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nhhsh=能不能好好说话”?还能好好说话吗?
缩写文化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开始影响沟通的语境。值得思考的是,这场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狂欢会不会也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语言习惯甚至语言体系呢?
“听说今天yccb又更新啦!”“我刚刚才看完,U1s1写得确实不错,我都想顺手转一波pyq了!”这句你看懂了吗?看懂了的当然是时刻冲浪的互联网常驻民,看不懂也不用担心,接下就让小羊带你打破缩写的语言壁垒!
“网络缩写”指摘取文字的首字母所形成的代称,本是一套非互联网资深冲浪用户难以理解的话语体系,但因其形式简单、输入便捷、能即时传递情感并具有虚拟社区区域性而被大众使用。下方就是小羊为大家整理的一份常用缩写大全:
u1s1 有一说一 dbq 对不起
pl 漂亮 zqsg 真情实感
cpdd 处情侣关系联系我(多用于游戏)
ssmy 盛世美颜 bz 备注
xxs 小学生 drl 打扰了
xswl 笑死我了 xfxy 腥风血雨
bhys 不好意思 ssfd 瑟瑟发抖
bdjw 不懂就问 cgx 处关系
sqdd 帅气弟弟 pljj 漂亮姐姐
永远的神 永远滴神 djll 顶级流量
nbcs = nobody cares
nsdd?
A(你是弟弟)B(你手短短)C (你说得对)
正确答案:C
“听说xxx和xxx组对象了!”“天呐wkdl”!!
A(我磕到了)B(我看到了) C(我肯定了)
正确答案:A
当缩写成为网络流行语,对于不了解缩写文化的圈外人而言,读懂一连串的缩写语言无异于在做阅读理解,不少人喊话自己患上了网络拼音缩写阅读障碍症。缩写文化是如何兴起和流行的?其背后又蕴含着何种话语特征?
从“自嗨”到“出圈” :缩写文化的日常渗透
1. 起源:饭圈语言的自娱自乐
“缩写只是一种简写,算不上网络流行语吧?”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界定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界定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各个网络文化圈层中比较流行的语言类型,即网络特有的“键盘语言”,有“沟通你我、屏蔽他人”的作用;另一种是随着社会热门事件而产生的、在网络上大规模流传的相关流行语,即“随着社会新闻事件发生而产生的,迅速风行于网络内外、短期内生命力强大却并不持久的热门词语。
缩写文化最开始流行于饭圈(粉丝圈子),是常用的饭圈黑话。饭圈缩写一般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常用名词,体现为传播较广泛的固定搭配词语,比如yysy(有一说一),szd(是真的)等;第二类就是隐晦性表达,为了方便发布敏感话语或爆料八卦,又不想直白地和对方产生冲突,所以隐晦地用缩写来指代,主要表现为明星(尤其是流量明星)的名字缩写;第三类是代指名词,主要用特定名词缩写来形容一类群体,比如ky(取自日文发音的缩写,形容没眼力见、说话不合氛围的人), pxj(“批小将”的拼音缩写,代指'以批评别人来建立自我优越感’的b站低龄用户),djll(“顶级流量”的缩写,指知名度极高的流量明星和艺人)。
最初的饭圈缩写作为粉丝内部流传的暗语,主要在粉丝间大量流传,属于追星文化圈的“自娱自乐”。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传播,饭圈缩写逐渐破圈并形成了新的网络流行语流行语类别。从饭圈到出圈,缩写语言开始呈现出的新的传播特征。
2. 出圈:青少年的缩写亚文化
最开始向“圈”外广泛传播缩写文化的就是05后,和已经有了成熟语境的大人不同,中小学生更习惯于在不同的语境下去选择不同的语言变体 , 他们怀着对流行文化和新鲜事物的追随,在饭圈用语外延伸出其他缩写名词用于日常沟通。缩写这种表达方式既满足了他们“与众不同”的自我塑造,又增强了同伴对自己的认同感,充当了他们在网上冲浪、自我宣泄情感的一种交际工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受关系不再是由上至下的单向传播,而是互动的双向传播,甚至是自下而上的颠覆式传播。而缩写语言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本身简化了信息传递的过程,又凭借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和开放性,由“饭圈”“青少年圈”逐渐向全网扩散,成为一种流行的网络语言体系。
从“流行”到“批判” :缩写文化对语言体系的重构
1. 流行:缩写语言建构的“话语特征”
“万物皆可缩”,缩写语言也只是庞大网络语言体系中的“冰山一角”,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更迭性促使它不断更替和筛选,创新和淘汰。缩写语言在解构传统话语的过程中,也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特征。
