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96:没有脑梗,一级预防,影像如何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影像指导规范

一、一级预防影像检查流程

图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影像规范化流程,图中红线上方对应防治卒中中心职责范围,高级卒中中心职责范围包括红线上方及下方(TCD:经颅多普勒超声)

二、影像检查目的
(一)CTA、MRA技术
检查目的:评估狭窄,部位及严重程度。
(二)颈动脉MR管壁成像(MR vessel wall imaging,MR-VWI)
检查目的:评估颈动脉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成分、纤维帽状态以及管腔狭窄程度,对斑块易损性进行评价
(三)颅内动脉MR-VWI
检查目的: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原因;评估斑块的形态、分布、管腔重构方式、斑块的成分、纤维帽的状态及斑块强化等。
(四)3D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
检查目的:检测脑内血流灌注改变,评价侧支循环,反映脑血流储备
三、影像评估
(一)颈动脉斑块MR影像评估

(1)血管狭窄程度:NASCET计算方法:1-最狭窄处管腔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直径)×100%

(2)斑块脂质坏死核:勾勒出斑块的范围,测量斑块的体积,用于对斑块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

(3)斑块内出血:结合T1WI和TOF-MRA原始图像,表现为这两个序列中斑块内的明显高信号影。

(4)斑块内钙化:表现为各个序列上斑块内的明显低信号,显示不如CT,但是MR可以评估钙化周围的斑块内的炎性反应以及出血

(5)纤维帽:增强T1WI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斑块的纤维帽状态。

(6)斑块负荷及斑块内各种成分的体积测量: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可以获得管腔面积(lumen area,LA)、管壁面积(wall area,WA)、血管总面积(total vessel area,TVA)、最大管壁厚度、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斑块各种成分的体积及百分比。

(二)颅内动脉高分辨MR影像评估
对于颅内动脉斑块的MR评估,不能做到像颈动脉斑块那样分析斑块内的各种成分及纤维帽的状态。
(1)斑块的形态:偏心性斑块定义为斑块累及范围小于管壁环周的75%,或斑块受累管壁最薄处的管壁厚度小于最厚处管壁厚度的50%;向心性斑块定义为斑块累及范围大于管壁环周的75%,并且斑块受累管壁最薄处的管壁厚度大于最厚处管壁厚度的50%。
(2)斑块的分布:在斑块所在位置垂直于血管长轴的横断面上,以管腔中心为圆心将血管截面等分为4个象限,大脑中动脉各个象限中的血管壁分别为上壁、下壁、腹侧壁(前壁)及背侧壁(后壁),基底动脉则为腹侧壁、背侧壁及左右侧壁。当斑块累及超过一个象限范围时,选择管壁最厚处所在的象限作为斑块的分布壁。
(3)斑块内出血:颅内动脉斑块内出血表现为T1WI上高信号,T2WI上低信号或高信号。
(4)斑块的强化程度:强化程度高于或等于垂体柄强化时定义为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弱于垂体柄强化则定义为轻度强化,与平扫T1WI相比无明显变化则认为无强化。斑块明显强化提示斑块不稳定。
(5)管腔狭窄程度:通过使用下面的公式比较狭窄部位(D狭窄)的血管直径与狭窄近端正常血管的直径(D近端)来评估管腔狭窄程度:%狭窄=(1-D狭窄/D近端)×100%。
明日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影像指导规范

知识链接:

日问95: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如何完善影像学检查?


首发 | 第67病区

作者 | Ryan Lau/刘锐

编辑 | Ryan Lau/刘锐

插图来源 | 网络

题图来源 | 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