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村庄里的中国故事,散发乡间特有的土味儿

这是我2015年7月发表的一则短文,放在这里。

突然接到二叔打来的电话。问我啥时候回家一趟。听口气,一定是有事情。

好像二叔还没有给我打过电话。这几年,母亲在家过活,有事都是母亲打给我。何况,我通常十天半月,也会回去的。一般也没有非让我回家不可的事。尤其是二叔,他一个人在家,伺候着几亩薄田,都好些年了。他的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都在外地打工,据说这些年干得都还不赖。可不是。看他家盖的两层楼房,里里外外那个讲究,就知道了我那堂弟一家子的底细。二叔能有啥事情,要我回家一趟呢?

第三天上午,我请了假,坐上农村班车。到了离家最近的路口下车,不敢怠慢,加快脚步回家。累得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到家后,屁股还没挨着板凳,二叔就循声来了。他的手里,拿着个手机。

你得教教我拼音。二叔说。二叔都66岁了,还学拼音干啥?看我疑惑的样子,二叔解释说,他是想学在手机上写字,发信息。我更加不明白了。学那个干啥,打电话多方便。二叔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儿子孙子们一个月都给他打好几个电话。他琢磨着,一个月打电话的时间,总该有个把小时,又是长途,话费肯定少不了,怪心疼的。听说发信息便宜,一条才一毛钱。就这样,二叔萌生了学拼音、发信息的念头。

好在,二叔还有些字面上的底子。年轻的时候,他在村里的识字班,接触过拼音,还在生产队当过记分员呢。只不过,原来记得的几个,大都在后来的岁月中,就馍吃肚里了。

二叔的接受能力蛮强。一个半天,总算吭哧吭哧地把拼音学完了。当然,真的在手机上写起来,很慢很慢。比如“一切都好”几个字,他十几分钟,才写完。他想练习一下发送。点击“发送”,输入堂弟的手机号码,顺手就发送成功了。

才那么一小会儿的工夫,手机响了。是堂弟。他问咋回事,怎么发了个信息。二叔赶紧说,找你大哥教的拼音,以后少打电话,有事就用信息。末了,二叔重重说了两个字“省钱”。说完,赶紧挂断了。

返程的路上,我反复咂摸二叔学拼音、发信息这事儿。它是老家村庄里我的长辈们节俭习性的自然延伸,它兴许还是雄浑的中国故事中,一个生动鲜活的情节呢。顺着这个思路,我又想起今年春节期间,在村子里的一些见闻。比如,发生在三叔家的一件事。

当时,整个村子里,最具“轰动效应”的,就是三叔家门口晒场上,齐刷刷地停着的四辆小车,一辆红色,一辆黑色,两辆白色。一时间,引得一个庄上的老少爷们都来“观摩”、品评。他们对着那四辆小车,七嘴八舌地指指点点;三叔三婶忙里忙外地递烟招待。旁边,就是三叔家贴着艳红春联的大门。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户人家在办喜事呢。

三叔有四个儿女。老大干的是医生职业,老二在上海开个花店,老三在浙江办了个服装工厂,老小是女儿,前年结的婚,在江苏承包了一个汽修店。他们无一例外,都肯吃苦,走正道。多年的打拼,手里有了积蓄,而且未来的收入预期也很稳定,买辆车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实这几年,村子里的小车,并不稀奇。有小车的人家,一年比一年多。每年春节,都有一批新车开回来过年。人们稀奇的是,三叔一家就有四辆车。算起来,这个普通的皖北村庄,该有差不多五十辆小车了吧。有一次在家,三叔掰着手指头数给我听:村西头有8辆,南头有6辆,东头有9辆……早些年,三叔是最反对买车的。他考虑的是安全,碰了人家,被人家碰了,都是不得了的事。不过才几年,三叔的脑筋就转过弯来了,“有车,就是方便啊。”

(0)

相关推荐

  • 真实故事||我生了5个儿子,老公把我宠成宝,最残忍的事还是来了。

    今天的故事是孙女来讲述的,标题是从奶奶的角度取的哦. 跟着小浅,一起来看故事 : 01 我和爷爷住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都在童年. 所以有关他的故事,是不完整的. 但我还是想讲一讲,我知道的那一部 ...

  • 【董安宏】 写给父亲

    写给父亲 写给父亲 记得二十年前,就是这样的寒冬腊月,突然有一天,妹妹从老家打电话给我,说父亲病了,是食道癌晚期. 一放下电话,泪水一下子涌出了我的眼眶,我的嘴角一阵酸涩.我的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忧伤,属 ...

  • 炊烟里,半部村庄故事 | 付振双

    文/ 付振双 我躲在厨房里,独自忙碌着,眼看着排骨在沸水中起伏,烟气伴着肉香四散,钻得屋子里到处都是. 那时,晴空万里,阳光照耀大地.我咀嚼着"炊烟"这个词,望了望楼下,不远处的花 ...

