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王府井大街,你还记得吗?满满的都是回忆啊!
小的时候家住在红霞公寓,位于小甜水井胡同和大纱帽胡同西口,邻王府井大街不足80米。中学是在北京市二十七中上的,然后上了军校毕业当兵,又然后转业到北京饭店工作。离王府井大街一直很近,也很熟悉。今天小编就跟您说说记忆中的王府井大街。
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详图》时,就把王府井大街分成三段:北街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而称王府井大街了。后来,逐渐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现在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1800米, 1999年9月11日北京市政府将王府井改为步行街,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街。
小时候那会儿记忆最深的就是利生体育用品商店、四联理发店、百货大楼、外文书店、东安市场的肉包子、工美大楼、穆斯林大厦与盛锡福、同升和、东来顺、全聚德、《人民日报》、北京画店、儿童用品商店、中国照相馆等等。
利生体育用品商店
上学那时候,在北京的地面上,专门的体育用品商店不多,我记得攒了好久的钱想买一副速滑冰刀(黑龙江产),进口的买不起。利生体育用品商店经常没货,售货员说;过几天就来,那时几乎天天下课就去问问,2周后终于买到了,什刹海的冰场小编是常客。“黑龙刀”至今还保存完整。
四联理发店
自小时候到现在四五十年都在“四联”理发,常给我理发的小姚师傅都已退休多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说起“四联”理发店还是周恩来总理要求全国各地支援首都建设,1956年由上海最有名的四家理发店“紫罗兰”、“华新”、“湘铭”、“云裳”的理发师来到了北京,四家联合成立一家大型理发店,名字就叫“四联”,也就是四家联合之意。
一开始,“四联理发店”的位置正对着东安市场,而且面积大, 20多米长三个大门脸儿。这里理发价格比其它理发店贵一些,但是冲着高超的手艺,“四联理发店”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东安市场
早在辛亥革命以前,东安市场较之北京其他市场就繁荣了。直到解放,东安市场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政治时期,1968年改制成为国企。东安市场改名为东风市场。
东风市场也是小编小时候经常去逛的地方,东安市场有四个大门:北门,西门。西门有三个,华大和新世界绸布店之间的大门是西门(路对面是外文书店),职工和货运专用门是中门(路对面是一家卖箱子的商店),往南里面是湘蜀餐厅的大门应该叫南门(路对面是百货大楼)。北门对着金鱼胡同。说是门,实际是很宽阔的大喇叭口,两侧有多家小吃店、食品店,很热闹花哨。
改造后的东风市场北门内,东来顺旁边出现一家卖奶油炸糕的小店,奶油炸糕现炸现卖,二毛四一盘,一盘五个,蘸着白糖极其好吃,再配上一碗香喷喷的莲子小豆粥,勾人上瘾花钱。后来在也没有吃过比这好吃的奶油炸糕了。
回忆老东风市场,除去北门内的奶油炸糕,就是东风市场南大门内是个带拐弯儿的院子,右手是家用电器大厅,左拐的院子东面是湘蜀餐厅了。在餐厅前买过几次好吃的包子。那时人们肚子缺油少盐,胃亏肉氨基酸严重不足,吃顿白面素包子哈喇子都扯不断理还乱,肉包子无疑更加刺激生理反应,就跟相声里说的皇帝落难时吃的菜帮子乱炖都说是“珍珠翡翠白玉汤”差不多。
1988年,市场在自身基础上组建北京第一家商业集团,并恢复“东安市场”的名称,成为东安集团下属的百货零售店。1992年东城区对1976年因地震成为危房进行改造,引发了港商对东安市场改造的兴趣。
新东安市场
1993年,北京东安集团与香港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合资在东安市场原址兴建新东安市场大厦。1998年1月新东安对外营业。
集百货商场、零售店铺、电影院、餐饮娱乐、办公楼于一体,总面积达21.3万平方米,这里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金鱼胡同的那家花园
不记得是老爸告知的还是以后不问自知的,我还知道为了建宾馆占了金鱼胡同北侧三分之二的“那家花园”。“大清国”那相国那桐的那府,那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并兼任过京师步军统领和管理工巡局事务。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西逃,那桐充任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著名的'清华园'三个字,即由'那桐'题写。
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为了接待好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的参会使者,中央政务院选中黄金地段、闹中取静的那家花园,建设一个国际水准的宾馆大楼。。
