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池塘:村庄的玉佩

老家的院外,母亲弄有一席小园,种些常见的时令蔬菜,一年四季都不闲着。秋天,老人家种了几垄蒜。秋旱那阵子,蒜苗儿总不发旺,都蔫巴巴的。

我回家。母亲说,拎些水浇一浇吧。不浇,怕是过不了冬呢。

我拎着个小塑料桶,习惯地走向离家门口几丈开外的小塘。找到一个塘沿低洼处,用手摁下桶梁。塘水顺着较低的桶沿,灌进桶里。这么一摆弄,原本清澈如镜的塘面,顿时绽开了无数细碎的涟漪,以我脚下最近处的水面为圆心,呈扇形向外扩散。

我的思绪,也如那涟漪,向着旧日的时光飘散……

颍淮的村庄,大都掩映在一片树林中。望过去,那就是一大片浓绿,惹眼,醉人。看过来,浓绿下的农家小屋,一排排次第安卧,宁静安详。

这里的每个村庄,几乎都有世外桃源的韵味。弯曲的村中路,小山包样的柴火垛,袅袅飘荡的炊烟、憨厚和气的农家人……勾勒出一幅叫人心动的风情图。当然,还有那清澈,却时时荡漾着的几方池塘。它们或环绕着村庄,或由村庄环绕,在房前屋后静静地躺着。

池塘是村庄水系统的中枢。它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降水,在这里储存起来。它还是一个天然的排水阀。大水漫灌的时候,多余的水分,则通过池塘一角的小沟壑,流向大沟,流向河流。正是这个中枢,让村庄与水之间,和睦相处,相依相偎。也正是在这样的依偎中,池塘不经意间见证了村庄点点滴滴的变迁,代代相袭的历史。

池塘关联着村庄人的生产和生活。曾经,人们从这里挑水浇园,在这里淘菜、洗衣。它是村庄菜园的水源地,农家女的洗菜池和洗衣桶,连结着人们的吃和穿。平如镜的池塘水面,投射着人们弯腰挑水的姿势,也映照着村妇洗衣的悠闲、村姑淘菜的倩影。那该是村庄最富诗意的画面了。舒缓的波纹,让这幅画平添几分俏皮的动感。

夏天的时候,孩子在这里嬉戏、消暑。脱得精光,扑通跳下去,就把热浪甩到了身后。那是一个清凉世界。青青的水草、乱蹿的小鱼儿、漾起的水花儿,让身处其间的孩子流连。扎猛子、踩水,村庄人游泳的几样技术,几乎无一例外,都始于孩提时候,都始于池塘。那一方小小的池塘,成为村庄人童年记忆的载体。

池塘的底部,因有树叶、垃圾等杂物,长年累月发酵,会形成一种散发臊臭味的泥糊子。人们习惯称之为“臊泥”。每年冬闲,上了年纪的人,都要甩“臊泥”——用锹锨把“臊泥”甩上岸,堆积起来——为池塘清淤,保持池塘水体的清洁。过去,甩“臊泥”是很重要的农活。经过春夏两季的堆放发酵,“臊泥”就能转化为实用的农家肥。秋种时,把那“臊泥”运到地里,作为底肥。一季小麦的生长,就靠它了。

当然,有关池塘的这一切,似乎已成村庄的明日黄花。

曾几何时,水土的污染在村庄蔓延开来。农药、化肥的使用,进入恶性循环。工业化产生的污染源,向村庄侵袭。世纪之交的那几年,我老家的村庄、水田的水、池塘里的水,都呈油黑油黑状。突然之间,人们割断了跟池塘的联系。淘菜、洗衣,在自家院子里的压水井旁边。孩子暑天戏水,被迫中止。因为池塘水洗澡,浑身痒痒,且起那种小红泡泡。就连小鱼小虾儿,也从池塘消失殆尽。

后来,农村实施改水工程,家家户户装了自来水。至于甩“臊泥”一类的农活,更是难得一见。池塘,跟人们的距离渐行渐远。似乎,那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所在。尽管池塘还在那里,但已不是跟村庄人生活紧紧联系的池塘了。池塘,也许只是村庄的多余。

就在几年前,本村一位年轻包工头,想要在池塘附近搞开发。他的规划是,把池塘填上,在上面盖房子。池塘连同旁边的公用地,至少能开发十多套上下三层的楼房。然后,他以相对便宜的成本价出售。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打他放出风来,就遭到了村里留守老人们的一致反对。老人的理由是,池塘不见了,这个村庄,也会随着消失。最终,那个包工头的动议和他的如意算盘,未能得逞。

老辈人内心深处,是把池塘当作村庄的一块玉佩了吧。即便池塘的实用功能在弱化,它仍然是村庄不能缺少的标配。玉佩是一个人的饰物,也是人丰富情感的寄托。池塘也是这样。村庄人是把它当成了玉佩一样的祥物。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诗,其联想的原点,就是那“半亩方塘”。没有这一枚玉佩做引子,世间也许就少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诗。

(0)

相关推荐

  • 【原创】​油菜泛绿了

    油菜泛绿       岁月飞歌,树叶有情,结伴亲吻大地.沃野纵横,季节依然被一地油菜打开. 老家棉地,八旬父亲,个矮形瘦,蜷蹲棉丛,双手左捏油菜苗.右戴棉套,攥紧铲刀,倔强地刨凿干枯难下镢的硬土,碎泥 ...

