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土与西土(四)历史之奇,马可波罗游记所述的莫非是大秦国

(2019-06-29 21:05:53)

一、马可波罗其人其书

公元一四九二年十月,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带着他的船队经过71个昼夜的航行终于在巴哈马群岛登陆,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除了坚信“地球是圆的”之外,另一个支撑他信念的是近二百年前其同胞马可波罗所写的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游记,即我们熟悉的《马可波罗游记》。

其实在哥伦布的计划中最先到达的应该是日本,一个在马可波罗笔下遍地黄金的地方。然后是书中描述的到处是丝绸和香料的无比富裕的中国,其后是印度-哥伦布出发时都带着西班牙君主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他当时认为到达的是印度,还误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连美洲的亚美利坚这个名字是他以后的人起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可波罗的这本书在世界史上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它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东方财富的觊觎。我想如果评选诸如“一百本改变世界历史的书”之类,它应该是非常有希望入围的。

但这本书在当时也并非为所有欧洲人接受,因为它看起来含有太多夸张成份,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马可波罗也被冠以颇有讽剌意味的“百万先生”的称号。不过如今的史学界基本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当时马可波罗到达的确实是中国。马克波罗作为最早沟通东西方的使者,其事迹成为一段传奇。

二、对游记的质疑

但对马可波罗所著游记的质疑却从未真正消除过,其原因就是其中不可解释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当今英国汉学家吴芳思就专门写过一本书试图说明马可波罗可能没有真正到过中国。下面列举的就是综合吴和网上较为典型的观点。

一、在中国元朝的史书和任何其他记录中都没有提到过马可波罗这个人,更别说他还不是一个一般的外来商人,而是一个能够接触到元朝最高统治者忽必烈,并经常负有外交使命,在史上关键的宋元襄阳之战中献回回炮改变战争局面(史界对此持否定立场),并且自称在中国游历了17年而且还在扬州为官三年的人。

二、他称中国为契丹,但元朝并不自称契丹,只有早已灭亡的辽政权才称这个名字。第一个说契丹是中国的人也不是马可波罗,而是明朝末年来中国的意大利人利玛窦。

三、汉族文化中很多最能唤起外来人好奇心的独特东西如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等,马可波罗连提都没有提。

四、地理方面,马可波罗游记中从来没有提到过长城,出现的中国地名用的又都是波斯的叫法。

当然也有专家撰文批驳上面这些说法,还有人试图重走马可波罗之路。但总的来说,关于马可波罗究竟来没来中国确实是有争议的。只是谁都没有去想,如果他到的契丹不是中国,是否还会有别的丝绸之国呢?

三、大秦国的嫌疑

在海色清澄看来,在游记中还有几点也十分可疑。

其一是火浣布。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布,用脏了,只需要往火里一扔即可洁白如初。古人曾认为是神秘的火鼠身上的毛所织成。当然这种布不是中国产的,需要从西域进口而来,但马可波罗却说产于契丹某地。

其二是魔术师。中国古代并不以魔术师著称,每每谈到不可思议的魔术师,基本都来自于异域,而马可波罗却对契丹细魔术师印象深刻。

其三是基督教聂思托里派教徒。在游记中,马可波罗很注重记录各地居民的宗教信仰,而聂思托里派基督教徒似乎是无处不在。中国在元朝初期不论南北真的就已经拥有这么多基督教徒了吗?

魔术师、火浣布...这些奇物突然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破解的大秦国来。实际上,历代记载中大秦国常进贡之物就有这两件。例如汉武帝时,大宛诸国“以大鸟卵及犁靬眩人献于汉”,犁靬就是大秦,“眩人”指的就是大秦的幻术艺人。而对神奇的“火浣布”,《魏略》等古籍中则多次明确提到这是大秦国的所出之物。

再说这基督教的聂思托里派,不就是目前史界公认自唐代传入中国的,来自所谓大秦国的景教吗?

而马可波罗所用“契丹”一词,和大秦国的都城的名字“迟散”的读音又是何等类似!

再把其他诸多因素综合到一起:这个地方的人似中国人而用波斯文、盛产丝绸、商业发达...基于这些,海色清澄要首次提出一个关于马可波罗的大胆的设想:他游历的国家可能不是中国,而是大秦国,即前几篇博文中考证的阿克苏姆帝国!

