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美食:杠子头火烧

友情提示:本文1820字,阅读约需5分钟

  在种类繁多的潍坊面火烧里,杠子头不论是它的形状大小,还是它的的制作流程、硬度手感,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扁平松软面火烧相比,差异还是挺大的。

  老百姓一般说起杠子头火烧,常常亲切称其为杠子头,把火烧二字直接省略掉了。生活里,我们说一个人是个“杠子头”,是指听不进别人意见喜欢与人抬杠,且不管自己的观点对不对都死拧抬杠到底的人。口头说的“杠子头”与潍坊的杠子头火烧,哪个借鉴哪个的说法,已无从考证。但这两者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硬。杠子头火烧的尺寸比巴掌稍大,外面都有一层金黄色的脆皮。因为做杠子头火烧的面很硬,用手是揉不动的,需要用木杠反复的翻压,所以得了这个杠硬的名。

  烤烙熟透的杠子头无糊斑,闻起来是很馋人的麦香味,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杠子头的存放时间长,也是其特点之一。再就是杠子头咬起来够劲道、有嚼头,如果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吃杠子头顶饥困、垫饥、不害饿。这话是一点也不假。一般饭量的成年人,同等份量,吃两个馒头不叫事,而且不一定饱,那么你吃两个杠子头试试。

古时,杠子头用麻绳串成串,挂在鞍边、车旁,吃起来方便。后来的人们出发或者旅游,也喜欢带着杠子头,充分利用了它易保存和垫饥的特点。父亲年轻时,坐绿皮火车去甘肃兰州走亲戚,坐最慢的那种火车,一坐好几天,带着个大包,里面装着满满的杠子头,一是可以在路上吃,二来也可以当礼物送给亲戚。当亲戚看到杠子头,瞪大了眼睛问,这硬梆梆的东西,也能吃?带着诧异的表情咬了一口,却是劲道,有嚼头,回味无穷。

  与别的面火烧相比,杠子头咬起来确实硬了一些,这与杠子头的制作工艺有很大的关系。在以前的时候,杠子头的面和得很硬,然后用枣木杠子压,这可是个力气活,用的力越多烧饼越有嚼头。然后擀成中间很薄两边很厚的白面饼,接着用炭火烘烤,这样烤出来的杠子头火烧虽然硬,但里面的白面部分却是越嚼越香,于是有的人就用手掰开它,专门吃里面的白面。

  以前农村里一些赶马车的师傅,出门在外干活一干就是一天,早晨从家里捎带几个杠子头火烧和一些辣疙瘩咸菜,基本就解决了一天的吃饭问题。在家里,一个杠子头,一盘花生米,这样搭配着细细慢慢的嚼,麦香与花生香味混合那是绝配。对于一些牙口不好的人和部分老年人来说,吃硬面压成的杠子头火烧可能要费力一些了。但是潍坊有一种叫烩火烧的吃法,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点像陕西的名小吃羊肉泡馍。

—————END————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