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趣事典故——卢姓

家谱传记

一、卢丞相巧诗妙用

典指宋代丞相卢多逊。他在后周太祖(郭威)显德元年考中进士,尔后任职集贤校理。宋太宗皇位时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寻加兵部尚书。卢多逊一生喜爱作诗。他的诗作构思精巧,富有新意。卢多逊曾经把中国历代皇帝的年号、起止时间、古今大臣的事迹及功绩、全国各州郡的图志要点、朝代如何更迭、历代大事典故等内容编写成120首诗歌,并且熟记在心里。

宋太祖于公元963年~968年使用“乾德”为年号,此前他用的年号是“建隆”。当初,宋太祖对改换这个新年号十分高兴,非常自信,称“乾德”年号没人用过,属于创新的东西。枢密使赵韩王为了巴结宋太祖就讲了许多奉承拍马的话,称“乾德”年号确实有创意。卢多逊性格耿直,心想宋太祖和赵韩王讲错了,就发言指出错处。原来,卢多逊自编120首“历史诗”,自己已背诵得滚瓜烂熟。

他根据诗中所云,讲起五代十国时前蜀皇帝王衍用过“乾德”这个年号。宋太祖听后大吃一惊,立即命令史官按卢多逊提供的线索去查对,果然如卢多逊所言。宋太祖恼羞成怒,拿赵韩王来发泄。赵匡胤拿起笔来给赵韩王画花脸。满朝文武官员不敢吭声。退朝后,赵韩王还一直不敢洗去花脸。

第二天早朝,赵韩王花脸上朝。宋太祖看了以后叫赵韩王去洗脸。经历此事后,赵韩王对卢多逊恼恨交加,发誓要报复卢多逊。

卢多逊作诗思路快,联想巧妙,常常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有一回,宋太祖在皇宫后苑池畔摆夜宴招待众大臣。席间宋太祖以“些子儿”为韵叫众大臣以《新月》为题赋诗。只一会儿,卢多逊就吟出他作的诗。

诗为:“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赵匡胤听完特别高兴,叫人立即把宴席中所用的器皿全部奖给卢多逊,对他作好表示欣赏。

二、罩选金瓯蟋蟀兵

唐代卢从愿有一则“罩选金瓯”的故事,明代卢象升有一则“蟋蟀练兵的”故事,都广为流传。这两则故事一文一武,相映成趣。

卢从愿祖籍河北范阳,是范阳卢姓名门望族的裔孙。他的祖上有卢绾、卢植、卢毓、卢廷、卢志、卢谌、卢纶、卢度世、卢昶等自汉至唐的历代名人。

卢从愿是卢昶的六世孙,家自河北范阳迁徙到河南临漳。卢从愿在唐代历任山南黜徙巡抚使、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吏部侍郎、豫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左丞、中书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唐中宗时,朝中选拔官员的纲纪失常,混乱不堪,有冒名伪选的,有虚报事功的,有贿赂买官的,不一而足。

卢从愿时任吏部侍郎,对此大刀阔斧地加以整顿,荡平弊端。他主持选官事宜六年,可谓成绩斐然。在其他各职位卢从愿亦功勋卓著。因此有不少人向中宗皇帝推荐,说卢从愿是宰相的理想之选。据《新唐书》介绍,唐玄宗遴选宰相时,把候选人卢从愿和崔琳用八分书法写在御札上,以金瓯罩住。刚好太子李享入室,李隆基叫李享猜猜看,金瓯里所写宰相人选是谁。

李隆基说:“如果猜中,就赐御酒给你。”太子李享答道:“难道不是卢从愿和崔琳吗?”玄宗皇帝举起金瓯,十分高兴地说:“算你猜中了,赐御酒给你!”后来,因故卢从愿没有当上宰相。人们都说他有宰相之才,而无入相机遇,但至少是罩选金瓯的入围者。后世诗文或戏剧常以“金瓯罩”或“罩金瓯”来喻指中选高官的幸运儿或入围者。

