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字君培(也作均培),笔名有琲琲、CP、鸟影、鼎室、F等。直隶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现代著名诗人、教育家、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192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参加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结成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创作了大量诗文,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7年北大德文系毕业后在哈尔滨第一中学及北京孔德学校任教,与冯文炳合编文学刊物《骆驼草》,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在哈尔滨教书生活,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至1935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攻读文学、哲学与艺术史,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1939至1946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这7年间他的创作和研究都处于比较旺盛的时期,著有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及学术论文、杂文等,他创作的《十四行集》更是在中国新诗的写作中开创新体,独步文坛,影响深远。1946年至196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授,西语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0年代著有《杜甫传》,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的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名誉理事等职,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诗集《十年诗抄》、论文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由于他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他还是瑞典、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获得过德国“大十字勋章”等多项奖项。著作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冯至诗选》、《西郊集》、《十年诗抄》,其他作品有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论文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有《冯至全集》12卷出版。诗歌代表作有《十四行诗集》、《蚕马》 、《吹箫人》 、《帷幔》 、《蛇》 、《南方的夜 》、《赠之琳》等。
《十四行诗(1)》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王若水点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化运动,打倒了旧体诗后,新月派提出了新格律体,他们直接拿来西方的格律进行创作。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音译为“商籁体”,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广泛的运用。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是运用十四行诗体最主要的代表,他创作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为意体彼得拉克诗体;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后,风行一时,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他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韵格和音节也有变化,即英体十四行诗。最早的汉语十四行是闻一多写的,其后新月派的诗人也有创作,冯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十四行集》一出,把以前的十四行都比下去了。他的这二十七首十四行诗,或咏物,或咏人,大气非凡,读过他的诗,才觉得新诗也可以象旧体诗那样,回味无穷。《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这是他《十四行集》中的第一首,写的是我们准备领受生命中意想不到的奇迹,这奇迹是什么,真的意想不到吗?岁月无常,世事苍茫,彗星出现,狂风乍起,这些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但是这种意想不到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诗人陷入了深沉的思考。其实我们时刻追逐着生命中的高潮,生命在一瞬间凝结,既往的悲欢幻化成屹立不动的形体;小昆虫的生命在经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一次危险之后升华,这样的语言看似平缓,思考却是冷峻的。最后,诗人写到“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原来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承受生命的高潮,意想不到,又无时不在准备着奇迹的降临。
《南方的夜 》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象是寒带的白熊,
望去使你的全身都感到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
零乱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
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
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
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
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象是热带的人,
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
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时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
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李都蔚点评:
这首诗是冯至《北游及其它》诗集中第三辑《暮春的花园》中的一首,大约写于1929年6月到8月之间。同样作为《暮春的花园》中的诗,《月下欢歌》、《暮春的花园》、《南方的夜》这三首诗都是诗人在认识姚可琨之后写出的风格与前期截然不同的爱情诗。如果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来看则正像是一部爱情叙事曲。董卿曾经在2008年新年新诗会上朗诵过这首诗,深情款款,娓娓道来,给人亲切唯美的感受,让人印象深刻。这首诗歌语言清新自然,仿佛在向恋人讲述着一个优美的故事,旋律舒缓柔和,如行云流水,有着内在的音节美与外在的视觉美。
首先这首诗展现给读者一副温馨而美丽的画面:繁星闪烁的夜晚,一对恋人依偎着坐在波光宁静的湖滨,窃窃私语着。北国的初夏之夜,多少还是给人以阴凉的感觉。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使女主人公自然觉得“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白果松“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燕子掠过的湖面星影欢快的舞蹈。同样的景色在不同的人心中却产生不同的感觉,反应出两个人不同的心境,而境由心生,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深意。于是,虽然对方所感受到的是“秋天般的沉寂”,诗人仍旧要用南方归来的燕子做信使要唤醒她心中“凄冷”的印象。诗人还试图用自己的感受感染女主人公的心思,反复出现的“你也嗅一嗅吧” ,“请你看一看吧”,“请你听一听吧” 急切而真诚的表现出诗人的热望。实际上这种渴望并不只是试图驱散她心中的“秋冬般的平寂”,而是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诗人描绘的散发着浓郁的情热的“南方的夜”只是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中,这种对“南方的夜间的陶醉”是诗人对爱情的陶醉,是沉浸在爱情热烈的情热里。但是这种陶醉在对方身上没有得到相同程度的共鸣,对方仍旧居身现实觉得“全身都觉得凄冷”。这一热一冷很贴切地表现了在恋爱中的男女对爱情的感受不同步的矛盾,于是,诗人便用热烈的气味、景象、声音急迫地想使爱人进入与自己相同的精神境界。这首诗的最后诗人大胆袒露了自己的感情,热情地向爱人抒发自己内心的狂喜,二十年才开一次的爱情之花,希望爱人也能够和自己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