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作为人何谓正确
离开混沌真相与生命整体,很有点“瞎子摸象”的味道,这是当下“刘曹之争”流俗的深层原因。
近来关于稻盛和夫阿米巴的刘曹之争,很有点“瞎子摸象”的味道。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瞎子摸象”。自以为经过检验的和逻辑推演的东西,就奉为真理,岂不知,“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事物都具有昙花一现的本质,“所有的相即生即灭”,你在哪里把特定的“相”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当然是荒谬了。我跟稻盛和夫多次深度交流,每一次他都提到“作为人何谓正确”。随着经历的丰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越来越丰富了。看到关于稻盛和夫阿米巴的论争,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稻盛和夫把这句话作为他哲学的原点?为什么他常常说这是经营管理的全部?是不是我们在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中,漏掉了什么最关键的东西?近期跟企业家罗红聊天,他对“作为人何谓正确”,特别有感觉。他感觉所有企业经营的道理和方法,都在其中了。他得到这个认知,是从父亲的教诲领悟到的。他父亲在他少年成长时,就是言传身教给他这个大山里的孩子。在他17岁离开大山出去闯荡的时候,父亲吧言传身教的所有东西,概括为两句话送给他:
“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罗红把这两句话用在了他的人生中,用在了企业经营管理中,感觉到哪里斗顺。他说,老爸跟稻盛和夫是相通的。“作为人何谓正确”,太强大了。罗红的话让我豁然开朗。“作为人何谓正确”,是很立体的,包含了人生“立功立事”所有的内涵。我们不应该从概念逻辑上去理解稻盛和夫,而是要从现实生命体验中去理解稻盛和夫。
这个视频我看了无数次。每一次看孩子们跳绳,我都会流泪。建议没有看过这个视频的读者,先看一下这个视频,再读下面的文字。我认为,这些孩子真正诠释了稻盛和夫的“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些孩子就是专心跳绳,这是为人处世都要做的“人之所履”,跳绳是爱好也是工作了,孩子们恪尽职守。孩子们跳起绳来,世界在他们面前都消失了。把生命搁进当下的跳绳中,聚精会神创造精美。“接近美,接近神”。孩子们心无旁骛,对跳绳无限忠诚,可以说是“立功立事”了,达到了每个人都要恪守的“义”,即“人之所宜”。当孩子们跳绳可以“立功立事”了,进而有了“人之所亲”,开始不理解他们的父母,也理解了;坑蒙拐骗的爸爸,也不敢再骗人了,不能给世界冠军的儿子丢脸。把绳跳好了,家人的“亲亲”就找回来了。跳绳的孩子们,还达到了一种很高尚的“厚德”,即让万物各得其所欲。观众得到了美的享受,家长们得到了尊严和亲情,孩子们绽放了天性,也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这是多少仁人志士,都想实现的理想——“万物各得其所欲”。“接近美,接近神”,再深入一层,原来孩子们跳好绳,就是在顺应、敬畏和遵循各种各样的看不清的大力或规律。敦伦尽分,恪守职责,“人之所履”与“人之所蹈”,原来是一回事!这就是《素书》原始章所说的:《素书》是沿着“从抽象上上到具体”的逻辑来讲的,这是学者们喜欢的逻辑。我是沿着“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来展开的,这是一般人遇到具体事,一点点往深里挖掘提炼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件事。最抽象的“人之所蹈”与最具体的“人之所履”,实际上在说一件事:敦伦尽分,每个人你只要把生命搁进当下的工作中,你的工作就一定会“接近美,接近神”,这个神就是“道”。“接近美,接近神”,既可以诠释“人之所蹈”,也可以诠释“人之所履”。这是一回事。
作为人何谓正确之内在逻辑
我感觉《素书》原始章里所说的内容,也就是稻盛和夫“作为人何谓正确”想传递的东西。如果我们仅仅把它当做一句经典概括来理解,而没有一个生命整体上来把握,就难免找不到北。这是当下“刘曹之争”流俗的深层原因。
在移动互联时代这个混沌灰度的能量场中,万物都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推着走,而不知其所由。“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所有的“相即生即灭”,事物有着昙花一现的本质,明了这些常识,就不会把已有的认知当做枷锁。
我们还是聚焦“作为人何谓正确。”稻盛和夫在跟我的第一次交流中,以及后来为我的管理专著《答案永远在现场》写序中,都提到了“作为人何谓正确”。
2009年6月9日稻盛和夫与我晤谈。稻盛和夫问:“你给我的书《人为什么活着》写的序,打动我了,很感谢。你为什么那么给我写序?”
