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到底有何区别?医道大同,殊途同归,吾辈当自强!

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许多人将中医与西医放在完全对立的位置。
 
不过,作为一个中医出身的人,小编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中医与西医并非“是非黑白”的对立关系,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治病救人,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争执,根源在于二者思维方式不同
 
如今,时代在发展,中西医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它们。

中西医思维方式到底有何区别?

“和”与“战”:中医讲究与细菌病毒和谐共处;西医则“必除之而后快”。

中医的治病理念是求同存异,讲究与细菌病毒和谐共处,双方处于互不干扰的平衡状态,进而通过培补正气,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西医认为既然细菌病毒是人体的敌人,就必须全部杀灭,以免留下隐患,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

还是举那个房间、垃圾和苍蝇的例子:

房间很久没有打扫,垃圾成堆,蝇虫滋生。中医的做法是将垃圾全部清除,这样蝇虫就不来了;西医的做法是拿起杀虫剂,将蝇虫全部杀灭。显然,只要垃圾还在,就会持续招来蝇虫。

抗生素从诞生那天起,一共发明了7000多种,但现在能用的只有20多种,因为细菌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怎么都杀不完!

反观中医,那些两千多年前的药方仍然沿用至今,且功效强大!

所以,同样是得了癌症,约旦国王侯赛因选择去美国做手术、放化疗,结果不到半年就死了;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选择到中国接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活了10多年。

“总”与“分”:中医是宏观思维,把人体看成一个动态的、不可分的“整个一体”;西医是微观思维,把人体看成是一个静态的、可分的物质实体。

中医看到的是日月星辰,浩渺宇宙,认为万物是一个整体,不容分割
 
西医看到的是分子原子离子,认为营养就是蛋白质、维生素等,提取出来照样有用。

事实呢?以中药为例,西医从葛根里面提取葛根素,但用着用着对病人就不起作用了,但如果你用葛根煎药,却一直有效。

对物如此,对人亦然。

中医将人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比如,遇到便秘知道找脾的原因,遇到过敏知道找肺的原因。

西医眼中的人体就跟机器一样,哪个零件出了问题,就从哪个零件修理,倾向于盯着病灶找问题。

前段时间,我们提到过一则医案:

一位粉丝同时患上了子宫肌瘤、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她去医院跑了3个科室,分别是妇科、乳腺外科、内分泌科。但是,老师仔细分析后,认为它们三者病因病机相同,都是肝郁所致,因而在治疗原则上可以异病同治,疏肝即可。一番艾灸之后,肌瘤结节都有了不同程度地缩小乃至消失。

这正是中医讲究宏观思维的有力佐证。

“慢”与“快”:认为中医是“慢郎中”,西医是“快枪手”,其实——表面上的“慢”其实是“快”,而表面上的“快”其实是“慢”。

有些人一感冒,就急吼吼地去输液打针,认为这样好得快,其实让身体滥用了那么多抗生素,也得一周才好。

中医呢,只要对症下药,快则一两天,多则一周,也好了,关键中药汤剂没有抗生素的副作用大,如果用艾灸刮痧拔罐等外治疗法,那就更安全了!

再拿速效救心丸来说,它是享誉中外的“起死回生第一药”,也是我国目前仅有的3个国家级机密的中成药之一,其见效之快令西医望尘莫及

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中医扣上一顶“慢郎中”的帽子,公平吗?

再深入一下:如今,按照西医的指标,中国的高血压患者很多,服用降压药后可以迅速降血压,表面上降压速度很快,但代价是你必须终身服药

中医呢,不会让你服用降压药,而会刨根究底找出病因,看你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的高血压,是阴虚阳亢、还是肝阳上亢、还是痰湿中阻、还是气滞血瘀,而后辨证施治,虽说不能让你的血压立即降下来,但不要你一辈子服药

所以,中医的慢是为了让你彻底治愈,慢是为了快,而不是单纯追求绝对的“速效”。你说,到底谁快谁慢?

“本”与“标”:中医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解决主要矛盾;西医经常抓住问题的现象,解决次要矛盾。

我们以子宫肌瘤为例,西医的解决方法是:达到6厘米以上或伴有连续性出血、压迫器官等,直接手术切除,复发之后再切;6厘米以下肌瘤且患者没有其它不良适应症,观察随诊。

概括下来,就是:大的切掉,小的等待

中医呢,绝不会抓住几个瘤体不放,而会努力寻找病因病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寒湿入体、还是肝郁气滞、还是血瘀胞中,而后针对性地通过祛寒、理气、排瘀等方式,把形成肌瘤的“元凶首恶”给制服,改善子宫的内环境,这样一来,肌瘤就成了“无本之木”了。

炎症也是如此,去医院看病,看得最多的病就是炎症:皮肤过敏是皮炎、流鼻涕是鼻炎、哮喘是支气管炎、乳房胀痛是乳腺炎……西医的首要建议就是让你服用消炎药消炎。

殊不知,炎症有很多是寒症、虚证,而消炎药是大寒之物,用它去解决寒症、虚证,无异于“雪上加霜”,短期内见效很快,但会给身体埋下祸根,不久就会复发。

但中医不同,比如皮炎、鼻炎、支气管炎,很可能都是肺的原因,是肺卫失宣、人体卫外功能失常导致的,只要增强人体的卫外功能就可以从根解决问题。

“人”与“病”:中医治人,尊重身体本身的感受;西医治病,习惯盯着那些冷冰冰的数据。

我们都看过病,西医看病过于依赖数据,首先会让你做一系列检查,符合指标,你就健康,不符合指标,你就不健康。

所以,在治疗上,西医的做法是“千人一方”,完全忽略了个体差异,只是一味地套指标

比如,肿瘤标志物检测没有超标,就让你不要担心,但实际上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轻微不适,结果几个月过后,查出了癌症——要知道,与病情的实际发展相比,数据永远具有滞后性;
 
