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画)牛——张丽林中国画作品《百牛图》欣赏

牛年话(画)牛

文/张丽林

福牛回首,扭转庚子颓势; 乾坤正序,启跃辛丑繁盛。

中国十二生肖中,牛是位列次席的灵物。传说子夜时“鼠开天”后,“地辟于丑”,牛便是辟地的功臣,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象征。中国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中有人面牛身的神灵形,多个少数民族中都有牛崇拜和牛创世的神话。

从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借牛力开垦耕种,不仅形成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中国人更将其视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象征。不仅如此,中国人喜爱牛,还因它勤劳本分、默默奉献,因它善良忠诚、健壮勇猛……这正是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精神来源。人们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人称为“老黄牛”,敢为天下先的青年称做“初生牛犊不怕虎”,财富五车、著述等身作家的成果称为“汗牛充栋”,为大众服务的人称为“俯首甘为孺子牛”,比喻事业发达兴旺为“牛气冲天”,就连股票行情看涨,前景看好也称为“牛市”,人和事超越常理或常态,很好很强大为“牛B”。

我来自农村,小时虽没养过牛,但与小伙伴们骑生产队放养的牛是常有的事。放学后,便相约几个小伙伴,挎上篮子,拿上镰刀,上坡割草。草还没割几把,看见在坡上吃草的黄牛,心里痒痒,几人一合计,有胆大的便拿草上前喂牛,趁机抓住缰绳,我便急不可耐想骑上牛背,哪知自己个子小,够不着,其他小伙伴便架腿的架腿,撮脚的撮脚,好不容易爬上牛背,心里美滋滋的。哪知牛掉毛,弄得衣服裤子上都是毛,还有一股牲口味,回家难免挨大人一顿训斥。大学期间,开始了四年正规的系统学习。一开始,我多画人物,大三时,我的人物画《山里红》便参加山东省首届青年美展,《黑土地》参加了山东省中国画、油画人物画展。其间我见到了历代画牛大家,如韩滉、李嵩、戴进、任伯年、李可染、黄胄、方增先等的作品,不知基于自己的成长环境,抑或是精神契合,对牛有种莫名的好感,也多有临摹。不过他们画的多是南方的水牛,我画的是北方的黄牛。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牛便进入我的绘画题材,赋予我用笔墨表达对童年追忆情感的精神寄托。

几十年来,我画过大量牛的写生,搜集了大量牛的资料。对牛的形态、结构,牛的品性、脾气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和理解,对画牛诸家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不断吸取诸家笔墨之精华,充实自己的不足,希望以臻完善。

牛年将至,我便想画一幅《百牛图》,以迎接牛年的到来。把十几个牧童和一百头牛集中到一个画面上,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是构图,其次是人物和牛的动态的组合,还要有一定的故事性,也可以叫呼应。牧童有动有静,有站有坐,有男有女,有聚有散,牛也有行走有站立,有聚拢有分散,有老牛有小牛,有背向之分,有远近之别。造型上,他们形态各异,姿势不一。笔墨上,浓淡干湿,枯润虚实,相互生发,各具情态。历史上反映大场面,具有故事性连贯性的画多采用卷轴的形式。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五牛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八十七神仙卷》等,我的《百牛图》也采用了横卷。画幅纵70公分,横1700公分。整幅画自右至左共有人物17个,牛100头。落墨前要先画小稿,十几个牧童分成几组,有的牵牛、有的下棋、有的背草,有的围聚一起看书、有的骑上牛背吹笛子、有的则侧耳聆听悠扬的笛声。牛也分成几个部分,有的往画面左边走、有的往右边走,有的成群静立、有的顾盼观望,有的两情相悦、有的母子情深,有背有向,有远有近……每头牛不得有重复。笔墨上我采用没骨为主,黑白为主。牛的用笔用墨根据牛的前后、大小、远近、俯仰、聚散等分别施以浓淡干湿,虚实枯润。落墨时要尽量做到前后墨气连贯,一气呵成,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牛。

经过一周的构思创作,《百牛图》完工。细细审视,其中有精彩部分,也有不满意的地方,离一些大家作品相去甚远,希望各位同仁道友指教,也希望《百牛图》能给大家牛年带来牛运。

张丽林《百牛图》欣赏

(请将手机横过来观看)

张丽林简介

张丽林,1987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艺术学士。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营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石油大学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黄河口湿地画派研究院副院长,东营区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级美展并多次获奖。其作品发表于《美术》《连环画报》《齐鲁画刊》《大众日报》《东营日报》《中国石油报》《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作品集》《山东省首届教师绘画大赛作品集》等专业美术报刊。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机构或个人收藏。

end

谢谢欣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