卢象升则是明代著名的武将。他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逝于明思宗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卢象升于天启(公元1622年)考中进士,当过大名知府。他能文能武,自小爱好武艺,体大力足,精通箭法剑术。他常与人比箭法,在“五十步外发必中”。卢象升曾任兵部侍郎等职,督办东南、山西、陕西等地军务,并多次亲自带兵打仗时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有一次作战,最后,落马徒步与敌人再战。

又有一次,卢象升追赶敌人到了高山峭壁,想不到早已在山顶埋伏的敌人一阵乱箭骤然射来,射中了他的额部。卢象升竟置生死于度外,更加勇猛杀敌,反倒引起敌人一片恐慌。卢象升反败为胜,回到大本营。

卢象升不但勇敢,而且足智多谋。他自小就爱玩打仗的游戏。有一则卢象升小时候进行“蟋蟀练兵”和故事流传甚广。卢象升幼时养了许多蟋蟀。他常挑出青色蟋蟀与黄色蟋蟀各10头,把它们放在一块大方盘上。青色蟋蟀整队于左列,黄色蟋蟀队于右侧。卢象升手执小旗。当小旗小挥,两队蟋蟀开始搏斗。

到斗出胜负,卢象升执小旗收兵。青色蟋蟀与黄色蟋蟀各自回到自己的队伍,一点也不混杂。大人们都十分惊叹,说小象升的“蟋蟀兵”练得像模像样,象升长大了可能是一员有智有勇的大将。后来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三、卢行者一鸣惊人

卢行者父亲叫卢行,生活在唐代初年,原籍河北范阳,迫于生计,迁徙于南海新州(今广东省新会县之东)。在卢行者3岁时,卢行病故。因此,孤儿寡母生活十分困难。及至少年,卢行者就在新州街上靠卖柴挣点钱,帮助母亲维持一家生活。有一次,在街上卖柴时听到有善男信女在诵念《金刚般若经》,卢行者对此十分感兴趣,就到处打听此经的来龙去脉。后来得知,《金刚般若经》是由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传授的。卢行者了了决心,要到诣东禅寺(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拜弘忍禅师为师,学习《金刚般若经》。

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卢行者22岁,他告别慈母,背上简单的行装从广东新州湖北黄梅进发。他先到广东韶州曹溪宝林寺(今已易名为南华寺)歇足。由于他面目十分慈善,言谈谦恭有礼,寺内众僧尼对他热情地接待。听他谈吐十分像一位很有道行的行者,因此大家都有叫他卢行者。卢行者的称呼一叫开,后来竟没有人知道他小时候叫什么名字了。

宝林寺内外僧尼及信众一直挽留卢行者。但是,卢行者决心北上,继续他拜师寻经的行程。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苦跋涉,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终于到达湖北黄梅的诣东禅寺。

诣东禅寺是一个拥有700多名僧众的大寺。这里由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任住持,大概是“有龙则灵”的关系,诣东禅寺当时名声很大。卢行者谒拜过弘忍禅师后被安顿在寺内住下。

刚好,这段时间弘忍禅师正在挑选他的接班人。弘忍传喻僧众,各人作偈呈验。每位僧人都跃跃欲试,纷纷在寺中廊壁上出示偈语。卢行者想了一会,央人替他写了一偈贴于廊壁。此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禅师见过此偈特别赞赏,认为它正符合自己所想,遂决定对卢行者面试,考证其禅学造诣如何。面试后,弘忍法师感到满意,即秘授卢行者法衣,内定卢行者为传灯接班之人。为了防止无价之宝——法衣被人抢夺,弘忍禅师立刻派可靠之人连夜送卢才者离开本寺,嘱咐卢行者暂回岭隐晦,等候时机成熟接禅宗宗主之班。

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卢行者来到南海法性寺(今广州市光孝寺)。他先在寺中听法。有一回恰遇上两位僧人在辩论。一个僧说是风动,另一个僧说是幡动,双方各不相让。众僧亦分成两派。争论愈加激烈。

