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再劝你别哭了,你就把他拉黑吧!

11.2日,湖南师大一名女研究生宿舍内自杀,据女孩家人说,最近几个月在学院工作,压力很大,多次提出辞职,老师不同意。
11.11日,台湾大学一26岁大陆学生宿舍自杀,留有遗书,说自己因为长期失眠而想不开。
说不,需要多少的勇气?
大哭一场,又需要多少的勇气?
之前,王菲和一小鲜肉同框,频繁出现在热词上。
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

我们羡慕王菲活得洒脱,活成她自己想要的样子。
是我们不想强硬的说“NO”?
是我们不想酣畅淋漓的“哭”?
是我们不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怎么能不想呢!
卡尔▪韦克的《蜜蜂和苍蝇》实验认为,蜜蜂是有逻辑的,认为出口是朝向阳光的,最终饿死累死了,苍蝇横冲直撞,最终逃出玻璃瓶。
斯金纳的白鼠箱子实验表明,正向刺激和负向刺激都会被记忆下来。
人类也好像活在一个规则形状的笼子里,从出生到成长,当你想自由伸展的时候,你碰到了阻碍,当你想突破阻碍的时候,你受到了伤害。
一次次,你学会了在笼子的范围内活动,即便那不是你想要的,可是你的身体和精神记住了那些想要冲破牢笼的疼痛。
笼子里的生活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有些人冲破了,有些人改变了笼子让自己舒服些,有些人让自己适应了笼子,可总有些人既冲不出笼子,也无法改变笼子,更无法适应!
笼子,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压力和困惑!
斯金纳的白鼠箱子实验
压力是人生最长情的陪伴
压力理论之父汉斯·塞利说:毁掉我们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面对压力时的反应。
压力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压力下的情绪总是起起伏伏,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是怎么回事,而弄不清自己的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你在压力下的反应是怎样的?是个性化的还是共性化的?
大多数女性,在压力下会有“想哭”的情绪,有的表现为胃部的不适;

男性对于压力的觉察就不那么敏感。
长期的慢性压力下,身体里面会分泌皮质醇,长期皮质醇偏高,对人的心血管以及内脏器官都会造成健康的危害。
有调查显示,心源性猝死的男女比例达到了4.3:1。
情绪和压力相爱相杀,哭是最好的疗愈
压力来了,情绪从不缺席。
负向情绪下,大多数女性选择哭,大多数男性选择压抑的沉默。
统计表明,全世界的女性平均寿命要高于男性,因为女性爱哭,女性爱唠叨。

没有什么比哭一场更酣畅淋漓的,如果不行,就再哭一场!
我一朋友,说她大哭一场之后,感觉很爽,然后就大笑,她老公觉得她“神经病”!
人类从出生开始,最原始的情绪就是“笑”和“哭”,当婴儿舒适的时候,ta会笑,当婴儿不舒适的时候,ta会用哭来表达。
我们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自己的委屈,自己的害怕,自己的愤怒……
对于哭的规条成为情感的隔离衣
成长的过程,家庭和社会会教给我们一些规则,这些规则潜移默化的根植到我们的思维里面,成为我们性格的一部分。
这些规则包括能不能哭,什么时候哭,怎么哭……
1.不许哭
来访者小梅,说自己小时候,常常在吃晚饭的时候被爸妈批评,于是会辩解,辩解又被训斥,就会边吃饭边哭,爸妈就会更加严厉的呵斥“不许哭”。
她说自己现在都找不到哭的感觉了,就连看电影,看电视剧,都很少出现想哭的感觉。
朋友给她的评价就是女强人,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扛,好像没什么事情能难倒她,她也从来没有示弱的时候,来咨询的目的就是觉得很累,还有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感觉自己的情绪就像一条直线,没什么起伏。
她说自己偶尔会有眼眶湿润的感觉,可就是哭不出来。
她说6岁的时候,不小心用刀把自己的大拇指割了一个很深的伤口,到现在还留着那个疤痕,当时她没有哭也没有寻求帮助,就自己按住伤口止血,即便她的爸爸就躺在床上睡觉。
她说失恋的时候,没有哭,朋友都说她不爱那个人。
她说去参加叔叔的葬礼,全程都没有哭,觉得特别对不起叔叔。
她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葬礼上,是不是自己也不会哭?会不会被人说冷血?
她说很想体验一下电影里演的那样歇斯底里的哭一场是什么感觉!
2.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

