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眼里塞不下拳头
这是村庄物语第224篇原创推送
常言道,眼里不揉沙子。这是说,一个人不容人,尤其容不下说他坏话的人。皖北村人有句跟这结构上类似的话,叫“眼里塞不下拳头”。
记得农村大集体那会儿,分粮食,除小麦、水稻、大豆这几样主要口粮外,其他的少见称量。皖北人基本上都是大约摸,“大估堆”,论堆分。其间,可能也有些多的多、少的少的出入。但打眼一看,大致是差不多的。不会出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现象。就那样大估计的分法,同样也能服人,服众。
为啥?因为有老少爷们的眼睛在把关。他们就说,“眼里塞不下拳头”。公平与否,拿眼一瞧,就会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过去皖北乡间集市上的交易,有不少都省却了斤斤计较的麻烦,也省去了价格高低的讨价还价,直接就是“一堆一块”。青菜,论把。一把快把几毛钱。萝卜皮之类,论堆。反正也不值钱,“看着给”。如果赶上罢集,剩下的“篮底子”,基本都是给钱就卖,更谈不上称不称了。这样的集市交易,注重的是两厢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然,交易之所以能够达成,其中仍然有一个垫底的东西:看起来合适,做起来相宜,吃亏赚便宜都不是太大。总之,都有着“眼里塞不下拳头”的意思。
“眼里塞不下拳头”,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眼力头。一样东西,他抬眼瞅瞅,就知道几斤几两。上秤一称,误差极少,他的眼力头就准;没有误差,不多不少,他就是“眼毒”。
偶尔一次“眼毒”的人,我见过不少。实话说,他们看得丝毫不差,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碰巧,“瞎猫碰到了死耗子”。一个人总是“眼毒”,且少有失手,听说过他们的传奇,但还真没见过。但眼力头准的人,在皖北地面上,就多了去了。我祖父该能算上一个。
种庄稼下多少种子,犁一块地要多长时间,还有几天能够开镰收割……这些事,祖父几乎一说一个准。即使有差别,也是差不多。把自家园子里的菜食,担到集市上售卖,他也几乎不带秤。一集下来,跟带秤的人的进项比起来,也差不到哪里去。我曾向老人家请教其中的秘诀。祖父说,长眼是干啥的?眼里就塞不下拳头。再说,不过秤,谁也不能看得分毫不差,能有个大差不差,就可以了……
祖父说“大差不差”,其实道出了“眼里塞不下拳头”的要义,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皖北农人宽厚的品行。不论是买卖场上,还是做人做事,讲究的就是差不多,过得去,而做不出来那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