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红楼梦里为何要写两个宝玉?甄宝玉贾宝玉分别有何隐喻?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太虚幻境那座大石牌坊两边的对联,就当作今天的开场诗吧。

红楼梦,是作者经历一番梦幻写成的,写的是前尘旧梦。既然是梦幻,自然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于是书中第一回就写到了甄士隐、贾雨村,第二回便写到了贾宝玉、甄宝玉。

作者为什么写了一个甄士隐,还要写一个贾雨村?

在开篇的楔子里解释了,因为作者经历了一番梦幻,所以要把真事隐去,写了这部石头记。石头就是通灵宝玉,因此,第一回前半句叫“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又因为这本书里,主要写的是闺阁女子,于是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所以第一回后半句叫“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里的真(甄)、贾(假)寓意很明显了。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为什么梦幻里反而是甄(真)?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为什么风尘中反倒是贾(假)?

其实这便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故意正话反说,真说成假,假说成真。真事故意隐去,假语偏要留存。

红楼梦还有另一个书名,叫《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又是一面镜子。

镜子里面的是幻象,是前尘往事,却可能是真;

镜子外面的是真身,是现实当下,却可能是假。

镜子反面是明月,是骷髅,是死亡,却是虽死犹生;

镜子正面是清风,是美人,是苟活,却是生不如死。

贾雨村,留存的是假语,当然是满口荒唐言;

甄士隐,隐去的是真事,原来是一段血泪史。

明白了真假的寓意,再来分析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关系,就容易多了。

为什么作者写了一个贾宝玉,还要写一个一模一样的甄宝玉呢?

我们先看看贾宝玉、甄宝玉,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

      两个宝玉的“相同点”  

1)相貌相同——都是生得一副好皮囊。

2)出身相同——都是侯门公府的世家子弟,都深受家中祖母疼爱,而父亲管教严格。

3)禀性相同——贾宝玉是见到女儿就清爽,见到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甄宝玉认为“女儿”两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挨打时只要喊几声“姐姐妹妹”便不觉得痛了。

4)家族命运相同——他们两家后来都被抄家治罪,从此家道中落。

5)都做了和尚——根据批语、伏笔,以及通行本和吴本,都表明他们后来都做过和尚。

2

      两个宝玉的“不同点”  

1)年龄不同——根据文本判断,甄宝玉好像小一岁。

2)籍贯不同——甄宝玉是在南京,贾宝玉是在京城。其实京城也是在石头城,也是在南京,但作者字里行间在暗示,京城是北京。但全书根本没有出现“北京”二字,如果同时出现北京、南京,很容易让人想到明朝了,会招来文字狱。

3)背景不同——甄宝玉没有任何仙界背景,他没有通灵宝玉,他不是神瑛侍者转世,他不认识林黛玉,没有木石前盟。

4)结局不同——120回通行本里,甄宝玉在甄家被革职抄家之后,竟然积极进取,投身仕途经济。十八岁时终于和贾宝玉相见,结果贾宝玉大失所望,认为甄宝玉也成了一个禄蠹!

同年八月,甄宝玉参加乡试中了举人。贾宝玉参加完考试后却心迷走失。甄家和贾家都先后被免罪,双方的父亲都官复原职,两家都似乎再次复兴。而甄宝玉娶了李纨的第二个堂妹李绮。而贾宝玉彻底看破红尘,拜别父亲后,回到了仙界青埂峰。但贾宝玉和薛宝钗生了一个儿子,叫贾桂。

通行本后四十回这一点是明显的漏洞,因为贾宝玉的儿子,应该是草字头,不可能叫贾桂。

但事实上,后四十回的续写,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贾桂这个人名在另一个本子竟然出现了。那就是被骂得一文不值的《吴氏石头记》。吴本里薛宝钗确实生了个儿子,也真的叫贾桂,不过不是和贾宝玉生的,而是另一个姓贾的男人。这等到说薛宝钗时再说。

看来通行本后四十回的作者,很可能对80回以后真实内容有所了解。所以他在改写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保留了真本的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与故意保留了薛宝钗的儿子叫贾桂。明眼人一看这名字,就知道贾桂不可能是贾宝玉的儿子。但续写者偏偏要这么写,是不是在点醒读者——我这个是续书,而真正的红楼梦结局,是另有出处。

3

      甄宝玉的真正结局  

既然说到了吴本,那就顺便说说吴本里,甄宝玉的结局。

吴本只有108回,我们前面说了108对应的是36天罡、72地煞,也是情榜108人。我们看到的所有版本,前面80回几乎都一样的。就是八十回以后的故事成谜。前80回里,对甄宝玉一直是虚写。

吴本后28回里,甄宝玉终于正面出场。原来通灵宝玉眼看贾府家道中落,就自行离开了贾宝玉,去南京找甄宝玉。结果甄家被贾家更惨。曾经四次接驾的甄家,现在是家破人亡,陋室空堂,甄宝玉竟然对着一堆白骨痛哭,那是他的红颜知己。掩埋了白骨之后,甄宝玉万念俱灰,做了和尚,将通灵宝玉送回贾府,就是甄宝玉送玉的故事。

