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科尔律治也玩bilibili,世界上会少一个文学评论家

其实并不能说bilibili害人,它的弹幕之所以深受95后喜爱,还是因为一战之后的碎片化格局。以前的碎片化,只是将一块蛋糕切成8份,而现在的碎片化,是把蛋糕剁成渣。剁成渣的蛋糕,和宿醉后马路边上的呕吐物没什么区别。


这几年,小编对成长起来的95后越来越不理解了。比如说吧,他们从来都不能专注一件事情。

做个实验,他们看到上图的蛋糕,会发现不是8份,而是10份,于是就非常兴奋,以致于完全忽略前面的“碎片化”和“剁成渣”的表述。一段好好的文字,在他们眼里全是低俗的笑话。

甚至连看电影的时候,都无法专注。

无论多精彩的场面,都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遇到催泪的情节,他们会去找笑点。遇到千钧一发的紧张场面,他们会研究起道具和布景。遇到应该思辨的情节,他们会去找台词的语法错误。

bilibili的弹幕,确实让发弹幕的观众们很有存在感,虽然大多文字是屎一般没有价值的存在。

只要他们的观点够新颖,够特立独行,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在屏幕上占了空间,都算是有意义。而且,意义比影视作品本身重要的多。

他们生活最大的乐趣,就是旁观;最大的恐惧,就是失去以自我为中心的地位。

殊不知,旁观心态是对自我价值否定的表现,而且会消磨自我意志。一群只知道看热闹的人,有啥出息?如果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就不达到“无我”之境,就无法受到艺术熏陶,也没办法接受到最基本的教育。品味越低,旁观的东西也越低俗,自己就更低俗。这大概就是相当一部分网瘾少年的现状。


从古到今,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剧作家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是古典主义的“三一律”,他们觉得演戏就应该演发生在24小时之内的,甚至12小时之内的,因为演出时间就那么几个小时,故事跨度几个月、几年,就不真实了啊!他们还觉得,地点也不能变,不可能这一秒在罗马,下一秒就去希腊了吧!多不真实啊!

后来,莎士比亚就打破三一律了,罗密欧和朱丽叶谈恋爱可以好几个月,场景也可以划船一下子划到其他国家的内陆,时间地点的跨度都大,嗨得很。于是他就各种被古典主义的批评家骂。其中以古典主义最为流行的法国最甚。

对了,古典主义指的是古罗马古希腊哦,之后是中世纪,之后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古典主义。不过几百年后复兴的东西,不可能跟之前一毛一样了。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除了本琼森这种文豪,评论他的人并不多,之后几十年、几百年,啧啧啧,几何倍增长。

古典主义如此批莎士比亚,之后的浪漫主义把莎士比亚视若神明,当然不答应这样的吐槽。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太低估观众了,观众哪里有那么傻逼,你时间快进下、换个地点,就必须步行到那个国家去继续看才真实吗?三一律规矩太多、碍手碍脚,怪不得法国的古典主义,作为模仿古典主义的模仿,是次等的,低劣的,没什么成果。

浪漫主义的反扑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科尔律治。有说服力,是因为折中:“舞台表现会产生一种暂时的半清醒的幻觉。观众鼓励自己心中的这种幻觉,并主动地加强它,因为他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在任何时候看清事实。”另外在《文学传记》中有句话更著名:“怀疑的自愿暂时中止,就构成了诗的信念。”

怀疑的自愿暂时中止,就构成了诗的信念。怀疑也分高低,而bilibili弹幕的怀疑是最低级的。无法放下怀疑,就无法吸收外界的养分。诗歌,是最高尚的一种养分。

很多人心中没有诗,只有屎。

写到这里,愤怒地想买个蛋糕,剁成渣。


> Panda TV : 坐标英国伦敦,熊猫眼里看英伦,来自一群白富美。

(0)

相关推荐