为每一类产品都有它对应的价值属性和定位,通过营销手段使之发生价值转换,使产品彰显不一样的价值,这就是一鸣心所向常说的采用不同的价值创新策略。我们在选择一个产品的时候,往往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本身的使用价值,还会看重产品其他的价值属性。
香飘飘奶茶,它的功能价值也转换成了“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这时它的价值定位转变为能够缓解你疲惫感、增加饱腹感的价值饮料。香飘飘也由此开创了更多的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冬季畅销奶茶,不管你是在上班、运动,还是熬夜追剧,都有可能小饿小困。只要你觉得饿了、困了,就赋予它有了消费的场景。
最后再说一下王老吉,这是一个经典案例,很多营销号都会拿它作例子,为啥?因为是它现在能跟存活135年的可口可乐作竞争。其实,最开始王老吉没有这么火,顾客总是觉得它是中药,中药在大家眼里都是苦的感知,这也就限制了王老吉的市场。之后,王老吉转换产品价值,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可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一个价值的转变,结合大范围的宣传推广,让所有人都知道王老吉是饮料不是药。这才保证了王老吉发展到现在。
这样关于产品价值变化的还有很多:
微信社交由一个即时聊天工具,变成一个生活方式;
80年代歌手售出的珍藏版CD,本来是用来听的,转换成粉丝收藏品;
绝大部分奢侈品把产品功能价值转化成了身份价值。
所以,做思维营销的时候,更多考虑的不是如何销售产品本身,而是塑造产品的价值。产品是死的,原本的样子是什么就是什么。附带它的价值是活的,那是是品牌赋予的,也是用户感兴趣的。这些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有了更多的营销可能性。你还有想到其他同类营销性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