政务院将大楼命名为 '和平宾馆',郭沫若题写馆名,齐白石以'和平鸽为题材作画。'花园西侧是和平宾馆,东侧是东城区人民武装部一部分,这座有着五个广亮大门的深宅大院已属于人民政府。“那家花园”被“肢解”。
我小时候金鱼胡同西口很热闹,南有吉祥戏院、东安市场、东来顺和五芳斋,北有天义顺酱园和四联理发店。清真酱园天义顺的建筑独具特色,院子上方四根柱子擎着个铁罩棚,罩棚四周通风但可遮雨,若非淡淡的酱香,古香古色的设计不以为是卖酱疙瘩的。天义顺不知啥时候改成“五味香酱菜厂”,大概和60年代六必居改叫“红旗酱菜厂”一样,是命运不济,1994年和金鱼胡同一块消失了。
四季香果品店
夏天在四季香果品店门前吃西瓜是王府井大街的一景。四季香果品店在百货大楼对面,北面是碧春茶庄和王府井食品店,南面是钟表店和白底红字十分醒目的北京照相馆。
高台阶之上的果品店、茶庄和食品店相连,透过木框玻璃墙,店内景致尽收眼底。每年西瓜上市,果品店会在门前便道上放置一个长方形大果皮箱,箱子中间翻板扔西瓜皮,下面坡槽吐瓜子,即方便顾客,也顾及了环境卫生。
百货大楼
如同家门口的小卖部,几乎每天前门进后面出,后面进前门出,没觉得有特别的地方。
70年代流传一个笑话,百货大楼销售很紧俏的一种化纤布料特丽灵衬衫,一顾客好不容易挤到柜台边,开口就向售货员要一件“痢特灵”,售货员说“您出大楼,去马路对过药店,那有”,北京人特有的幽默引人捧腹,售货员所指的马路对过大概就是“百草参茸”。
小时候“淘气”,没事就去百货大楼“滑楼梯” 。滑百货大楼宽大圆润光滑的石头楼梯扶手又拉风又惊险,普通楼房的楼梯木扶手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我们常常上到二楼或三楼然后骑着楼梯扶手滑下来,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百货大楼具有“中国第一店”美誉,北京人亲切地称之为“大楼”。北京著名的四大商场有王府井的东风市场和百货大楼,隆福寺的东四人民市场和西单的西单商场,销售额首屈一指是百货大楼,外地客人来京逛百货大楼是首选。
百货大楼还出了个全国闻名的劳模“一抓准”张秉贵,去百货大楼糖果柜台观摩过张师傅“表演”,就技艺而言,其精准叹为观止。
外文书店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要到外文书店买一些书籍,那时候没有手机和电脑。去书店的大都是20岁以上的大人,现在很多娃娃都在自己看。社会真是在进步!
雷蒙、蓝天、造寸、女子百货
雷蒙、蓝天、造寸、女子百货,当时是北京最高级的服装店之一,我的结婚礼服就是在雷蒙私人订制的。后来雷蒙私人订制做西装的小王技师成了我妹夫。
儿童用品商店
从同升和鞋店向南过了亨得利钟表店是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简称“儿童商店”,是当时北京最大的儿童用品专营店。儿童商店建于1956年,宋庆龄亲笔为商店题写店名。商店营业面积广阔,从衣裤鞋帽到童车玩具无所不有,是逛王府井最最吸引孩子们的地方。有孩子后也是小编去过次数最多的商店。
《人民日报》
1949年3月《人民日报》从河北平山县的农村迁到北京王府井大街时鸟枪换炮,原国民党《华北日报》旧址还是一座深邃幽静漂亮的大四合院,随着报社扩大,1964年拆除四合院建起五层人民日报大楼。
直到1979年搬到朝阳区金台西路,三十年来一直是王府井大街唯一与商业不沾边又指导商品经济活动走向的大楼。大楼门前北侧是宣传窗,展示的当天报纸引来不少读报人。当时很多信息和知识人们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
北京画店
门脸不大,店内外窄里宽,那时不开眼,里面悬挂的字画净是名人名家作品,李可染、李苦禅、黄胄、董寿平、王雪涛、关山月等许多书画家都在北京画店留有墨宝,而画店门前的牌匾“北京画店”是由吴作人先生题写。六十年代名人字画不昂贵,工薪族一个月的收入可以换来一幅作品,但是过日子还唯恐不够的普通家庭是断没有收藏这个概念的。本世纪初,北京画店撤离王府井,到琉璃厂和文玩字画扎堆儿去了。
中国照相馆
王府井南口东侧第一家是中国照相馆。中国照相馆1956年和西单北大街的国泰照相馆同时从上海迁到北京,定名为“上海迁京中国照相馆”,后改为中国照相馆。小编本人的大学毕业证上的标准照片就是在中国照相馆照的。后来工作中的很多证件照片都是在此照的。
传统、古朴、时尚、前卫、自豪、骄傲
王府井这条街,要说的人和事太多了......。小编只选择了记忆中深刻的那部分分享给大家。王府井大街,历史悠久即表现得很传统、很古朴,居于繁华闹市而表现得又很时尚、很前卫;这条街,包容古老的商业文明,创立了闻名天下的许多中华老字号,这条街,吸收外来的西方文化,聚集了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许多知名品牌;这条街,中外国家的领导人、大富豪们经常光顾,平民百姓、外地游客穿梭其间,喜欢逗留,可以买到居家过日子的各种普通商品。古老的,随着岁月更迭,日见其沧桑,新潮的,追着时代的速度,愈秀出风采;为辉煌的历史年轮,它有足够的资格自豪,为繁华的现实光环,它有无限的信心骄傲……这就是北京王府井大街。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出处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平台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