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抱朴子·外篇》卷35审举7试经对策息末归本

葛洪《抱朴子·篇》卷35审举7试经对策息归本

题文诗:

或曰能言,不必能行,试经,对策虽过,

必有,政事之才?抱朴子答:古者犹,

以射择人,况经术乎?如舍,未见余法,

之贤乎此.夫丰草也,不秀瘠土,巨鱼也者,

不生小水,格言不吐,庸人之口,高文不堕,

顽夫之笔.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器,

览九术而,见范怀,治国之略,省夷吾书,

而明其有,拨乱之干,视不害文,而见其精,

霸王之道.孝廉试经,,秀才对策,

无失旨,二者,不得暗蔽.良将高第,

取其胆武,犹试对策,况文士乎?假令不能,

尽得贤能,要必愈于,了不试也.今令天下

且诸当在,贡举流者,莫不勤学.但此一条,

长益风教,亦不细矣.若使海内,畏妄举失,

凡人,侥幸之求,背竞逐末,归学问本,

儒道大兴,私货渐绝,奇才得役,庶官不旷.

【原文】或曰:能言不必能行,今试经对策虽过,岂必有政事之才乎?

【译文】有人说:能说不一定能干。现在考试经典回答策问即使通过,难道一定有从事政事的才能吗?

【原文】抱朴子答曰:古者犹以射择人,况经术乎?如其舍旃,则未见余法之贤乎此也。夫丰草不秀瘠土,巨鱼不生小水,格言不吐庸人之口,高文不堕顽夫之笔。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省夷吾之书,而明其有拨乱之干,视不害之文,而见其精霸王之道也。今孝廉必试经无脱谬,而秀才必对策无失指,则亦不得暗蔽也。良将高第取其胆武,犹复试之以对策,况文士乎?假令不能必尽得贤能,要必愈于了不试也。

【译文】抱朴子回答说:古时候还曾用射箭来选择人才,何况是经义呢?假如舍弃它,那么还没见到其他的方法比它强的。茂盛的草不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大鱼不生长在小水坑里,可为准则的语言不会从平庸的人口中说出来,优秀的文章不会出自愚顽者的笔下。因此,翻阅《尚书·洪范》就知道箕子有经管世事的才能,看过为越王勾践出的九种计策,就发现范蠡怀着治理国家的谋略。读了管仲的书,就明白他有拨乱反正的才干;浏览申不害的文章,就看出他精通称霸诸侯实行王道的办法。假如现在孝廉必须测试经典没有脱漏错误,而秀才必须回答策问没有失掉主旨,那么也就使他们不愚昧无知了。好的武将考核优异取其胆大勇武,还要再考试策问,何况文士呢?假使不一定得到的都是贤能者,总要比完全不考试强多了。

【原文】今且令天下诸当在贡举之流者,莫敢不勤学。但此一条,其为长益风教,亦不细矣。若使海内畏妄举之失,凡人息侥幸之求,背竞逐之末,归学问之本,儒道将大兴,而私货必渐绝,奇才可得而役,庶官可以不旷矣。

【译文】假如现在让天下所有应该在贡举行列的人,没有人敢不勤奋学习,仅此一条,这种方法给风俗教化带来的长久好处,也就不小了。如果让四海之内的人对胡乱贡举人感到畏惧,凡夫俗子断了侥幸求官的念头,离开争逐官爵的末途,回到求学问的根本的路上去,儒家的学说将大为兴盛,私人的贿赂必然渐渐消失;出色的人才能够任用,百官可以不空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