缩写用语展现出了两大鲜明特征,其一为“词汇化”,根据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公式 :选择的可能性 = 回报期待 / 费力程度,我们可以看到,新锐、简洁的缩写语言在表达上更为省力,提高了当下年轻人选择使用的可能性。其二为“重新表达”,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具有任意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的,所产生的意义也并不是单一的,我们会对一个客体产生多重解读。缩写语言是通过对既有词汇的“重新表达”,建构特有的解读方式。比如“有一说一”一词原本并无其他意义,但进行缩写和意义化后,现在的U1s1除了表达讲道理和认同外,还加上了一份加重强调的情绪色彩,如:“U1s1,确实!”,“U1s1,XX就是神!”。
语言符号的意义不是预先存在的,而是一个群体共享的文化所赋予的,是一个群体之间具有代表性和认同感的象征。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重新表达”的方式完美地适应了当下互联网使用群体的社交语境,也表达出了他们崇尚简洁、标新立异的生活态度。这些网络用语带有鲜明的群体特征与时代特征,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对立方式呈现出来,背后反映了当下网民对既定逻辑体系的反抗与自我表达的再现。
2. 审视:缩写语言也是沟通的壁垒
麦克卢汉曾预言,进入电子时代的人们将重新部落化。如今,在网络空间以“趣缘”而聚合的各种圈子,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生产着新话语。而这些新的语言,正在不断渗透进我们已有的语言中。网络缩写以其展示个性,划分言语社区等突出特点在网络空间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并迅速向现实生活扩散,随即开始了由线上“产生——传播”到线下“再产生——再传播”的蔓延。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缩写时”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段子手bot)
缩写文化逐渐渗入现实生活,并开始影响着人们在现实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话语结构形式。整体上看,网络语言承载着多层面的文化内涵,其影响力也表现出多向度的发展趋势——包括语言文字、传播媒介、文化符号、时代风尚等,它的影响己经渗透到社会、生活、教育等各个方面,对传统语言乃至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日渐深刻。
缩写确实是更新颖简洁的表达方式,但当网络流行语过度使用时,狂欢、游戏、娱乐往往也会导致文化失去明确的指向,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所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语言教育的问题。Z世代网络原住民不仅在网上接收、传播、创造着网络语言,而且将网络语言用进了他们的日常沟通、作文、随笔中,甚至在课堂上也经常能听到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词语不假思索的接受、高频率地过度使用,不止忽略了传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而且干扰了正常的语言学习环境,导致语言能力的退化。
对于稍年长的一代人来说,阅读这些缩写如同在翻译摩斯密码,缩写语言的使用在沟通之间形成了更深的鸿沟。缩写语言的代际传播在互联网场域中面临极大的困难——因为除了新世代网络原住民以外,从传统媒体转移而来的一代人并不能快速理解这种语言形式。在这样的状况下,年轻一代所建立的话语,依旧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两种话语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区隔”将阻碍代际交流,两代人彼此间的沟通将更加难以进行。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的编者于根元教授曾说,“语言要有稳定的内核和活跃的外层”,语言的内在意涵与外在表现形式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互补而不是对立关系。缩写语言恰是语言系统中活跃外层的组成部分,当我们面对它时,不应全方位推崇使用,也不应立刻将其扼杀,而是应当以审慎的目光看待狂欢中被潜移默化改变的话语体系,在合适的交流与表达场域中适当加以使用。
参考文献:
[1]郭亮,王永贵.网络流行语产生、传播流变对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及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04):103-107.
[2]隋岩,李燕. 论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J]. 国际新闻界,2020,42(01):79-98.
[3]张宇然.网络用语背后的话语解构与建构[J].青年记者,2019(26):14-1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羊村传播(ID:yangcunmedia),作者: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