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

我一直想,为什么梅花冬天开,那么小个花骨朵还要争春,累不累。然后突然想到,会不会她是突发奇想,觉得绿枝多余,青裳牵绊了,然后逃弃群芳,来到冰天雪地寻觅知音,自以为傲视冬日,自以为如此甚欢,但是,会不会有一天,她也后悔,毕竟做个普通花,她也可以快乐的。美丽不一定要标新立异,快乐不一定要蹊径另辟。

------耳边风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出自《词谱》卷二十五引《列仙传拾遗》:“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宋词始见于《晁氏琴趣外篇》。通常以《漱玉词》为标准。

《凤凰台上忆吹箫·梅殇》

作者:耳边风

河水泠泠,岸风萧瑟,有梅无语心慌。

雪霁无知己,寞苦留伤。

她已清颜瘦弱,神不济、折尽微香。

沉沦处,谁吟旧曲,几句凄凉。

空忙,悔乎昔日,嫌弃绿多枝,折去青裳。

落此孤情境,悲意难当。

如果从头来过,才不会、逃弃群芳。

春光里,花馨叶繁,逗笑鸳鸯。

        孤鸾调见朱敦儒《太平樵唱》。此调始见《太平樵唱》,故首编此词,而以马词、赵词、张词类列。

《孤鸾·春兰》

作者:耳边风

浅春初雨。看柳辫青青。

花香谁煮。马啸江山。

一阵暖人温宇。

风流月中空白。

万星光、醉了千羽。

我在天涯海角。笑看云烟去。

问今朝、何处惹诗素。

谷默野兰幽。不怪芳妒。

本是悠闲客。

问弦听音赋。笔提古今有字。

画春秋、喜勤愁苦。

自在逍遥四季。

对酒当歌舞。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唐著词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曲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又有36字七句五平韵、37字七句五平韵等。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词调兴起不久,格式尚未定型。有说法称,该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

《江城子·月斟》

作者:耳边风

月斟半碗夜温凉。

一风扬,万花芳。

竹剪谁心,几句语牵强。

我在春中行有意,寻海色,问山香。
人生最喜烛微光。

苦才忙,喜开张。

纵观千秋,爱恨水天长。

放下俗尘归佛世,空念去 ,净禅堂。

         “《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调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鹧鸪天·小秋思》

作者:耳边风

秋菊凉时词墨香,琵琶沉里画情长。
长思自古缠干笔,几句揪心几句狂。
风默默,雨悠悠。
不留雁字草枯墙。
从来女子无才德,你却逍遥诗宋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