我答:“1996年在管理工作碰到难题时,我读到了您的书。您的两个思想给了我最大的启示:一是带着爱去工作,一是答案永远在现场。把这两个基本点注入血液中,我感觉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稻盛和夫眼中有温度了。他说:“是的,带着爱去工作与答案永远在现场,这是经营管理的根本。而这两个的原点,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稻盛和夫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稻盛哲学的原点,以“慈惠恻隐之心”,心物一体拓展了撞醒员工生命觉醒的道路。
当时第一次见面很开心。见面后我就给稻盛和夫发了一封邮件,想请他给我的专著《答案永远在现场》写个序。稻盛和夫很快回应了,跟我要了接近10万字的中文内容,用了一个月给我写了一个序。这还是迄今为止稻盛和夫给中国管理专著写的唯一一个序言。这个序,提到了“作为人何谓正确”和阿米巴,这还是迄今为止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和管理体系做得最好的概括。这里全文发表:
现场有神灵
从1959年创业开始,我从事企业经营工作已历经半个世纪。在此期间我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先后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个企业集团,并使这两者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这两家企业集团的合并销售额达到4.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85亿元),利润达到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7亿元)。
如此惊人的业绩,只在社长室和会议室开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给公司带来如此业绩的,恰恰是我在“现场”培育出来的、独有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管理体系。
我的经营哲学,也称“京瓷哲学”。它以“何为正确的做人准则”这一原理原则为基础,囊括了企业经营的要诀、经营者与干部以及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人生的活法等内容,是一套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思想。
我的经营管理体系,也称阿米巴经营,是一种独特的管理会计体系。它将公司组织分为一个个“阿米巴”小集体,而各个小集体,就像是一个一个的中小企业,在保持活力的同时,以“单位时间核算”这种独特的经营指标为基础,彻底追求附加价值的最大化。
不论是经营哲学还是阿米巴经营,它们都是我在制造或销售“现场”与员工一起流血流汗、拼命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是孕育于“现场”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管理体系。
创业以来,我所做的不过就是无时无刻地贯彻和执行这种“现场”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管理体系。就像我前面所述,虽然我是赤手空拳,白手起家,但是我所经营的企业却得到了持续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正说明了经营中“现场”是何等的重要。
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企业经营中“现场”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答案永远在现场》这一力作。据我所知,王育琨先生不仅做过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还从事过企业的具体实际管理工作,同时也对佛教和中国古典思想颇有研究。
王育琨先生独具慧眼,令我十分钦佩。同时,我衷心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读一读这本完美诠释了企业经营要诀的力作,从中受益,进而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2009年7月31日
稻盛和夫
京瓷公司名誉会长
我把稻盛和夫的序做成了一个图
2009年11月2日,中外管理恳谈会年度论坛请来了稻盛和夫与张瑞敏对话。二人先每个人讲一个小时,再互动一个小时。我被安排在第一排椅子上,向嘉宾提问题。临时规定只能写纸条。我在两个经营大师发言后,写了一个问题:“我听你们一个讲阿米巴,一个讲自主经济体。感觉大同小异。那么,你们各自是如何考核员工的呢?”我跟两位大师都对过话,知道这期间的区别,或许这是对台下企业家最有启迪的部分。可惜,前边大多数问题都是问稻盛和夫的,我这个问两个人的问题,被主持人杨沛霆直接推给了张瑞敏一个人。张瑞敏思考了一下,简单地说:“我们就是简单地提成加奖励。比如,规定有个核算基数,员工完成一定的基数,可以拿到一个定数。把利润留给公司的部分扣除,然后再直接奖励给员工。”中午跟稻盛和夫一起吃饭。先把我10月份出版的《答案永远在现场》恭敬地递给他,对他为我作序《现场有神灵》表示感谢(迄今为止,这还是唯一本稻盛和夫作序的中国管理专著)。我接着告诉稻盛,上午那个问题是我问的。本来我问他们两个人,可是主持人只给了张瑞敏。
“上午的问题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问题。张瑞敏先生回答后,我本来想站起来说,给员工“提成加奖励”是毒药!会把一个公司撕裂,不是正向激励!阿米巴经营是激励员工集体,更多的激励,会产生更大的聚集力量。可是,张瑞敏先生在中国太有名了,主持人也不让我插话,我就不好意思打扰。奖励个人贪婪会阻挡一个靠团队奋斗的事业的可持续!”