再比如,肿瘤标志物检测只有一项指标稍微超标,告诉你癌症几率很大,吓得你连饭都吃不下、觉都睡不好,人一点儿生气都没了,但实际上你的身体很可能没有大碍——临床上,很多肿瘤标志物升高只是一过性升高。

中医呢,其精髓就在于“辨证”二字,认为个体与个体之间存有很大差异,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综合判断你的健康状况,而后“一人一方”

还有,当遇到癌症等重症时,西医为了将检测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通常建议病人放疗化疗,结果往往是指标降下来了,人的胃气也损耗殆尽,甚至治出许多其他病来,最终痛苦死去。

而中医认为人体非常智慧,因此治病时特别尊重身体本身的感受,如果一味药物让病人胃气受损到吃不下饭,那一定不可取,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目的在于让人体被打破的平衡状态得到回复,它讲究的是“平衡”,这个病好了,但人不能吃饭了,还叫“平衡”吗?

所以,中医治人,病邪可能没有全部祛除,但人活着;西医治病,病邪指标可能都符合了,但人也元气大伤,命不久矣了。

这个事例大家都知道:凤凰卫视的刘海若因车祸受伤,在英国,根据西医的指标,她被判定为脑死亡。最终,她的父母选择带她去北京接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到3个月时,就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你说,过于依赖指标对不对?

“防”与“治”:中医强调“治未病”;西医只能“治已病”。

对于疾病的预防上,中医具有碾压性优势。自古以来,中医就强调“治未病”,预防重于治疗。而西医在这方面严重滞后,只有在疾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才能后知后觉地采取措施。

显然,治疗方式再怎么先进,也只能是“事后诸葛”!唯有从根预防,让病邪在萌芽之时就被压制,没有恶化的可能,才是王道。

中西医都有自己的边界

一位中医专家讲过一则医案:

有个孩子血小板严重缺乏,平时动不动就出血。看了很多西医,都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几番治疗始终没有见效,后来孩子的父母辗转找到这位专家。

专家认为,这是孩子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好比身体里的“警察”得病了,不杀歹徒,反而调转头来杀自己人。

西医治疗时用的是免疫抑制剂,目的是消灭得病的“警察”,结果就是免疫系统持续受到破坏,如果长期这样治疗,会引发各种后遗症,孩子的身体肯定大受损伤。

专家采用中医方法为孩子治疗了两三个月,重点帮助他调理身体内环境,提升正气,也就是改善“警察”的生存状态,让“警察”恢复正常,结果孩子的病自然而然地就好了。

所以,有些西医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如果采用中医思维来治疗,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是,中医也不是万能的,西医有自己的边界,中医同样如此。

小编绝不会因为自己是中医出身,就阻止大家采用西医疗法。

一位粉丝曾经向我们推荐过一个病人,这个病人得了很重的肾病,单纯依靠中药治疗无法改善症状,这是中医的边界到了。后来,我们及时建议他去医院诊治,西医接手后判定他必须血透。在血透的过程中,我们再建议他搭配艾灸,与其他病友相比,这个病人的体能明显好很多。

所以,中西医都是有边界的,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我们不能一根筋地只知道择其一。

中西医结合,才是“黄金搭档”

中医和西医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就是手和脚的关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治病救人,出发点就是好的,只不过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它们行为方式的不同。

我们在遇到一些病症时,除了询问病人身体症状,让他们拍舌相,还会让他们做一些西医检查。在很多医院,都有小编公司同事们的大学同学,大家平日里相互交流,所以尽管他们中的过半人都是西医,但也经常会推荐他们的病人采用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来治病保健。

上个月,小编公司的几个同事和医院的几位西医一起聚餐交流,大家也谈到了中西医之争,还做了中西医的SWOT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停下所谓的“中医西医孰优孰劣”的争执,而应当辨证地看待中西医的优势与不足,双方取长补短,才是大势所趋。

一位同事的同学(西医)现在是某医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但是在平日里,他没有一味地给病人采用西医疗法,而是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在多数情况下,他会建议大家尽量先采用中医疗法,目的是提升正气,首先帮助病人的身体状态往健康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中医的边界,再采用西医疗法,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

他说,这15年里,他的行医历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前3年是纯西医,中间3年是中西医结合(不否认,最初有一些盲目结合),从第8年一直到现在,他越发游刃有余,基本思路就是先中医后西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如何呢?用他的话说,就是“始终保持螺旋式的上升”。

结语|

中西医之所以存有争论,究其根本,在于二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每个学科都有边界,如果中西医能够取长补短,相互整合,一定能成为“黄金搭档”,为患者送去福音。
 
同时,十几年工作下来,小编也感慨良深:建议学中医的学生也要学习一定的西医知识,同时学西医的学生也要学习一定的中医知识,无论是只知道中医而不知道西医,还是只知道西医而不知道中医,都不能算一个全面的、合格的医生。

最后,大叔为大家视频讲解养生艾灸知识
“面部皱纹多 可能这里堵了 ”


艾条|无烟灸|随身灸

请认准 “古艾媛” 古方艾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