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不如意,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太老实
隔壁家的小姑娘今年年初上的幼儿园,以前天天来我家“上天入地”的她最近过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或许现在的女孩子都比较“早熟”,她上幼儿园之后给我的感官就是突然特别懂事了。
在以前,她跟我们家臭小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常常会弄得鸡飞狗跳,两个人总会不经意间就“掐架”。
到现在,她总是特别懂事地让着这个小弟弟,就算是我儿子胡搅蛮缠,她也能压住自己的情绪,绝不会当场发作。
邻居说,前段时间学校还给她发了一个“最乖宝宝”的小奖状。
邻居很是欣喜,虽然她知道这是幼儿园的老师在“邀功”,因为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得到了各种名目的奖状。
但孩子现在毕竟是太让她省心了。
小姑娘的变化很大,但在我看来,大得有些让人心疼。
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吃力不讨好的“老实人”的雏形。
根本不值得邀功,家长更不值得为此欣喜。
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往往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太老实
品行端正、踏实稳重、宽容大度、乐于助人等等一直都是一个人有着良好品质的象征。
然而,我们始终生活在一个有竞争的社会,我们总会发现身边的有些人,能力平平却总能得到重视,而认真老实做事的我们,却总被人忽视。
我们老实人的宽容、隐忍、不争强好胜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妥协、不自信的表现,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白白错失了很多晋升机会。
其实我们心里也大都明白,我们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我们太老实。
“老实人”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只要我努力工作,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上司或老板就一定能看得到并且记在心里,就不会亏待自己。
我们天真地以为老板/上司会一直记住我的努力、我的好,不屑于去表功甚至从不主动争取。
事实上,在国内的绝大多数企业里都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权责分明”,所以这种认知在这样的环境里注定是不利己的。
总有一些“会说话”、“会交际”的人,把困难的容易出错的事情推(设法安排)给踏实的老实人,把那些容易做、不易出错且有明显效益表象的工作揽给自己。
到最后,老实人因为做得多,也就错得多,累死累活却总在“背锅”,而取巧的人在老板眼里却往往是高效率的、优秀的人才,升职和加薪往往都属于他们。
在职场上如此,在家里、在朋友圈里也是如此。
老实人往往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情绪,并且懂得体谅和照顾别人。
但现实是,在这个世界上,脾气好的人,都在受气,善解人意的人,永远都在体谅他人,会照顾人的人,往往没人照顾,懂事的人,往往没人心疼。
老实人内心的苦,往往是有口说不出,因为他们太不擅长表达、但很擅长“以己度人”,总觉得他人也能有跟自己一样的价值观,所以他们不去争取,相信“功到自然成”。
最后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机会、功劳,还可能是尊严。
你不屑于让人知道你为他做的好事,愚蠢的人一般是不会领你的情,你还会因为内心的不平衡弄得“里外不是人”。
孩子经历了什么,才会短时间内变得很懂事
老实人往往都是从“老实孩子”变成的,这一点可以说毫无疑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规矩无处不在,很多老人也都把“听话”“守规矩”当成一种教育指标,好像唯有如此,孩子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将来。
而事实上,守规矩只不过是一部分弱者的自保手段,对很多能力不足的人来说,唯有守规矩,他才能更好的适应和生存。
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让孩子守规矩或者故意把孩子教得不老实,只是说在教孩子守规矩的同时也要教会他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孩子乖巧懂事固然让家长和老师们省心,但孩子如果只是一味地服从权威而变得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却是得不偿失的。
孩子入园前,我们自己或者爷爷奶奶会给他立很多规矩,但这种严苛里面无不有着不忍和心疼。
不是幼儿园的老师,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为什么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入园之后很短时间内就能变得很老实,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你调皮的孩子在幼儿园遭遇过什么。
你狠不下心,但老师要带十几二十个孩子,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得不狠心,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跟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水平无关,也怪不得他们。
所以,该有的规矩自然是要有,但有一点决不能忽视:不论何时,不要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规矩要守,但也要告诉孩子:你有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规矩面前唯唯诺诺。
结语
孩子“听话”“懂事”“守规矩”并不全是坏事,但也绝非完全是好事。
生活中的老实人,基本都是老实孩子变成的,他们过得很辛苦、很憋屈,他们自小就丧失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他们不敢或者不屑于去争取,他们不会去为难别人,只会为难自己。
他们让别人省了心,却把自己送入了“地狱”。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过早地表现得很懂事,一点都不值得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