我说,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知道中国企业家着眼点在个人的奖励,而没有顾及一个奋斗的整体,没有进到人心至微处的变化。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制度流程,都会有不少漏洞滋生不经济甚至贪腐。我还报告了新近媒体披露,海尔虽然管理制度完善,但是还是有几个空调的高管,贪污了几千万元,被判入狱了。“看来,育琨先生,我们俩以后不要干别的了,我们就端着钵,拄着棍,走遍中国城市乡村去传道吧。”经营之圣诙谐的语言,逼真的态度,逗得大家都笑起来。宽松的氛围,每个人都开始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但是,稻盛和夫对“致良知”与“稻盛哲学体系”等宏大问题,一律都笑笑,不在意。
“稻盛先生,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个你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跟您后来经营理念又有很大的关联。或者说,今天您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您,儿童时哪一件事对你触动最深?”稻盛和夫笑笑,开心地说:“香烟呢?香烟拿过来!”。看上去他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儿!他点上一根烟,吐了一个烟圈,慢慢抽着。他沉静下来,少儿时的青葱岁月一下子拉进他的脑海里。儿时稻盛胆小怕事,喜欢跟在大4岁的哥哥利则身后出去玩。哥哥上学去了,他自己出去玩,一出门就常常哭着回家告状,说别人欺负他。每当这时,妈妈既不安慰他,更不跑出去找人吵架。她随手摸一根棍子递给他说:“你是男子汉,自己去摆平!”稻盛和夫将信将疑。出门拿着棍子,小朋友一看就跑了。拿棍子这个细节,赋予了小和夫斗魂和毅勇。久而久之,小和夫就不害怕了,以至于后来变成了孩子王。当了孩子王,稻盛和夫尝到了差使人的快感。可小伙伴们也是一个团体,如何掌控这个团体,给稻盛和夫提出不少挑战。当头头可不能光靠蛮力,还需要人格魅力。所谓人格魅力,他发现需要有气势、魄力、智慧,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正直、正义和公平。有私心的人,当不了孩子王。小伙伴们的反应更直接,你若只考虑自己,伙伴们说走就走了。有时,为了保护伙伴,稻盛和夫明知不行也要出面,被人打得趴下也不能躲着走。想起少年这些往事,稻盛和夫不仅露出了惬意的微笑。他讲了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那是初中一年级,一个小喽啰一直追随稻盛这个孩子王一起玩。他跟稻盛说:“我家里有棵大柿子树,爷爷知道稻盛君对我很好,想让稻盛去摘柿子吃”。小和夫说:你们家太远,来去2个小时,不去,不去!这个同学就锲而不舍,每次见了都说。几次三番邀请,稻盛却不过这份情,就带上7、8个小“喽啰”上门去摘柿子了。满树的柿子,把小伙伴们乐坏了。几个人爬上树,把柿子树上的柿子一顿狂扫。临走还揣上连个带回家。小伙伴们可高兴了。他们一路欢歌,一路回家。纷纷说自己家里也有好东西,要与小伙伴们分享。约好以后还是要一起去同学家里玩。没想到,第二天稻盛和夫一进校门,就被叫进校长室。昨天那个喽啰的爷爷正在冲着校长发火呢!“听我孙子说了,有一个叫稻盛的小子,不听劝阻,带着几个小坏蛋,擅自到我家摘柿子,真是太不像话了!”听了这话,稻盛当时愕然了。老爷爷的指责、老师的批评,都不起什么波澜。关键是小喽啰的言不由衷让他惊愕。人性,太人性了!有些人虽然口口声声地说“Yes”,但其实并非如此。语言中并没有其独立的含义,而是说这话的人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人格反映。一个“孩子王”从这件事中学习到了人生哲学第一课。稻盛和夫暂停叙述,看了我们一眼笑着问:你们如果是我的话,你们当时会咋办?真是好问题。你先别往下读,你停下来问问自己,会咋办?稻盛当时看着那个可怜的喽啰。正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显然他不是腹黑,就是想讨好他,可是毕竟他做不了爷爷的主。