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兴 | 虞山玉

常熟记忆 今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孙永兴,笔名虞城憨憨,谢桥中学退休教师,近年搦笔属文,报刊发表散文、小说、传记等二百多篇,各类得奖三十余次。

虞 山 玉

孙永兴

我请教一位学地质的老朋友:“虞山是个石头山。石的精华称为玉,我们身边也能拾到玉吧?”

他说:“不可能。地下岩浆喷溢,在岩缝中,某些特定元素的熔液经挤压形成宝石。虞山不具备玉石形成的条件。这山上的石头,不过是沉积岩,海滩沙砾经沉积压力,而成沙质岩石。不可能有玉。”

我说:“世上,各种可能都会存在。山东农民,锄地发现‘常林钻石’,新疆牧民,放羊拾到狗头金。古人卞和,在不产玉石的湖北西部,采到‘荆山玉’,琢成‘和氏璧’,为天下至宝。你怎么能肯定虞山就没有玉呢?”

他说:“那些看似偶然事件,其实都有必然性,那里有矿脉,矿脉露头,人们就会拾到宝贝。”

“那么,就算是水沉岩,长江从漫长的江岸冲下沙砾,江河俱下,就有可能混有玉块,固化在水沉岩中?”

“你这不是跟人抬杠么?这种机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不计是不行的,你看本邑出土的玉琮、良渚第一龙等玉件,五六千年前的东西,先民只能就近取材,不可能远涉大漠,到西域采回和甸玉石。”

老先生若有所思,说:“可能从溧阳、句容那边采来的,那边有火成岩。”

这大概和鸡蛋与鸡谁先谁后的关系一样,永远争不出个道道来。

浩浩尚湖,苍苍虞山,历来流传常熟山藏宝的故事。谁觅到山前湖中丈二长的芦苇,便能开启剑门石崖,里面尽是宝贝。宝贝中,难道会少了玉石?

虞山上的岩石,多的是俗称的沙石,学人称作沉积岩,但也有其他石头。印象很深的是“白泥石”,看似石,实际上软如泥,用手一捏,便成粉末,整体看来洁白无瑕。记得,五十年代末,在剑门附近开过白泥矿,我辈尚是顽童,有人用来捏各种小玩意儿,成形后,像烧制的白瓷一样。我也曾去找寻。过,但没找到矿址。虞山北麓也有白泥石,在舜过泉与桃源涧之间,有个“白鳝洞”,以产白泥石著名,人们用作爽身粉。“白鳝洞,疑作‘白墡洞’,山产滑石处也,旁亦有泉,自石窦滴下,淙淙不绝”﹙见丁《志》﹚。

虞山上触目所见,皆是沙石,也称黄石;色泽偏红的称赭石,也叫龙血石。传说:虞山上,曾有黑白两龙争斗,斗得翻江倒海,日月无光。一位老僧怕误伤生灵,在山脚端坐合十,念动真经,招来天神。白龙眼快,见苗头不对,钻入湖中没了身影。黑龙木讷,逃之不及,在天神驱赶下,拱山而行,拱出一条怪石嶙峋的山涧,就是破龙涧,也叫斗龙涧,伤痕累累的黑龙,血溅山石,染成龙血石。此石能制砚,名赭石砚,能研磨出国画三原色之一的赭石色。

赭石也罢,白泥石也罢,它们都是软石,与硬石的宝玉没有一丝关系。难道虞山真的跟玉石无缘?闲来翻阅古书堆,眼前一亮,真的找到一则虞山发现玉石的记载。

“﹙维摩﹚寺旁山水下注处,名维摩湾。虞山杂志云,‘隆庆六年,维摩湾土人,开山于顽石中,击出白玉一方,大类升。不知为玉也,携归欲为纺具支石。至夜,光照满室,滴液成口口谽谺,一江左人,以尺金售去。玉液滴成之块,仅换小猪一口。’”﹙见《常昭合志·山》﹚

虞山真的有玉石,看来,此玉为自然玉石,非出土文物。可惜明珠暗投了,被主人当作“纺具支石”,也就是农家纺车上的压石。远古之玉,大多是这样有意无意间发现的。卞和见凤栖,才认定发现的肯定是玉石。照此说法,发现玉石的虞山,称得上腾蛟起凤之地。国人爱玉石,觅玉石,藏玉石,其实,古人藏玉也有底线的,汉刘向《新序》中有则故事。

宋国有一个人拾到一块宝玉,他把玉献给大夫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人说:“这块玉已经给玉匠作了鉴定,是希世之宝。所以,我把它献给你。”子罕说:“你把玉石当作宝贝,我却把廉洁当作宝贝。你给了我宝贝,我们两人都失去了宝贝。你保有了宝贝,我们俩人都不失去宝贝。”

再见到那位学过地质的朋友,我要好好跟他争论一下,虞山到底有没有玉石。

发表于2015年11月21日《苏州日报·沧浪》

虞山舜过泉、桃源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