送玉来时,两个宝玉终于正式见面。听了甄宝玉关于佛法的高论,贾宝玉也动了出家的念头。甄宝玉做了一个如乞丐般的和尚,颠沛流离,受尽打骂。一次被当作小偷,遇到了在当地做知县的贾雨村。接着又遇到了北静王,他们都把他认作了贾宝玉,北静王见他眉清目秀,想收他做身边的伴读。甄宝玉愤然离去。从此不知所踪。

而甄宝玉的这些经历,竟然成了贾宝玉后来命运的预演。贾宝玉在一年后回到大观园,发现早已是断壁残垣,并且发现了林妹妹已经成了一堆白骨。而薛宝钗帮助他一同埋葬林黛玉,贾宝玉大受感动,加之宝姐姐略施诱惑,两人在红灯帐里成了一对鸳鸯。这就是第一回里说的“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和薛宝钗结婚后,贾宝玉终于不堪忍受宝姐姐每天逼着他读书去参加科考,最后悬崖撒手、离家出走。先是做了和尚,后又做了乞丐,遇到已经发迹的金荣,被一顿毒打。后来又遇到史湘云,两人相伴度过余生。最后投海自尽,被带回太虚幻境。

4

      真假宝玉,镜中人  

那我们该怎么看待作者设置的“甄贾”两个宝玉呢?

以胡适为代表的曹学家,认为甄宝玉贾宝玉都是作者曹雪芹自己的化身,而甄宝玉才是作者的生活原型,是写实,贾宝玉是写虚。

前面我们多次说了,胡适的错,就错在把作者当作了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代。这么一部大格局的血泪之作,不可能是一部自怨自叹的自传体小说。

红学家有一点说得对,甄宝玉是贾宝玉的镜中幻影。

脂砚斋在批语也说:“写甄家之宝玉,……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如此看来,甄宝玉便是贾宝玉的镜中人。

其实从字面上看,甄宝玉的甄,本来就是镜子,并引申出鉴别、甄别的意思。而甄的读音,在三国以前,就是读jiān。只是后来因为避讳,避谁的讳呢?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孙权做了吴国的皇帝后,把他老爸也追封为皇帝,于是孙坚的jian,就不能虽然说了。于是甄,而改读zhēn。在汉代时,甄宝玉,本该读jiān宝玉。甄别,就是鉴别的意思,甄就是鉴,就是镜子的意思。

说到镜子,当然得想到红楼梦里跛足道人的镜子——风月宝鉴。

贾宝玉、甄宝玉,正好是风月宝鉴的两个面。

贾宝玉是在正面,是有美人的这一面,是代表风的一面。

甄宝玉是在背面,是有骷髅的那一面,是代表月的一面。

在京城的贾宝玉,和薛宝钗最终结成了金玉良缘,代表他还是屈从了清风。清风,就是指清朝。其实就是影射满清入关,在北京得到了宝玉,拥有了政权。只可惜在天下人看来,满清是鸠占鹊巢,是关外蛮夷,不是华夏正朔,你得到的是贾宝玉,是假的宝玉,是伪政权。

在南京的甄宝玉,才是真的宝玉,才是汉家正统。他固守心中的明月,当时已经被称作南明了。只可惜南明弘光政权一年都灭亡了。弘光帝朱由菘只一年就被押送到北京,被清朝砍了头,江南河山,也拱手送给了清朝。这也解释了吴本里,通灵宝玉本来来投奔甄宝玉,结果发现甄宝玉比贾宝玉更惨,甄宝玉无福消受,主动把通灵宝玉送到京城贾府。

5

      二人隐喻略有不同  

前面说了,贾宝玉是影射明朝的臣民,明朝的遗民。那甄宝玉当然也是。

既然都是影射遗民,何必弄出两个宝玉来?

其实还是有些区别的。

贾宝玉在北京,代表他隐喻的是北方的遗民。满清入关后,北方汉人被迫屈从了清朝。但不代表北方汉人就心甘情愿地做了顺民。其实随着满清在北方大肆圈禁土地,北方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山西山东很多明朝的将领,投降了又很快反叛,民间起义也持续不断。只可惜南方朱家皇室多得互相内斗,北方却一个也没有,于是这些反清斗争是群龙无首,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所以贾宝玉尽管一时糊涂和薛宝钗结合了,但最终还是离开了薛宝钗。

甄宝玉在南京,代表他隐喻的是南方的遗民。南明政权一度有翻盘的希望,但南明各个小政权内讧严重,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注定了最后的覆灭。

江南遗民,特别是文人,大多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宁愿出家做和尚道士,也不愿去做清朝的官。所以甄宝玉断然拒绝了北静王的收留。吴本里北静王是个反面角色,他在贾府被抄家时落井下石,后来又投靠戎羌,做了大官。戎羌就是影射满清。甄宝玉不愿成为北静王的玩物,代表他不愿意做大清的顺民奴才。

红楼梦作者显然也是遗民身份,所以胡适说贾宝玉甄宝玉,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也不算错。但跟乾隆年间的曹家肯定没有关系的,毕竟乾隆时,所有的遗民,都已经去世了。

关于贾宝玉的谜团还有很多,后面我们结合其他人物一起说,下一回来聊聊神仙妹妹林黛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