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风大行其道,大众甲壳虫版《大黄蜂》才是正宗,导演可以专心拍电影了
昨日,变形金刚外传《大黄蜂》在国内上映,单日票房过亿,口碑炸裂。
按理说,经过《变1》至《变5》的珠玉在前,国内影迷应该会对《大黄蜂》有点审美疲劳才对,但精明的好莱坞制片商营造了一个最大的噱头——将《大黄蜂》的原型车从雪佛兰Camaro换回了原版动画的大众甲壳虫。除此之外,擎天柱从Peterbilt换回了福莱纳FL86,声波、千斤顶、阿尔西、红蜘蛛等角色也采用了动画版的造型,充满了怀旧风,彩蛋多多。
谈及大众甲壳虫,在电影、动画片中出境无数,《疯狂金龟车》系列、《名侦探柯南》系列、《墨西哥人》中都有其身影。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款车的出世造就了一个人和一个车企。在整个世界汽车史中,甲壳虫就是一个传奇。
1933年,德国政府想要开发出一款“国民轿车”,并决定由波尔舍博士承担这项任务。波尔舍博士的来头非常非常大,他的全名是Ferdinand Porsche,如今鼎鼎有名的保时捷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研发初期的工作进展非常慢,为控制成本,新轿车必须采用风冷汽油机,但当时的风冷技术还不成熟,一旦环境气温太高,或者发动机长时间连续工作,发动机就会过热,严重时甚至会烧毁活塞,为克服这一困难,波尔舍和他的团队想尽了办法。觉得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后,只好采取临时措施,加大发动机散热窗口的面积,以消除过热现象。
由于新车是后置发动机,又采用了流线型造型,扩大的散热窗口几乎占据了整个车背,无奈之下波尔舍只好取消了车子的后窗。1936年10月,三辆原型轿车如期交付。波尔舍与德国汽车协会开始对样车进行重点测试,用最苛刻的条件,进行16万公里的试车,证明这种轿车是技术上的惊人之作。流线型的外壳风阻极小,采用风冷发动机则便于维护,扭杆悬挂使得行车特别平稳。整车自重650公斤,26马力,车速高、油耗少。最后,样车顺利通过了鉴定。
为了量产这款车,德国政府建立了全新的厂房,并且将厂房所在的城市名为汽车城(Autostadt)。该地在战后改称沃尔夫斯堡(Wolfsburg),即今天大众汽车的总部所在。1939年,这款车在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参展。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嘲笑它是“Beetle”,这款车因此而得名“甲壳虫”,并逐渐风靡世界。小编本来还以为“甲壳虫”这个名字没什么low点,直到一次偶然间才发现,“Beetle”的含义除了“甲壳虫”之外,还有“屎壳郎”的隐藏含义在里面。可见,这美国记者真是毒舌。
不管怎么说,《大黄蜂》这部影片铁定成为2019年国内十大最卖座电影之一,导演塔拉维斯·奈特也可以安心拍电影了,晚几年再去继承他老爸的耐克公司,小编看好他重启《变形金刚》的电影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