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点绛唇》看似思乡之作,实是悼亡词的佳作,感人肺腑
词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古代文人创造的一套生活与生命的哲学,通过词,我们被带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之中。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中,有小桥流水,有亭台楼阁,有琴棋书画,有侠骨柔肠,还有金戈铁马,让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显示出高雅的生命律动,让生命、生活、情感、自然、万物都得到一种特殊的心灵体验,散发出独特的韵味。不管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还是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抑或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都深深打动无数国人,让人唏嘘长叹。
提起纳兰性德,我们脑海中似乎呈现出一个长身玉立、浑身上下散发出清雅气质、眉宇间带着淡淡轻愁的年轻公子,他学富五车,文武双全,才华卓著,相貌俊雅,至情至性,正所谓“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纳兰性德是一个翩翩公子,是忠诚的朋友,是孝顺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痴情的丈夫,失意的文人。纳兰的失意和苏轼、陆游、辛弃疾不一样,他家世优越身份尊贵,父亲是权相纳兰明珠,本人也是康熙皇帝的小伙伴、御前侍卫。他本有大好前程不可限量,但是他却一心执着于爱情,最终英年早逝,只留下悱恻缠绵的感人诗篇。
纳兰的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感动了很多读者,笔者也是其中之一,纳兰曾写了一篇《点绛唇》,这首词看似一篇描写景色,对月忧伤,幽怨凄凉的思乡之作,但是实际上却是悼念亡妻的佳作,其水平不亚于苏轼的悼念亡妻的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的这篇全词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悼亡词的鼻祖,或者说是首创者,苏轼之前写悼亡诗的人很多,像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都曾写出悲切感人的悼亡诗,但是悼亡词却是苏轼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词写得非常有特色,这首词是“记梦”,意思是写的是梦境,甚至明确写出了做梦的日期“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虽然苏轼说是做梦,但是真正写梦境的只是下片中的五小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明月夜,短松冈。”整个上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都是直抒胸臆,思念亡妻,真情直语,感人至深。所以这首词向来被认为是悼亡词的代表作,也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相比于苏轼这首悼亡词的直抒胸臆,纳兰的这首词就很含蓄和内敛了,以至于很多人不认为这首词是悼亡词,而是将其列为思乡词。
纳兰的这首词便是《点绛唇·对月》,全词是这样的: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点绛唇》赏析
月亮在古代文学中向来和相思捆绑在一起,这首词中的“蛾眉”“下弦”“上弦”都是代指月亮,或者说明月。不管是蛾眉月,还是下弦、初弦,都如眉、如弓、如弦,故此得名。当月亮呈现出如眉、如弓、如弦挂在天空的时候,总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在古典诗词中,只有圆月才象征着团圆,也就是月中的时候。这首词写的是下弦月出现时的月末,也就是农历每月二十二或者二十三之后。不管是现代人还是古人,但凡见到残破的、不圆满的景象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伤感的情怀,下弦月本就容易让人伤感,纳兰偏偏又将下弦月拿来与上弦月相比较,更增加了全词的悲戚色彩,引发作者和读者都陷入伤感的悲境之中。
上片第三句“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中的庾郎是指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诗人庾信。庾信形貌举动疏慢而不拘礼法,有不同常人之处,他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是南北朝骈文的集大成者。庾信晚年被迫寄居长安,虽身居显贵,却不能回归故里,因此常有思乡之情。
在纳兰这首词中纳兰自喻为庾信,借庾信的人生际遇表达自己的现状,自己就像晚年的庾信一样,虽身居高位,却有说不出的独孤和寂寞。也正因为此,很多人认为纳兰的这首词是写思乡之情的。
其实此时纳兰性德才才二十多岁,风华正茂,身居高位,正值人生大好时光,本该是意气风华扬眉吐气大展宏图的时候,怎么会产生庾信晚年那种孤独寂寞的感觉呢?
这一切皆是因为妻子的逝世。
公元1674年纳兰性德与卢氏成亲,郎才女貌,相亲相爱,情深意笃,羡煞旁人。
1677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性德痛不欲生,妻子死了,纳兰的心也死了。之后的纳兰陷入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之中,对亡妻的思念让纳兰的心苍老了几十岁,没有了妻子,他的人生再也没有任何乐趣。纳兰虽然在家族的要求下续了弦,但是“他生知己”之愿,“人间无味”之感,几乎紧攫他最后十年的心脉。妻子死后,纳兰唯一能做的就是写词来悼念亡妻,于是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他写了很多悼亡词,他写的悼亡词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难以超越。
妻子去世后,纳兰无限的伤心惆怅都化为文字镶入词中,以至于产生难以排解的孤独寂寞,所以发出“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的悲鸣。
全词的下片是写景,唐诗宋词中以景喻情的写法很多,“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这两句描述了纳兰此时居住之地的景色,月光静静地洒在白色素雅的墙壁上,同时墙壁上竹影缭绕,更增孤独之感。纳兰将无尽的情丝化为景句,将思念都寄托在眼前的景色之中,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词写到这里,我们看到的都是纳兰的思念之情,但是思念的到底是家乡,还是妻子,部分读者从纳兰自喻庾郎来看,好似写的是思乡之情。但是下语句纳兰笔锋写出“空房悄,乌啼欲晓”这句经典名句,立马就让很多读者读懂了自己:“我在思念我的妻子。”
“空房悄,乌啼欲晓”,寂静的房屋中仿佛又响起了那悲切的啼叫,乌鸦悲凉的啼叫声萦绕在整个房间,久久未能散去。为什么?因为是空房,为什么是空房?因为妻子已不在,所以是空房。纳兰睹物思人,心想如果妻子尚在,一定会在自己家楼上等待着自己归去。这里的“空房”表面上是描写一个空荡荡的房子,实际上是描写了纳兰的心房,妻子逝去,纳兰心中空空如也,感情再无寄托,这种无依无靠的感觉让纳兰从更深的层次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再加上“又下西楼了”中的一个“又”字,更是表明了纳兰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日益深刻,每日都在受着思念之痛的折磨,作者每日每时每刻都处在对妻子思念的悲痛之中,将对亡妻的思念之前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首《点绛唇》全篇风格凄清忧愁,虽然只写了几个淡雅的意象和几个冷清的场景,但是每个场景都发自内心,一草一木都被其赋予了无尽的情感,个中透露出的无尽的对亡妻哀思,却是难以掩饰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