卢行者在场倾听,冷不防平心静气地插入一句。真是一鸣惊人,一场辩论戛然而止。当时卢行者这样说:“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而是你们心动。”众僧回头往发话人看去,都大为惊异。这时主讲人印宗法师走下讲台,到卢行者座位前礼请卢行者高坐上席。印宗法师细观卢行者仪容,脑海浮现一种念头,就在台上询问卢行者:“听说黄梅法衣南来,莫非就是行者?”卢行者当众出示弘忍禅师所赐衣钵。印宗法师及众僧人都万分欢喜,当时立即即聚众在法性寺的菩提树下,为卢行者剃发。尔后请著名高僧智光法师临坛,为卢行者受具足戒,取法号慧能。在法寺住两个月之后,慧能法师在这棵菩提树下为寺内外僧人和信众开示禅门,开讲《般若波罗蜜法》。

卢行者(慧能法师)就是后业正式接弘忍禅师的班的禅宗六祖。法性寺(今改称广州市光孝寺)一直保存着当年卢行者在本寺时的信物和纪念性建筑,如六祖发塔、菩提树、风幡堂和六祖殿等。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服务电话:010—68920114       8841 5586

参观咨询: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图书城)25号楼家谱传记文化馆

(0)

相关推荐

  • 白屋|乱侃百家姓之——孔方兄钱氏

    原创 白屋 本文来自公众号 白巅疯 1 相比于赵家,钱氏在祖上要差得很远. 论人口,钱家目前不过区区220万人,虽可排在百位之内,却属末尾.有人统计说在89位,有人说在96位.与李王张刘比,它根本就不 ...

  • 做“老实人”的好处

    唐穆宗时期,牛僧孺有一段时间担任户部侍郎.一天,牛僧孺正在办公,唐穆宗的贴身宦官急匆匆地赶过来找到牛侍郎,说:"皇上有要事召见你,你赶紧去面见皇上吧."牛僧孺心想:"除了 ...

  • 百家姓趣事典故——王姓

    家谱传记 一.东床快婿 "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本典出自<世说新语>. 东晋时期,郗鉴武将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张姓

    家谱传记 一.画龙点睛 源于唐朝张远彦<历代名画记>,又见于明朝无名氏的<宣和画谱>.南北朝时期的张僧繇是有名的画家,画技非常高超.相传他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安乐寺的墙壁上 ...

  • 百家姓趣事典故——杨姓

    家谱传记 一.歧路亡羊 源于<列子·说符>.相传,有一次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他派全家会去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去找,杨子对此大为不解,感叹着问,失 ...

  • 百家姓趣事典故——黄姓

    家谱传记 一.黄巢与木莲僧 亳州民间传说,黄巢是佛教中的著名人物木莲僧投胎转身.佛经里有木莲僧下地狱救母的故事,木莲为了到地狱里把母亲救出来,把十八层地狱都找遍,也把十八层地狱里关押的大小恶鬼都放了出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孙姓

    家谱传记 一.减灶退敌 公元前342年,魏国的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攻打韩国,韩国决定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领兵五万前去攻魏救韩. ...

  • 百家姓趣事典故——赵姓

    家谱传记 一.陈桥兵变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史称恭皇帝.先皇刚刚去世,继位的新皇帝年纪又太小,后周的政局开始陷入不稳定状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邻国辽国联合北汉 ...

  • 百家姓趣事典故——陈姓

    家谱传记 陈老佛 清末水军将领陈化成在江南水师任上,与土卒同甘共苦,日夜枕戈海上,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 刚到吴淞口时,有人要为他准备馆舍,他谢绝说:"士卒皆露宿,我何可即安?"一天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吴姓

    家谱传记 一.吴汉杀妻 关于吴汉及其家世的历史演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出京剧<吴汉杀妻>,也叫<斩经堂>.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 王莽篡汉后,下令捉拿汉宗 ...

  • 百家姓趣事典故——徐姓

    家谱传记 一.姓名游戏 北齐的西阳王.医学家徐之才,字士茂,极有口才,尤善于文字游戏.在他未封王时,尝与尚书王元景戏耍.王元景嘲笑徐之才的名字,说:"你的名字叫'之才',这又有什么讲法?依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