  • 肖纪红 | 老家池塘(散文)

    老家池塘 文|肖纪红 我老家以前有很多池塘,如今没剩下几个了. 大多池塘都已干涸有的因建房而被填没. 唯有老家池塘因与祠堂相连被列为保护对象,才被保存下来. 上年纪的人都叫这池塘为--祠堂坑. 如今的 ...

  • 长河星空丨怀念蛙鸣/姚国禄

    生活在村庄的人们对蛙鸣是有感应的,村民们总是喜欢在一场春雨过后或是在星光闪烁的仲夏之夜聆听村庄周围那连绵不断的蛙鸣,村民们对蛙声的向往是发自内心的,那四面起伏的蛙鸣就像季节的语言,在村民们的期盼里豁然 ...

  • 我家住在湖荡边(下)/若烟

    文/若烟 我家住在湖荡边(下) 住在湖荡边挣钱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春天到湖里水比较浅的地方逮魚,到浅滩上找鸭子的来屎蛋(本该夜里在自家栏里下的,但由于时间控制上存在时差,早上放出栏后才下蛋). 最有趣 ...

  • 枣庄食藕人难忘道沟白莲藕

    莲藕是一种在水里生长的蔬菜,莲嫩时人们食其花,老时食其果(籽),藕人们吃其根茎,都属于上等食材,亦可入药.古人喻莲多以婷婷玉立,出污泥而不染形容莲花的品质,对莲花的赞美最有名的应为杨万里<晓出净 ...

  • 村庄物语︱打开村庄的正确方式:在泥土路上行走

    于我而言,回家,就是回到那个叫池家岗的村庄北头,那几间瓦房里去.我从县城坐车公交车,11路.向东南方.到一个东十八里铺的集头上.下车,再顺着颍王公路朝前走,步行的11路.在邵圩子下路,朝东北,也不过里 ...

  • 村庄物语|村庄的温度还在,温情依然

    天晴了.墒土了.俺妈琢磨着要分葱.前阵子连阴雨,那葱受了涝,一棵一棵焉巴巴的,无精打采.老人家说,再不分,怕是一棵都留不住了. 老家人的菜园子,总是有几棵葱的.当作料,用起来方便.但种葱,一年里头必须 ...

  • 村庄物语 | 皖北村庄的别样面食:穿大褂子馍

    全文约20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穿大褂子馍 给馍穿上大褂子.听起来像个笑话.我说这是真切的事.我不仅见过,而且也吃过穿大褂子的馍.味道呢,挺好吃:至少,比纯粗粮蒸的馍,好吃多了. 蒸馍,还是小麦 ...

  • 村庄物语︱倭瓜花记

    2018年下半年,因为脱贫攻坚,我被派到到沿淮余庄村,围绕扶贫工作,做些走访摸底的活.这个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了解群众的想法,听听他们的意见.我们一行六人,两人一组,分别负责若干个村民组. 我和金融系统 ...

  • 村庄物语︱2020美学指南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09篇原创推送 时间的伟大可能在于,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行进的步伐.任何力量在它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2020如期而至. 2020年的第一天,"2020"这一 ...

  • 村庄物语︱矂(sāo)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5篇原创推送 这个"矂"字,我是借来的. 我用"sao"的拼音,寻字.在某一个拼音输入法的字库里,一个一个地找.我的目光,定格在了&quo ...

  • 村庄物语︱戳(chuǒ,chuó)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4篇原创推送 皖北农人那里,"戳"有两个音调:chuǒ和chuó.它们用在不同的语境中,而表达的意思,相近似. 音"chuǒ",较为典型的 ...

  • 村庄物语︱赚(zuàn)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3篇原创推送 百度百科上说,"赚"字,有诳骗之意.皖北农人评价某个人的"赚",差不多该就是它. 怎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一个"赚&q ...

  • 村庄物语︱嗮(sài)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2篇原创推送 我在网上查到的是-- 嗮,口气字.无定义. 但在皖北村人那里,"嗮"是有着特定含义的.就在上个星期天,我还跟它打了照面. 那天,我带着给岳母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