来访者糖糖,孩子已经6岁了,她不想依靠婆婆帮忙带孩子,可是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也不敢和婆婆提,每次和老公说,老公也不支持她,说她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怎么照顾孩子。
她说自己常常说着就声音发颤,默默流泪。
她说小时候,每次哭的时候,爸妈都说她,什么用也没有,就知道哭。
她说有时候当着孩子的面,都会哭出来,老公也说她没用,就知道哭。
她说现在遇到点儿不顺心的事情,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在外面,就会默默流泪,家里人都很反感她哭。
她说她也不想哭,可是不知道除了哭,还能做什么?
3.要哭,一边儿哭去
来访者烁烁,记得小时候,因为一件什么事情哭,结果妈妈让他到一边哭去,在妈妈旁边,妈妈觉得丢人。
现在,但凡遇到一些让他想哭的事情,他都会觉得特别的羞耻。
他说人到中年,有个好朋友意外离世,几个哥们边喝酒边哭,酣畅淋漓的,可是他就是哭不出来,每当眼眶湿润的感觉一上来,就特别的厌弃自己。
4.男子汉,不能哭

小王来咨询,觉得自己压力太大了,自己的爸爸得了直肠癌,孩子才5岁,偶尔有惊恐发作,他知道,孩子的病是因为妈妈和奶奶的总吵架造成的。
他自己是做销售的,最近大环境不好,应酬多,可是单子却签不下来。
他说害怕自己哪天就起不来了。
他说小时候爸妈就总说,男子汉,哪能哭呢,男子汉,要坚强……
之前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个萌娃视频,一个小孩带着哭腔说:“我是男子汉,我不能哭!”

“我是男子汉我不能哭”,

男孩检查身体被吓晕依然装坚强萌翻网友

哭的规则和压力应对模式
当我们把这些包括【哭】的规则内化为自身的性格之后,也就形成了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的不同反应模式。
1.战斗模式 
从小被教育,不许哭,男子汉要坚强的人,面对压力更多的是自己扛,容易过劳!
2.逃避模式
哭有什么用?就知道哭!不关注和过度的关注,都会让我们在面对压力,会无所适从,不敢做任何的选择,爱纠结。
3.服从(僵化)模式
哭什么哭,一边哭去,丢人。面对压力,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没有价值感。
哭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人生总有些无能为力的时候,面对这种压力,我们能做的就是情绪上的调整,例如面对生老病死,生离死别。
有时候,先哭一场,总是没错的,除了面子上不好看,也没给谁造成影响。
接纳哭,也就是接纳了哭的背后的一系列的情绪感受的表达,也就会发现这些情绪表达的背后的观念、期待、渴望以及自我的生命力量。
萨提亚说,人的行为就如露出水面的冰山,深藏水下的冰山才是需要探求的。我们只有看到了冰山的下面,才能做出改变。
探寻是从上往下的:
接纳自己想哭并且哭的行为;觉察这个行为带给我们的情绪感受,是悲伤?是愤怒?是委屈?是无力?
这些情绪感受的出现是因为什么样的信念冲突吗?是我们对于他人的还是自己的期待?期待的深层是不是一种被认可、被肯定、想要有价值的渴望?
改变是从下往上的:
1.增加自己的生命能量,培养自己的自信、坚韧、包容……;
2.满足自己的渴望,做些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增加自己的价值感;
3.理解自己的期待,放下对他人的期待;
4.搁置自己的观点,观点的正确与否都在于站的角度和环境的转换;
5.接纳和允许自己的情绪表达;
6.面对事情,做出不同的行为改变。
刻意练习,重建身心链接
1.正念静观
每天早上,或者临睡前,盘膝静坐,关注呼吸,回归当下,顺其自然。
从开始的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
选择一个你自己能够坚持的时间,去感受身体,重建身心的链接!
2.重拾哭的本能
找个带自己泪点的电视剧或电影,选择一个没人的空间,不被打扰,默默流泪也好,嚎啕大哭也好。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想哭就哭的勇气!
参考文献:
1.lJon Kabat-Zinn,Full Catastrophe Living:Using the Wisdom of Your Body and Mind to Face Stress,Pain, and Illness,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2018.4
2.lVirginia Satir, John Banmen, Jane Gerber, Maria Gomori, 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 Science & Behavior Books, Inc. 1991
3.lKelly McGonigal, The Willpower Instinct: How Self-control Works,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 Printing Industry Press, 2012
作者:CARO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