四、最大的破绽

仔细阅读《马可波罗游记》,发现最大的破绽还是在于地理。

你看特别有意思,马可波罗把中国(即书中的契丹)东海和南海都称为“印度海”,说长江之水都流入印度海,甚至这印度海还包括日本在内。好像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上没看到哪个时期是这么称呼这两片海的。或许马可波罗对所谓“印度”有自己的定义?

还有不可思议的是,马可波罗又把日本附近的海称为“秦海”,并且说明“秦”乃是对“蛮子”(即所谓前南宋的汉人)的称呼。马可波罗的年代,自短暂的秦帝国灭亡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以后汉、唐两朝对外的影响肯定超过秦,竟然还有人在用“秦”来称呼汉人汉地和这片海?这不禁再一次让我联系到了史书中的大秦国,即海色清澄考证的阿克苏姆帝国。

马可波罗的离奇描述还没有结束。他又说,自日本向东渡海,就会到达一个有七千四百五十九个岛屿的地方,这个地方盛产沉香等名贵木材,还有胡椒。而且这个地方又非常遥远,航海过去,来回依赖季风,需要一年的时间。日本以东就是茫茫空旷的太平洋了,既没有这么多岛,纬度更是不对,怎么会有沉香木这样热带的作物?而且也从未从日本史书中看到类似贸易路线的记载。

所以马可波罗对中国海,日本,印度的描述和现实中的地理大相径庭。

但如果马可波罗去的真是大秦国(阿克苏姆帝国),以上诸多怪异之事可解吗?在海色清澄看来,还真的可以完美解释。

首先来看这里的“日本”和“秦海”是指哪里。

日本,即“扶桑”。根据我对《山海经》的破解,华夏文明未从非洲东迁之前的所谓“扶桑”即今日之马达加斯加岛,乃古华夏人心目中的日出之国,那里正好也盛产黄金。而所谓秦海,应该就是该岛与非洲大陆相邻的莫桑比克海峡一带海域。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书中将秦海和印度海的关系类比于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的关系来判断。

再来找书中所述的那个有数以千计岛屿,盛产热带名贵木材的神秘国度,其实那就是如今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印尼号称千岛之国,有人居住的就有六千多个,也确实是沉香木等热带名贵木材的最佳产地之一,这些和马可波罗的描述倒是十分吻合。

也许读者会颇有疑虑,从马达加斯加岛到印度尼西亚这么远而且还是大洋,古人怎么这么可能跑这么远去搞远洋贸易?

实际上马达加斯加岛很特别,它不仅是非洲最大的岛,而且还是居民以黄种人为主的国家,也许这是亚洲以外的唯一!那么当地的黄种人来自哪里呢?目前学术界研究就认为和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的黄种人有联系。所以这两地虽远隔重洋,但看来确存在着一条海上之路。这条海上之路怎么走,未见有相关资料,但从马可波罗的笔下,却很容易得到答案:通过冬往夏回的季风,一年方一来回。这是真的吗?确实可能如此,对地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一下,印度洋赤道附近的季风和洋流就是这样的。

五、结论

大秦国(即阿克苏姆帝国)最初是靠着北部红海一带的海港以及由此沿印度洋东北部海上贸易航线而成为强国的。但在七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大秦国失去了对这条航线的控制,国力急剧下降。

海色清澄推测,失去北方航线的大秦国应该是转向非洲南方发展,加强了利用赤道附近季风洋流到达印度尼西亚一带的贸易,并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而马可波罗,如果他是从意大利出发,随着商队而行,确实有可能被外表和中国人同样“长大平正”的大秦人引导到达大秦国,从而看到了一个遍地丝绸黄金香科的所谓契丹国。

所以从种种迹象和分析表明,马可波罗本人可能真的没有到过中国,而是极可能去了这个和中国非常相似的国家,即历史上的位于非洲的大秦国。他可能是把听来的关于元朝的故事,嫁接到了了大秦国这块土地上,并以此写下了他的游记。

据说在马可波罗临终前,有人劝他向上帝忏悔游记中的谎言,但马可波罗不但坚持书的真实性,更指出他只写下一半的见闻!也许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那时的他或许已经知道在世界上隔着上万里有两个地方都有中国人建立的政权,而他只去了两者之一。不过如果他真的这样说出来了,在那个时代又有谁会相信呢?

海色清澄(微信号: femtoyang 公众号:大地的指纹)

2019年六月29日于海上九城。

【大地的指纹】【华夏探源】【文明密码】【东土西土】系列用全新的视角揭开华夏文明的源头和相关的历史之谜。本文为海色清澄完全原创作品,如需引用文中观点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