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44岁就患了甲状腺癌。
这位朋友是位女性,她是在一次体检的时候,做B超发现的甲状腺右叶有个结节,约0.6cm大小,TI-RADS分级为3类结节。
因为3类结节恶性的可能性小于2%,所以医生建议她随访治疗,每3~6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B超。
刚开始没有明显的变化。第三年,做B超发现结节增大了,变为了0.7cm大小,RADS分级为4A类结节。
4A类结节有2%~10%恶性可能,需要警惕了。
后来,她去了更大的医院检查,做B超提示结节为4B类。4B类就有10%~50%的可能为恶性,需要高度警惕。医生建议她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做完FNAC,病理结果为:可疑滤泡肿瘤,TBSRTC 4级。
TBSRTC,是FNA的报告系统,和RADS分级类似,也是级别越高,恶性可能越大。
因为TBSRTC分级4级,属于良恶性不明确,偏向恶性可能的诊断,所以医生建议她做基因检测。
有研究显示,基因检测区分甲状腺结节icon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她直接用穿刺的细胞做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RAF基因突变阳性。
BRAF基因突变,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icon有较好的特异性。因此医生考虑她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可能性大,建议她手术治疗。
自从她患了甲状腺结节后,她就通过网络查各种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资料。因此,她对甲状腺癌有所了解。她知道,如果做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有可能会发生术后并发症。
她问医生:有没有不做手术的治疗方法?
医生说: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随访观察、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囊液抽吸与注射治疗、放射性碘治疗、热消融、中药治疗等。
随访治疗:
适合大多数甲状腺良性结节,和部分甲状腺微小癌icon。所谓甲状腺微小癌,是指小于1cm的甲状腺癌。但是研究表明,即使是微小癌,也有很高的淋巴结转移icon几率,有的甚至超过50%的转移几率。
甲状腺激素治疗:
治疗目标是:促甲状腺激素(TSH)≤0.3U/L。这种治疗,可引起亚临床甲亢icon,从而增加骨质疏松和心律失常的风险。停药后易复发,而且我国大部分人群处于碘足量,甚至超量状态,因此医生很少建议做TSH抑制治疗。
药物注射治疗:
一般用无水酒精注射,但是一般适用于囊性结节。如果为囊实性结节,需要在做FNA为良性时,才可以应用。有导致疼痛、出血、声音嘶哑等风险。
放射性碘治疗:
一般用于那种可以引起甲亢icon的高功能性甲状腺结节。治疗甲亢比较适用。有引起甲减、涎腺炎icon、放射相关肿瘤等风险。
热消融:
我国用得最广的是微波消融术,1年内部分结节体积可缩小50%~90%,甚至消失,但有导致消融并发症的风险,影响后续手术。
中药治疗:
疗效不确定,一般不常规推荐。
听完医生的解释,她觉得还是手术比较适合她,因为手术是最彻底的方法。
同意手术治疗后,她就住院了。
经过各种检查及术前准备,在全麻下做了手术。医生先给她做了甲状腺右叶及峡部切除,送了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病理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
确诊甲状腺癌后,医生给她做了颈部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同样送了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冰冻病理显示:淋巴结1/5枚癌转移icon。
因为中央区有了淋巴结转移,所以不适合做单侧腺叶+峡部切除,而应该做甲状腺全切。医生又把她的甲状腺左叶同样做了切除,并清扫了左侧中央区淋巴结。
手术比较顺利,术后前几天出现了嘴唇周围麻木抽动,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后,逐步缓解。
术后她除了做TSH的抑制治疗外,还做了碘131治疗,因为她的颈部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了。
多年过去了,她每年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颈部及腹部B超、胸部CT、Tg(甲状腺球蛋白)等都没有发现异常。
总之,为了能够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我们要定期做甲状腺彩超检查。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要进行良恶性诊断,这是甲状腺结节治疗的基础。可以先通过甲状腺B超检查的RADS分级,进行初步鉴别。如果恶性可能比较小,可以通过定期复查B超,进一步鉴别。如果考虑恶性可能大时,可以应用FNA检查。如果FNA检查不能明确,除了继续做FNA检查外,还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进一步鉴别。在治疗的方案选择上,可以综合考虑“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可及性、依从性”,并权衡“过度治疗和延误病情”的可能性,寻找最佳治疗方案。甲状腺定期检查属于甲状腺癌的二级预防;甲状腺癌的治疗,属于三级预防icon;还有一个甲状腺癌的一级预防,那就是甲状腺癌的病因预防。对于甲状腺癌的病因,比较明确的是放射线的辐射,另外还跟遗传、碘摄入、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因此,专家建议要注意尽量减少放射线接触,通过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平衡的心态、避免熬夜、适度补碘等方法,来预防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