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闫姓

闫姓

得姓始祖

泰伯。闫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亶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于是就携二弟仲雍逃避于江南吴地,建立国家号勾吴。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泰伯的曾孙仲奕封于闫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因封仲奕是为了奉祀泰伯,所以闫姓后人奉泰伯为始祖。

闫姓渊源

源流一

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闫乡家乘》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泰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泰伯的曾孙仲奕于闫乡(今河北省易水一带)。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闫作为姓氏。

源流二

出自姬姓。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闫”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闫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源流三

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闫邑(今山西省安邑),后被晋国所灭。

源流四

出自芈姓。楚国公族,有闫敖。出自楚国王族伯玙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扎鲁特蒙古岳诺特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岳诺特氏,亦称岳诺托氏、亦日呼德氏、闫忽德氏,世居扎鲁特。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not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岳诺特氏多冠汉姓为闫氏、门氏、伊氏等。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源流七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巴克桑氏,满语为BaksangHala,汉义“六十斛”,也就是“三十石”,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北京市满族中仍有巴克桑氏族人,清末民初多改汉字单姓为闫氏。

源流八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布雅穆齐氏,亦称布雅齐氏,满语为Buyamuci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延吉)、黑龙江沿岸地区,后改汉姓为闫氏。

源流九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闫佳氏,亦称严佳氏、雅佳氏,满语为Yagiya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省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闫氏、颜氏。

源流十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闫拉扎氏,亦称颜扎氏、燕札氏、颜查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民间多冠汉姓为颜氏、为官者多冠汉姓为闫氏、张氏等。

源流十一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颜珠氏,亦称颜之氏,满语为YanjuHala,世居雅达珲春村(今吉林珲春海兰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闫氏、颜氏。

源流十二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满语为YangiriHala,世居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闫氏、杨氏、韩氏、沈氏等。

源流十三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通古斯语“Aora”,汉义“山”,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黑龙江多金(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拉夫凯(雅克萨城以西)、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闫氏、单氏、敖氏、山氏、苏氏、鄂氏等。

源流十四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达斡尔族索多哩氏,亦称索都尔氏、索罗贡氏、敖勒多尔氏,满语为SodoliHala,为敖拉氏部落的分支,世居黑龙江。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闫氏、索氏、敖氏等。

源流十五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满语为YarciHala。为达斡尔族脱谱姓氏之一,世居黑龙江北岸,清末民初改汉字单姓为闫氏。

源流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闫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闫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闫姓一直活动在河北、河南、山西一带。秦汉时,闫姓西迁陕西、甘肃,进而入四川,向东抵达山东,北移河北、内蒙古。在唐朝,闫姓在山西发展迅速,成为太原郡十大著名姓氏之一。唐宋以后闫姓开始在江南出现。

当代闫姓的人口已达49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闫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近490多万,增长了25倍之多,闫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闫姓人口增长率是呈V形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四省,大约占闫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安徽、黑龙江、甘肃、陕西、辽宁,这五省又集中了27%。河南居住了闫姓总人口的16%,为闫姓第一大省。

全国的闫姓分布的高比率区在豫鲁冀和陇西。在近600年间,闫姓人口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中原向西部、东部的回迁,向南方的移民较少。闫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75)表明:闫姓在长江以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

在豫晋鲁、冀京津、内蒙古大部、陕甘大部、宁夏、鄂皖苏北部、辽宁西部、青海东北部、辽宁大部、黑龙江中部,闫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2.8%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0.8%,居住了大约72%的闫姓人群。

在青海湖以东、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闫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5%--0.5%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3%,居住了大约17%的闫姓人群。

历史名人

闫嘉:晋大夫(《左传》有载)春秋鲁昭公时人,性敏好学,仕晋为大夫。曾与周甘人争闫田。闫泽赤:汉高帝时,以执盾初起,从入汉为河上太守迁为榖相击项藉。高帝六年四月癸未封敬市侯侯千户,功比平定侯定元功位。次年五十五,在位三年薨。(《汉书》有载)。

闫迁:汉平帝时为鸿胪,以与太仆王恽等八人使行风俗齐同万国,封望乡候,侯千户,子五余俱绝嗣,惟存次子昂。

闫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闫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闫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闫温:字伯俭,侨居天水西城,汉献帝时以凉州别驾守上邽令。马超走奔上邽,郡人任养等举众迎之。温止之,不能禁,乃驰还州。超复围州。温从水中逃出告急。被追执还。超解其缚,令向城中言无救兵。温反向城中大呼曰:“大军不过三日至!”超卭责之,温曰:“夫事君有死无贰,而卿乃欲令长者出不义之言,吾岂苟生者乎?”超遂杀之。

闫象:袁术的主簿。手执玉玺的袁术要称帝时,引用周文王虽拥有三分之二的天下还向殷称臣的故事进行劝谏。却未被采纳。

闫元明: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

闫庆胤:元魏时为东秦州敷城太守。在政五年,清勤厉俗。频年饥馑,庆胤岁常以家粟赈恤时人,称其有子爱百姓之义,真良吏也。

闫立德: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闫立本:闫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闫济美:为人谨厚,长者。登进士第。累历台省。唐贞元末历婺润二州刺史,累福建浙西观察使。所至以简淡为理,两地之人,常赋之外,不知其他。尝以家财进奉宪宗。初入拜右散骑常侍,诏令一切禁止,済夫在道方见其所贡献未能彻还,还为中丞坦所劾,白衣待罪,帝将所进归有司寻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入为秘书监。年老乞骸进工部尚书致仕。九十余而卒,谥曰温。

闫守恭:生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卒于明道二年(1033年),并州榆次人。自幼体貌奇伟应郭进募隶拱圣军权殿前押班宋咸平年中从幸河北以功厯三卫指挥使,累迁德州永兴军兵马钤辖。性沉毅御军严肃维居家如对宾客常师郭进所为所淂俸禄悉散与人後徙拜代路卒。

闫次平: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闫承翰: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