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历史上的青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一伟大的发明不仅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也丰富、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
大约在9世纪末至10世纪早期,中国越窑青瓷生产技术已传播到高丽,在今朝鲜半岛康津一带成功地烧造出青瓷。高丽青瓷生产之初,从窑炉形态到装烧工艺,再到产品类別与造型艺术基本是模仿越窑,窑政管理制度多师法唐宋。除中国外,高丽青瓷的成功烧造是制瓷技术世界化的肇端,在世界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后数百年间,高丽青瓷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约在北宋末年高丽青瓷已经因其精美的“翡色”引起中国文人的关注,南宋文献称之为“高丽秘色”,并誉为“天下第一”。 高丽青瓷的镶嵌技术,更是别出心裁,开创了青瓷装饰工艺的新纪元,在世界青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丽青瓷是高丽时代文化的精髓,也是韩国文化遗产的表。“秘色”青瓷的美丽釉色、象形青瓷端庄的姿态、镶嵌青瓷的华丽纹饰都是高丽青瓷的特征,直接映射出当时高丽人的审美情趣。
高丽青瓷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高丽瓷的成长期,第二时期为高丽瓷的成熟期,第三时期为高丽瓷的衰退期。
从9世纪末至10世纪前半叶,是高丽青瓷的产生及成长期,“唐式青瓷”。这类青瓷在器形设计、釉色、匣钵窑具及装烧技术上都与中国的越窑极为相似,是直接模仿越窑的结果。
从10世纪后半叶到12世纪,高丽青瓷技术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的唐末、五代、北宋时期。前一阶段中,高丽青瓷无论是釉色、造型、装饰及烧成工艺等在继承越窑的基础上,对中国景德镇窑、汝窑、耀州窑和磁州窑的特点及生产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借鉴。器物表面的装饰除继承越窑的刻、划技艺外,还融合了唐末长沙窑、五代至北宋耀州窑的工艺手法,如长沙窑的彩绘、铁彩画、题诗等艺术风格和耀州窑的印模、刻划、雕塑等,逐渐向个性化发展。 而在釉色和器物造型上融入了高丽人的审美观并进行了改进。
釉色和质感以翡翠色为尚,呈半透明状,几乎没有开片,胎质致密,基本形成了高丽青瓷典雅完美的风格,达到了高丽青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到12世纪前叶,高丽青瓷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作为副使出使高丽的徐競,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称这一时期的高丽青瓷为“翡色”或高丽秘色。并与中国传统的越州古秘色相比。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提及的“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承之”的狻猊熏炉,在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和越窑慈溪寺龙口窑址均有出土。高丽青瓷能在宣和五年以前即仿烧出汝窑瓷器,可见高丽青瓷的生产技术水平之高,以及对当时东亚地区瓷器生产潮流的追踪与把握能力。
12世纪后半期,镶嵌瓷成为高丽青瓷的主流产品,所谓镶嵌瓷是指在青瓷的胎土上刻出纹样,然后用赭土或白土填平刻纹,先素烧,再施釉。
此工艺出现于11世纪,但在早期主要用作镶嵌铭文。随着高丽青瓷装饰手法的多样化,特别是青瓷铜彩、铁彩、堆花、填金等装饰方法的成功应用,逐渐形成一种崭新的风格。镶嵌瓷的出现是青瓷装饰的一次创新,从镶嵌青瓷的图案和画风看,在构图技法与图案布局上明显和朝鲜的传统绘画——朝鲜绘有关,是中国越窑青瓷技术高丽化后与朝鲜民族文化进一步结合的产物,也可视为青瓷高丽化的又一纪念性标志。从13世纪中叶始,高丽瓷开始衰退,至14世纪末,高丽青瓷走向衰落,并逐步为粉青砂器和白瓷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