稻盛就直接担当下来,当着爷爷和校长,承认错误。表示自己会为这个负责。爷爷说怎么样赔都行。爷爷看他态度好,也就不追究了。担当。爷爷和校长放过了小和夫,小和夫却没有放过自己。事情过后,他躲开众人,一个人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之中。为什么是他这个孩子王错了呢?他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他会误读小伙伴的信息?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令你错愕与惊慌恐怖的事件。每个事件都是一个内省价值的契机,可惜被我们轻易放过去了。小和夫的这个反省,价值很高,或许一个人后来是否可以成为经营之圣,就在于是否善于反思了。自己是孩子王,出了这样的事,当然是自己错了。反省到心悦诚服说自己错了。就不会再抱怨了。这个还不够,还要追问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稻盛和夫恍然大悟。自己没有站在那个同学的爷爷的角度上想问题,没有站在自己家的柿子树一年到头结了柿子,是不是喜欢别人来糟蹋?自己家里也有颗柿子树,上面结的柿子都是有数的,有些要分给邻居,有些要给亲戚。为什么自己作为头头,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我怎么会没有同理心呢?我怎么就没有跟这个同学共情呢?这件事一直在稻盛脑海里发酵。他盲目!他混蛋!他目空一切!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一系列抉择,干这个不干那个。可是,抉择背后的价值罗盘到底是什么?那个指引你决策选择的价值是什么?这样一思考,柿子树的事件就不是个小事件了,它关乎抉择的一个重要枢纽。共情最重要,其它一切都是载体!说一千道一万,在那个当下,就差一个问:作为人何谓正确?!稻盛和夫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而作为“敬天爱人”的原点却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儿童时一个偶然的柿子树事件,却让小和夫走上了致良知的大道。每个人分分钟都会有100个念头。每一个当下,都有万千种力量来撕扯你,到底哪一个渴望来当家?是跟着情绪走,还是在每一个当下,按一下暂停按钮,真诚地追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常常有人把“作为人何谓正确”,简单化贴上标签“仁爱、利他、无私”,其实有点误解。稻盛和夫每个当下叩问“作为人何谓正确”,远不止叩问“公私”、“爱恨”、“好坏”,而是在叩问事件的本质,在叩问事物第一性原理在当下的具体呈现。对稻盛和夫来说,从经营公司开始,每一天每一日都是挑战的连续。他的父母不是经营者,亲戚中也没有一位是经营者,同学中也没有经营者。他无法向其中任何一人请教经营的问题。对于经营一窍不通的我,就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要经营好企业,究竟应该以什么为基准才对呢?”期初,稻盛和夫是因为没有经验,没有人请教只好自己慎独问自己。当后来有了经验和哲学,有了千万次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他还是喜欢放空了问自己“作为人何谓正确”?以这样的问题,来叩问当下发生第一性的原理,不为过去的成功经验捆绑,以保持一个纯粹清新的面貌,“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每个当下都活出一个鲜活的自己。诚可谓:
接纳。担当。反省。致知。谁能想象得到,一个全然意外的柿子树事件,竟然让小和夫早早“悟道”了。牛顿苹果树下悟道万有引力定律,小和夫柿子树下悟道“作为人何谓正确”?这是在叩问每个当下事物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超级连接器,连接万物一体之真善美。
一个不经意的柿子树事件,居然在稻盛和夫那里发酵、发酵,最后归属到抉择的枢纽上来,真令人亦非所思!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