  • 光阴里的故事

    见到他,是在三叔的葬礼上. 接到三叔去世的消息,我便匆匆赶回了老家. 三叔进城找了一份门卫的工作,和三婶一起住在门口的警卫室.三婶还揽了一份清理街道的差事,活不是很累,也能增加一份收入. 三叔病重,便 ...

  • 应敏明 | 横金,淹没在山里的小村庄

    横金村 处帽(妙)峰山北 仅十几户人家 隶属桃源街道 据<宁海地名志>载 金姓于清雍正(1723-1735)初 自天台大石乡后田金村迁此 以村边有五条横路 金氏居住,故称横金 横金,淹没在 ...

  • 我的村子老了

    我的村子老了 时建华 三面环水 北面高岗 大方塘 小方塘 勺塘 阳濠 大塘 后塘 小塘 若一串珍珠 挂在村子的颈上 井洋 祠堂 大巷 小巷 东巷 西沟 拥拥挤挤的房屋 出门的扁担不经意间 会抵到人家的 ...

  • 山东一处“天上人家”,风景犹如人间仙境,是全省海拔最高的村庄

    近些年来,古村古镇旅游逐渐地成为了许多的游客趋之若鹜的景点,我们国家的历史遗迹众多,有文化底蕴的古村古镇更是数不胜数,跟多的游客愿意将目光转向那些静谧而幽静的古村落之中,感受那扑面而来的古风古韵:也有 ...

  • 村庄物语︱秋日里回望夏天:最讲道理的季节

    夏跟万物讲理 夏表示炎热.有人对夏天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尤其是胖子.夏天,对他们来说,就是煎熬,在热浪里煎熬.似乎夏天不讲理,专跟他们过不去. 但也许,夏天是最讲理的季节. (图源自网络) 春末夏初,由 ...

  • 村庄物语 | 秋日里回望夏天:雨在盛夏奔跑

    夏天的馈赠 对人来说,夏天是一种丰饶的馈赠.这是夏天带给人的福气.在秋天里回望夏天,这样的感觉更甚. 由初夏而盛夏,伴随着气温的攀升,我们的餐桌上,越来越丰盛.几乎一多半的菜食,都在夏天自然且蓬勃生长 ...

  • 村庄物语︱村庄的夜深了,他们却醒着

    我妈给我打电话的时间,大多是在早上.常常,5点钟左右,床头的手机响了.还没拿在手里,就知道十有八九,老人家打来的. 也没啥事.就是醒得早,起得早.一两分钟,就挂掉了. 我弟弟从医.他说,上了年纪的人, ...

  • 村庄物语︱村庄是春天的故乡

    立了春,过罢年.就像约好了似的,春天来了.立春,这个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之首,也许发出的是春天启程的号令:过年,怎么看都是人们迎春的盛大仪式. 那么,春天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换句话说,春天的故乡在哪里? ...

  • 村庄物语︱村庄的冬天,更纯粹也更有味道

    过罢中秋,气温开启深秋模式.早晚,由凉转冷了.我把2015年冬天写的一篇,发在这里,提前入冬. 人都难免有依赖的惰性.一个多月前,我弟弟从外地返回.他在附近集市上弄了个店面,准备当老板.他拉开&quo ...

  • 村庄物语︱村庄也可以行走吗?

    村庄也可以行走吗?我说是的.这并非是痴人说梦.很多的村庄,确实在行走. 我曾经到过沿海一座城市.事办毕,我联系了同村的几个本家.在他们租住的房子里,我真的有一种回到那个叫池家岗村的感觉. 池家岗在皖北 ...

  • 村庄物语 | 村庄的知客,必是见多识广的人

    老家的本家兄长娶儿媳妇,我当然得去喝喜酒.那是一场热闹的乡村婚礼.院里院外,站满了前来道贺的远亲.近邻.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身影格外惹眼:招呼这个,支派那个,忙得屁股不挨板凳. (图片来自网络) 他 ...

  • 村庄物语 | 村庄的里子中,有一坛陈年老酒,甘醇,喷香

    午收过后,三叔的视力急剧下降.夏种过后,几近失明了.无奈,他去外地一家医院的眼科,做了手术.这个手术,花掉了他家四五万块的积蓄. 三叔出院返家后,一些亲戚.邻居,到他家看他.说些宽心的话,再给些钱,嘱 ...

  • 村庄物语 | 村庄的包浆,承载村庄的岁月和故事

    全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12分钟. 从某个文玩公众号里学了个词:包浆.器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会形成一个氧化层.这个氧化层,就是包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光泽.一件东西,年代越久远,包浆越厚实,越能显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